APP下载

血糖检测有个时间表

2017-10-24李全民

家庭医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高血糖糖化低血糖

李全民

国际糖尿病联盟在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明确提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值是:糖化血红蛋白<6.5%,空腹血糖<6.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8.0毫摩尔/升。但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人群中,血糖控制达到上述标准的比例很低。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没有进行科学的血糖自我检测是重要原因之一。

单独一次血糖检测影响因素很多,如果仅根据一次血糖测定结果调整治疗,往往会出现偏差。理想的血糖检测应当是每天多时点测定。从經济学和可操作性方面考虑,建议选择一天中具有特定意义及代表性的若干时间点,通过测定其血糖值来反映全天血糖的变化情况。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12小时后的血糖,即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算)。主要反映患者自身胰岛β细胞的基础功能,是衡量胰岛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因为血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清晨空腹检查能较大程度地排除这些影响,反映真实病情,显示头天晚上所用药物对整个夜间乃至清晨血糖的控制情况。空腹血糖检测对于血糖控制差、糖化血红蛋白大于8%的糖尿病患者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糖化血红蛋白大于8%的患者,他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处于较高水平;把空腹血糖降低后,餐后血糖就可以随之下降。

餐前血糖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能够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持续性,指导患者调整将要吃入的食物总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的量。对于血糖控制较好、糖化血红蛋白已经达标的患者和低血糖耐受能力较低的患者(如老年人、并发冠心病者),检测餐前血糖可以及时发现低血糖,避免低血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餐后2小时血糖主要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因为许多早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并不高,但因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受损,受高糖刺激后反应较差,因而表现为餐后血糖明显升高。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应从吃第一口饭开始,到满2小时时为止。有些人吃完饭才开始计时,其结果就会出现偏差。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适合于空腹血糖已获得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控制目标患者。因为血糖控制差糖化血红蛋白较高时,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处于较高水平,此时治疗的重点是空腹血糖。只有控制好空腹血糖,才能使空腹、餐后血糖下降,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

睡前血糖反映β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保证睡眠安全。一般认为睡前血糖小于6毫摩尔/升,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大于50%。低血糖耐受能力较低的患者(如老年人、并发冠心病者)应加强睡前血糖检测。

凌晨3点血糖检测凌晨3∶00血糖主要用于鉴别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因为夜间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用量过大都可以引起空腹高血糖,这两种情况的临床处理截然不同。检测凌晨1∶00~3∶00的血糖,有助于发现有没有夜间低血糖,明确空腹高血糖的真正原因。

血糖检测的时间和频率,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自我检测4~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当病情稳定或已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时可以每周检测1~2天全天5个点或7个点血糖。每天7个点的血糖为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随机血糖检测。例如,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猜你喜欢

高血糖糖化低血糖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
不同水平控制应激性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