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山区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

2017-10-23杨素琴

学习导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

杨素琴

【摘要】:分析山区的水土流失成因及治理措施,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力度,规范全县的开发建设项目,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探寻保持良好的生态与环境的策略。

【关键词】: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1)在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今天,生态环境与徒弟资源保护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搞好优化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是头号的环境问题”,如不注重防治水土流失,对人类危害的恶果不言而喻。为此,本文结合四川省平昌县近几年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效保护土地,促进县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经验进行简单阐述。

1山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平昌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地处川陕革命苏区腹心地带,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十大‘三农工作样板县”、“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县幅员2229km2 ,辖43个乡(镇) 、546个村( 居) 委会。全县耕地面积4.2万hm 2,其中坡耕地面积1.67万hm 2,坡耕地既是群众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又是水土流失的重要源地。

1.地质地貌容易形成水土流失。平昌县为绝大部分是由山地和丘陵所构成,四周群山环绕,山坡陡,岩石多,树木和草场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方能恢复,由于过去木材的过量砍伐,现在又大量开采石料,沿河大量开采沙石,新增大量开发建设项目等因素,破坏了原有的地貌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且大部分是强度流失,没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难以恢复植被,同时,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因无法涵养水源,山洪爆发,洪水直泻大河,短时冲向下游,加大下游防洪压力,再就是大量泥沙块石带到河中抬高河床,造成水位升高。

2.人为因素造成水土流失。近三十年,平昌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山区经济十分落实,落后的耕作、管理,边开垦边撂荒,坡耕地的增多,滥砍盗伐产生了新的水土流失。人口增加,自由民的流入,任意开荒砍树以及不顾条件的种植农作物、药材和发展养殖业等,都使水土流失的面积和强度加剧起来。乱开小片荒、沟壑开地等直接危害农田,由于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产生大量的冲刷沟,冲刷掉大量的泥砂,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

2实施水土综合治理和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

(1)严格执法,依法治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的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范围内取土,挖砂采石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上述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并处以罚款”。 在山区植被好的前提下,各种建设项目不按水土保持法律规定办事,认为无关紧要。因此,平昌县严格依法治理水土流失。一是在公路建设上没有按照工程与水土保持设施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的规定办理,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流失的泥土冲埋良田、淤塞河道。二是严格控制大量开山采石、挖矿、无序砍伐,严格做到按科学技术操作的农业开发等因素,有效避免人为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在禁止开垦的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开垦、采取补救措施,并处以罚款。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企事业单位、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未经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开垦禁止开垦坡度以下、五度以上的荒坡地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开垦,采取补救措施,并处以罚款。

(2)实施项目,项目治理。近几年,平昌县针对不同地质、地貌的水土流失,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项目,达到了项目治理的预期效果。对于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我们主要采取修水平梯田,过渡梯田、地梗植物带、石格等措施可以控制,水、土、肥的流失,对于精耕细作,提高产量都有一定的作用。对于荒山水土流失的治理,我们主要采取植树造林、改变荒山、平衡生态环境,增加民需用材林的面积。对于农田耕作和经营管理造成的水土流失,我们主要采取的综合治理方式是横山打垄、合理布置农作物,合理调节农业、林业、牧业和多种经营的结构,均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2011年平昌县实施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主要集中在县内元山镇的长城、新华、中岭、通木、长岗、兴元、泥池等7个村实施,2011年10月开工,2012年4月竣工。工程共新建梯田416.66 hm 2( 土坎298.53 hm 2,石坎118.13 hm 2) ,配套排灌沟渠16.3 km 、蓄水池72口、沉沙池82个、耕作路15.3 km 。完成总投资l396.1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l 000万元,县级配套250万元,群众投入146.15万元。通过项目试点,改善了项目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田园式农业生产样板,实现了“粮食有保障、产业有支撑、增收有基础、发展有特色、乡风更文明”的建设目标。

(3)严格审批,审批治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有计划地对禁止开垦坡度以下、五度以上的耕地进行治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整治排水系统、修建梯田、蓄水保土耕作等水土保持措施。为此,全县所有的生产建设项目要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凡生产建设性项目,一定要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工程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原则。立项计划、设计书一定要有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案并由水务、国土资源部门的严格审批。否则,不予立项。农业、林业部门在组织开发性项目要将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纳入项目范围之内。通过大力宣传水保法律法规,以保护环境资源为荣,做到对破坏水土保持造成水土大量流失的要敢于批评、劝导、举报,营造一个人人关心水土保持的良好氛围。同时,治理水土流失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树立起良好的保护环境资源的社会风尚。

(4)严格追责,责令治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企事业单位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对造成的水土流失负责治理。本单位无力治理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治理,治理费用由造成水土流失的企事业单位负担。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費用,从基本建设投资中列支;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从生产费用中列支。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管力度,重点加大对破坏性较强的矿区和县城周边的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控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小流域为单元,统一规划,上、中、下游兼顾,坡沟兼治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的原则,坚持工程、林草和农技三大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科学配置,综合治理,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把生态效益放在重要位置来进行规划治理。实行治理与封禁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3结束语

山区水土保持是功在当代,利在后世的,造福子孙后代的宏伟事业,必须引起重视,要结合山区的地质地貌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通过严格执法,实施项目,加强审批,严格追责等措施,切实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效保护土地,加强生态建设,让山区的山更绿、水更清。

参考文献

[1] 王礼先,水土保持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
吉林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北方农田土壤有机农药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综述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