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德宏傣族的剪纸艺术

2017-10-23吕隽

学习导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剪纸艺术源流

吕隽

摘要:德宏州“傣族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本文在对德宏州瑞丽市、芒市等傣族主要聚居区展开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尝试探讨德宏傣族的剪纸艺术。

关键词:德宏傣族;剪纸艺术;源流;手工艺特点;艺术表现形式。

德宏州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佛教,在充满宗教氛围的社会环境中,剪纸艺术拥有特殊的用途和精神价值,成为傣族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德宏傣族剪纸,表现为人与宗教、自然生态交融的多元化的特征”。2006年德宏“傣族剪纸手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德宏傣族剪纸艺术的源流

德宏傣族剪纸艺术,主要流行于德宏州的芒市、瑞丽等地。具体起源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但从民族调查资料来看,德宏傣族的剪纸艺术与宗教祭祀有密切的联系,其发展的历史与傣族的宗教文化史是并行的。

“傣族使用和制造纸张起源于元明时期,在纸的普及及使用前,用来剪刻图案的材料主要是布匹。在傣族的“贝叶经”及一些傣族古代流传下来的叙事长诗中,均提到用树叶刻成图案供奉佛祖的情形。”由此,可以看出在德宏傣族地区剪刻图案的技艺流传已久。

公元14世纪下半叶到15世纪后,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入,剪纸被大量应用到南传佛教宗教活动中,在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下,这门技艺在传统德宏傣族社会中逐渐成熟起来,“傣族剪纸大量应用在宗教活动场所、傣族奘寺中门、檐边、墙面、柱旁、佛龛、幡、佛伞等处,其应用范围涉及到宗教祭祀、赕佛、丧葬、喜庆及居家装饰方面”。

二、德宏傣族剪纸的手工艺特点

德宏傣族剪纸在手工艺上主要有“凿”和“剪”等两种主要技法。一般所使用的剪刀、刻刀等工具都是特制的,有“利、尖、仄、薄”的特点,通常可剪5~8层纸;各种凿子和锤子,有“稳、钻、灵活”的特点,根据力度大小,一般可以10~50多层纸。

凿:是针对构图复杂或需要花边装饰的作品,艺人们要先绘制样稿用钉子固定于纸张上,垂直90°向下凿刻,以避免上下层之间错位走样。根据图案,选用不同的刻刀、凿子,遵循由里到外,从局部到整体的原则,凿刻而成。此类剪纸因其图案繁琐,多用于物品的花纹装饰和宗教祭祀活动中。

剪:“根据图案的表现难易程度及艺人技艺熟练程度,而定是打样稿,对于一些技艺精湛的民间老艺人,可以做到手随心而剪。”剪纸艺人们将纸、剪刀放在小竹箩或筒帕中,休息时就可以创作剪纸作品。

三、德宏傣族剪纸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材料

在纸张还未出现之前可能用树叶做材料,此外,还用布、绢、金银箔、丝、和绢等。在纸张普及后一般用纸张来剪刻,这样便于粘贴和在祭祀中焚烧。“随着现代工艺的不断改进和现代工具的使用,还出现了将剪纸技艺应用到金属铁皮、铝皮中的表现形式,按照剪纸的图案和形状,借鉴浅浮雕的手法,经过镂刻、锻打、焊接制成了佛前的宝灯、佛龛、佛伞、长幡等贡品,是傣族剪刻工艺发展出来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色彩运用

“傣族剪纸在德宏本地傣族社会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一年中的各种节庆,以及人的生老病死中,都被傣族民间剪纸艺人形象的融入到色彩缤纷的各色剪纸中。”在宗教活动中一般多用金色或银色,以突出佛祖的光辉灿烂;在喜庆中剪纸多用暖色调的金色、红色、黄色、绿色等,意在表达吉祥与欢乐;在丧事中则多用冷色调的金、银、蓝、紫、白等颜色,意在寄托对死者的哀思。

(三)艺术表现形式

“德宏傣族剪纸构图巧妙,往往一个构图中包含多个景象,画面之中禽、兽、虫、草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内容,但又组合串联为一体,布局疏密有致,对称和谐,不但有连环画的风格,还有明显的裝饰性质,独具地方民族特色”。剪纸作品线条均匀流畅,刚柔并济,连续穿插变化,构图丰满,浑厚具象。一些作品还使用几何图形的表现手法,使得形象更加活灵活现,图案匀称大方美观。

1.对称型

也称“均齐式”。以一条线为中轴线,可分为完全对称和相对对称。这种对称的剪纸图样一般是将纸对折起来制作,可以是横向或者纵向对折,也可以是只对折一个方向,或者是角的折叠。通常圆形图案就是把纵向和横向的中轴线对称的折起来剪,形成一个绝对对称的圆形花的图案,整个图案形象完整、造型圆满,形态自然。

2.适合型

适合型纹样多为抽象的几何图案纹饰或者是花卉纹饰、珍禽异兽图案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适合型图案就是团花图案,是比较常见的有规律性的组合。团花分为大团花、小团花,小团花俗称“皮球花”,是一种呈放射状或圆形的装饰花纹。团花纹的构成不拘泥于固定的限制,有的有花边有的不带花边。不带花边的方形团花纹样结构严谨,庄重而大方,有一种庄严的感觉适合用于寺庙的装饰。带花边的团花,中心花纹与边纹有适当的间距,并有线条粗细的区别,使得中心的主花纹更加突显,从而达到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的表现效果。

3.连续型

连续型的纹样是使用一个或者几个装饰花纹做成连续纹样,再将这一组纹样按照一定规律排列构成图案样式。有二方连续、三方连续、四方连续等多种构图方式。

二方图案的形成基础是单个的图案,是将单个的图案,以上下、左右的方向进行反复排列制成长条图案。多以花卉和几何纹饰为主,具有一种动感的美。三方、四方图案,是从二方连续的线性视觉效果发展到面的视觉效果,多用于佛寺屋檐、墙壁的金水、漏印的装饰,四方连续多见于傣族的织锦上,在剪纸作品中并不多见。

4.复合型

复合型纹样,一般是指将多个图案组成一定的综合纹样,是一种综合组织构图方法。“例如,将连续纹样的寺庙建筑、适合纹样的佛像与单独纹样的树木、花草、珍禽异兽巧妙的组成一个复合式的图案,运用合理的构图布置,加以安排,创作出艺术性较强的画面。”这类作品一般整体布局疏密有致,构图力求圆满,突显主体,表现了多个重叠的空间,一般采用底纹对称的方法,让整个画面得以突显,有时也使用各种花卉纹、树木纹堆砌的图案作为陪衬,突出主要的部分,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使整个画面既整齐而又不杂乱,同时,画面活泼生动,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与美感。

参考文献:

1、刀承华,蔡荣男.傣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45.

2、方晓鸾、赵毅.南传佛教传入德宏傣族地区初探[J].德宏师专学报,2011(4):11.

3、潞西市体育文化局编.傣族剪纸[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9:24.

4、马莉萍.从佛教文化看傣族剪纸艺术[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5):75.

5、李伟卿.话说云南剪纸[J].民族艺术研究,1996(3):45.endprint

猜你喜欢

剪纸艺术源流
《源流》前进
源流2020年目录汇总
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的发展趋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探究
剪纸艺术元素在包装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剪纸艺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浅谈剪纸艺术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美术教育中的剪纸艺术分析
我与《源流》相识、相交的故事
《源流》伴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