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维吾尔族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

2017-10-23伊力扎提麦麦提李晓文买合甫来提坎吉

学习导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民族认同维吾尔族人际关系

伊力扎提?麦麦提+李晓文+买合甫来提?坎吉

摘 要 内地高校扩招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政策背景下,关注少数民族学生新环境中心理健康问题是至关重要,因此对上海各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进行调查。来自上海12所高校近200名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上海维吾尔族大学生中面临着一定程度人际关系困扰的学生比例达到38.1%,其中交谈方面的困扰最突出,比例为38.7%,待人接物方面出现困扰的学生比例最低,仅为10.7%。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中,低年级、南疆地区、农村户口维吾尔族学生表现出显著的人际关系困扰。全部进入法回归分析发现,年级、地区、户口性质等人口学因素对人际关系困扰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上海各高校应加强维吾尔族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辅导,通过团体辅导活动等途径先提高交谈和交际技巧,然后逐步培养异性交往等能力,从而培养身心健康的少数民族创新型骨干人才。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大学生 民族认同 人际关系

一、引言

“十三五”期间,内地高校将进一步扩招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这种好的政策推动下将来会有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高校求学,随着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的增多,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成为了内地各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有研究发现,由于语言、饮食、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融入以汉族学生为主体的大学校园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周成军,2016)。叶宝娟(2016)对779名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发现,压力导致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生活。具体而言,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困惑中人际关系困扰更为突出(黄竹,2005;柳萍,马玲,2015;王晶晶,殷素梅,赵琳,2016)。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剖析影响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比如,郭金明,李想(2015)认为共同的语言和信仰造成少数民族学生交往的排他性;王言,马国艳,朴晶 & 杨琨(2014)等人认为民族心态的矛盾性、风俗习惯的差异性是影响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的核心要素。阿依古丽·依明(2016)对武汉市在读维吾尔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意识现状调查发现,武汉维吾尔族大学生因强调“族内认同”而忽视“集体认同”,从而造成维吾尔族学生人际关系出现社交壁垒的现象。内地维吾尔族大学生作为维吾尔高知识分子群体,是新疆和谐发展的栋梁,是少数民族骨干人才重点培养对象,在加强民族团结和民族交融过程中能起榜样作用的力量,所以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以往研究中缺少单独将维吾尔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其人际关系现状的文献。因此,本文通过调查上海维吾尔族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并分析影响他们人际关系的因素,为高校少数民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研究依据。

二、研究方法与设计

2.1 问卷介绍

用郑日昌教授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问卷由28个题目组成,全是“是”和“否”记分,总分越高说明人际交往综合能力越差。问卷由四个维度组成,分别是:交谈困扰、交际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如果总分在0~8之间(各个维度在0~2之间),说明与人相处困扰较少;总分在9~14之间(各个维度在3~5之间),说明与人相处存在一定的困扰;总分在15~28(各个维度6~7分之间),说明与人相处的行为困扰比较严重。

2.2被试信息

随机对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等十二所高校200名维吾尔族大学生发放问卷,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90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168份,有效率为84%。

3研究结果

3.1上海维吾尔族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整体现状分析

人际关系量表总分在大于9分说明与人相处存在困扰。统计发现,168名上海维吾尔族大学生中有64名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人系关系困扰,所占比例为38.1%。进一步方差分析发现(表1),男生比女生、文科生比理科生、民考民学生比内高班和双语班学生、大学在郊区的学生比大学在市区的学生存在更多的人际关系困扰,但都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而低年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极其显著的多于高年级学生(F(1,167)=17.21,P=.003<.01,η2=.094),说明低年级学生可能由于还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生活,所以人际关系方面出现了一些困惑和烦恼。来自南疆的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显著多于来自北疆学生(F(1,167)=7.99,P=.001<.01,η2=.046),这可能与他们的交际经验和汉语水平有关。农村户口的维吾尔族大学生人际困扰也显著多于非农村户口的学生(F(1,167)=7.58,P=.001<.01,η2=.044),可能是农村学生因环境因素不易与外界交流,从而导致人际交际能力相对薄弱。

3.2上海维吾尔族大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各维度困扰现状分析

為进一步了解上海维吾尔族大学生人际困扰具体现状,根据量表评分标准,每个维度得分大于2称为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小于2则评定为没有困扰。数据整理发现,交谈方面出现困扰最突出,学生人数为65,所占比例为38.7%。其次为交际方面的困扰,所占比例为36.3%。再者是异性交往困扰,所占比例为26.8%。困扰最少的是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所占比例仅为10.7%。由此可见,交谈和交际方面的困扰,可能是上海维吾尔族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主要特征。为分析不同因素上人际关系困扰是否有差异,进行了列联分析卡方检验。结果发现,各因素在待人接物维度上没有差异,在异性交往维度在户口性质、地区、性别、年级等因素上差异显著。交谈方面困扰在性别、年级因素上显著,交际方面困扰则在地区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上海维吾尔族大学生在待人接物方面基本没有困扰,而其他维度上的困扰表现出多样性。

3.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为分析年级、地区、户口性质等因素对人际困扰的预测效应,用强迫进入回归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表2),结果表明年级、地区和户口性质可以有效预测上海维吾尔族大学生人际困扰。endprint

表2 人际关系得分为因变量,人口变量为预测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

B β t R R2 F

常量 3.01 3.80***

年级 2.97 0.29 4.14***

地区 1.95 0.20 2.73*** .40 .16 10.68***

户口性质 1.41 0.14 1.93*

注:*p<0.05,**p<0.01,***p<0.001

四、讨论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正常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大学生实现其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徐广荣,2009)。赫尔巴特认为交往是学生获得观念群的主要途径(李其龙,2015)。内地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作为维吾尔族青年中高知识分子,肩上有着建设家乡、加强民族团结、为新疆的经济、教育稳步和谐发展做出贡献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然而近40%的上海维吾尔族大学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人际关系困扰,如果不能有效引导,不仅影响维吾尔族大学生正常的交往、学习和发展,甚至可能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周源源 & 洪汉英(2016)访谈调查中发现,上海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因为自己显而易见的外貌特征以及不太流利的汉语水平,总感觉会被身边的同学贴上少数民族的标签,导致他们在学校的生活中产生心理不适应。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因为语言水平一般、缺乏交际经验、环境适应不良等原因出现更多的困扰。大学生人际互动主要途径是活动,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经济因素不愿意参加这类活动,甚至有些学生因为贫困使得他们产生自我评价过低的消极情绪体验,所以阻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行为。南疆作为新疆少数民族人口最密集的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人口状况及地区内的教学条件等各方面的制约,学生交际面狭窄、交往能力不足,从而不能很好的适应内地大学生活,最后影响人际关系。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实现民族团结、民族交融的桥梁,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高尚的思想觉悟、良好的人格品质、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对于以上人际关系困扰问题,内地高校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身心健康,转变只从扶贫、救济和助学的物质层面上提供支持的理念,应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心理,了解他们真正的困惑和烦恼,提供更多精神上的鼓励。具体而言,首先,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大手带小手”的模式,让高年级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其次,通过励志讲座等途径转变学生的错误认知,特别是让农村少数民族学生竖立自信,积极的评价自己;再次,心理辅导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培养人际交谈和交际能力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在活动中改变自己;最后,避免贴标签,通过鼓励和引导,慢慢从“排他”心理走向积极主动和包容的人际互动模式。

参考文献

周成军.(2016).基于心理文化视角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入问题分析.教育评论,2:79-81

叶宝娟.(2016).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压力对其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心理科学,5:1157-1163

黄竹(2005).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民族教育研究, 16(5):35-40

柳萍,马玲.(2015).甘肃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分析.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31(2):22-25

王晶晶,殷素梅,赵琳.(2016).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知识文库, 6:214-215

倪志梅(2009).大学生人际交往探析.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45-246

郭金明,李想(2015).淺析新疆籍少数民族预科生在校期间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以东北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为例.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36:63-67

王言,马国艳,朴晶,杨琨(2014).关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探析与研究:以大连民族学院为例.教育教学论坛,10,42:65-67

佐斌,秦向荣(2011). 中华民族认同的心理成分和形成机制.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0(4):68-76

滕星,王铁志(2010).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

君可丽,张敏&张积家(2016).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对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民族认同及族际交往的影响.民族教育研究,3,27(134):57-63

阿依古丽·依明(2016).内地维吾尔族大学生认同意识现状与调适:以武汉市为例.法制与社会.5:232-233

方翰青,缪宁陵,2008.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分析.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5,7:69-73

徐广荣,2009).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对策研究. 皖西学院学报,25,3:47-49

赫尔巴特 著,李其龙 译(2015). 教育学讲授纲要. 人民教育出版社,19

周源源 & 洪汉英(2016). 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的现状与对策:以上海高校为例.专业育人,1,32:62-64

李相茹(2015).四川省高校维吾尔族学生人际交往困境研究:以成都六所大学为例.硕士学位论文.成都:

程孟瑾(2008).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适应性研究.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111:104-107

孙崇勇(2007).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调查研究.心理健康,1,4:19-23

http://www.seac.gov.cn/art/2016/2/15/art_36_247927.html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认同维吾尔族人际关系
新疆乌鲁木齐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调查
浅析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表演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民族问题的特点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法治变革中的法律移植
伊斯兰教消费观与回族穆斯林消费行为研究
维吾尔族老人长寿三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