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批驳题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启示

2017-10-23杨志煌

学习导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素养能力

杨志煌

摘 要:本文从近年全国卷新题型——批驳题的考察现状出发,分析其命题意义,寻求其解题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目的是通过全面了解批驳题,提高学生该题型的解题能力,提升学科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而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批驳题 价值观 能力 核心素养

纵观近年全国卷高考政治试题,题型总体稳定,但稳中有变。近两年出现了一种新题型——批驳题。批驳题属于驳论中的一种,所谓驳论,是以批驳某个错误观点为主,在批驳错误观点的过程中树立正确观点。这种明辨是非题,通常出现在历史试卷中,主要用于批判错误的历史观点。近年来引用到政治试卷中,选取史实材料和社会热点话题,考查政治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呈现出政治历史化的特点,也符合学科间知识交叉、渗透的趋势。

一、批驳题的考察现状

批驳题只在近年全国文综卷政治试题中出现两次,其他地方卷均没出现。这两次分别为:“2015年全国文综Ⅱ卷39(3)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6分)”和“2016年全国文综Ⅰ卷39(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12分)”分值有增加之势,应当引起大家的关注。

二、批驳题的命题意义

批驳题在命题上体现素养立意与能力立意并重的特点。

批驳题的对象一般是社会热点话题中的一些错误言论,通过批判,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中的政治认同素养,体现政治学科特点。如2015年全国文综Ⅱ卷39(3)在批驳日军否认侵华历史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激发爱国情怀。2016年全国文综Ⅰ卷39(1)在批驳错误英雄观中,反思当前社会中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们调侃历史、丑化英雄的思潮,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觀,认同英雄,认同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道路。

批驳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辨别、分析、批判错误观点,以批驳的形式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思辨推理能力、阐述论证能力,用科学严谨的语言来论述正确观点。

三、批驳题的解题方法

批驳题作为新出现的题型,数量不多,频率不高,没有引起师生足够的重视,平时练习也接触不多,因此学生往往不知如何有效解答。

如2016年全国文综Ⅰ卷39(1),通过了解学生答题及高考评卷教师反馈情况,学生答题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很多学生大量堆砌价值观的相关原理,大多从正面论述正确价值观的作用,强调要弘扬正确价值观。缺乏从反面批驳错误英雄观的实质及危害,从而显得批驳无力,没有扣紧批驳题的题意。批驳题重在批驳,要分析论证,有理有据,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那要如何解答批驳题呢?主要从三步入手:首先、用事实或原理依据证明所批驳观点是错误的;其次、分析说明错误观点的实质与危害;最后、提出正确的做法。通过摆出事实,讲透道理,揭露实质,认清危害,指出错误,纠正偏差,才能批驳有力。具体应用如下:

2015年全国文综Ⅱ卷39(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无明显体现某一模块的知识,故可不必结合具体教材原理,主要依据史实批驳错误观点。解题思路是:先通过列举史实指出错误并表明正确观点和立场:日军犯过的罪行如南京大屠杀、731部队公然利用生化武器毒害中国人民等罪证铁证如山,不容抵赖。进而指出该言论的实质及危害:日本蓄意美化战争,粗暴践踏公理良知,违背世界和平潮流。伤害中国人民感情,影响中日友好邦交。详细答案见国家参考答案。建议:在最后要提出日本政界部分人士应正视历史并深刻反省,只有尊重历史才能走向未来,才能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2016年全国文综Ⅰ卷39(1):本题要求用价值观知识来批驳错误的英雄观,因此在结合材料(史实)基础上运用价值观知识进行批驳。解题思路是:首先用事实或原理依据证明题目的观点是错误的:根据多位证人及证言说明否认英雄是歪曲历史的表现,是错误的;运用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的原理指出否认英雄的观点是受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其次指出错误观点的实质和危害:错误的英雄观,导致人们歪曲历史、颠覆真相,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最后提出正确的做法:要求我们要去伪存真,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正确的看待历史和英雄,避免错误的英雄观误导广大人民群众。详细答案见国家参考答案。

四、批驳题的教学启示

为了更好的应对批驳题,在日常教学中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引领价值导向

高考政治要实现立德树人、践行核心价值理念的目标。平时教学中除了要选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材料,正面引导,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外,还要适度穿插反面典型(如高官腐败、读书无用论的观点等案例),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在批驳中克服错误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二)关注时政热点

高考政治常常利用重大时政要闻、社会热点话题为背景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及生活,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的意识。尤其是批驳的言论(现象)往往是社会热点话题,若不熟悉这些背景,很难全面分析实质与危害,批驳时内容空洞,苍白无力。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进行时政热点简评,捕捉社会热点,培养政治敏感度,挖掘时政、生活中体现的教材原理,活学活用,通过简评的方式表述出来。

(三)重视能力培养

批驳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综合、思辨与论证等能力。通过时政简评及其他教学活动,可提高学生获取新闻中有效信息的能力、立场坚定的明辨是非能力、科学严谨的推理论述能力、规范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力上要提高,思维上也要转变,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避免思维误区:我们常说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但在错误的观点面前,教育学生要明辨是非,坚定立场,敢于批判,坚决抵制错误言论。

五、结束语

全国卷如期而至,通过研究批驳题,进而由点及面,把握全国卷的题型特点,对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主动应对全国卷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在引导学生提高学科能力之外,也能增强学生明辨是非能力,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理性精神、法治意识,真正体现新课改理念。

【参考文献】

[1]季成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思考与实践.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6):61-62

[2]王玉兵,邵林.对历史驳论题错误答法的纠正.教学与管理. 2013(10):68-69endprint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素养能力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