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探讨

2017-10-23王永杰

学习导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受访者媒介网红

王永杰

摘要:作为网络活动的重要参与者,青少年在网络上已经成为主力。该群体呈现出的明显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关注的程度。由于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中媒介素养教育中的缺失,青少年意识形态问题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青少年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也应该具备一定的整治素养,不能人云亦云。同样,传统纸媒和新媒体机构也应该注重媒介素养的传播,通过传播内容的调整,让青少年媒介素养获得提升。本文通过对网络红人的探讨,寻求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提升方法。

摘要:纸媒;媒介素养;新媒体传播;青少年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已经改变了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内容,相对于思想成熟的成年人,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网络负面内容的影响,进而影响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尤其是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网红文化,有相当一部分几乎演化成“网黑”,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中维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庭的重任,更是媒体的重任,媒体从业人员和青少年应掌握足够的常识和是非观念,有所取舍地传播信息,养成健康、正确的判断方法。

一、网红和网黑的概念

说起网红或者网黑,很多的名字会闪现出来?网络上很火的papi酱、郭敬明,或者是斗鱼的主播?电影明星?不难发现,网红和网黑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太严格的界限,所谓的网络红人,充斥着大量负面人物。

从定义上来说,网红应该是完全依靠网络而出名的红人,而且是偏向积极一面的。网黑则是网络红人中臭名昭著的那一类。当然了,这两种人都很红。一些本来就很有名气的,则不被认为是网红。这两个概念实际上是一体的,可以这么说,对网络上有名气的人来说,玩好了就是网红,玩砸了就是网黑,这取决于整个网络环境参与者的感官。

二、形色各异的网红们

从新媒体的发展历程来看,网络上涌现出大量网络红人,从最早的BBS,到最近红火的网络主播,都不发出格人物的身影。芙蓉姐姐从2004年起,在水木清华BBS发表大量造型雷人的照片,后逐渐由高校BBS扩展到广大传媒,芙蓉姐姐连续3年笑傲百度搜索风云榜冠军,更是被各大媒体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以绝对的“自信”和“骄傲”展现真实的自己,凭着她的“独特和执著”,在网络世界引起了巨大轰动,横空出世。

凤姐的格言:姐很丑,但你必须帅,帅也没用,姐征的不是婚,是名。凤姐说爱因斯坦没有她聪明,爱因斯坦不就是发明了电灯泡吗!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言论,让凤姐成了大名。还有被称为女神的是“奶茶妹妹”章泽天,2009年12月她在猫扑网走红,被猫扑用户“一天不猫扑一天不舒坦”用做签名帖而被众人发现,因网络拍客户为其拍摄的一张照片手捧一杯奶茶被网友称为奶茶妹妹。

三、网红的社会角色不受认可

2016年第一网红是papi酱,本名姜逸磊,出生于1987年,她红的时候,还是一个大学生。从上传视频和段子开始,她用了四个月,就红遍了全国。虽然脏话也不少,后来也有了一点影响,但总体上来说,作为一个网红,她是成功的。

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79.9%的受访者认为,“网红”就是为了出名、各种搏上位的年轻人;在43.8%的受访者印象里,“网红”是通过整容、撒谎包装自己的骗子;40.5%的受访者觉得“网红”是搞粉丝营销、卖低劣品的淘宝卖家。仅16.9%的受访者仍存有“网红”是意见领袖等佼佼者的印象。

但从网红的能量上来看,尽管在主流意识中网红和网黑并不受人们认可,但在网络虚拟环境中,他们受追捧的程度并不低。显而易见,网红和网黑们制造出的具有刺激性的话语和行为,吸引着大量青少年的关注,甚至模仿。

四、青少年的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大众传媒信息的水平,以及利用各类媒体来服务社会生活和工作所需的信息、技巧和能力。可以从三个递进的层面来解读概念,即:使用媒介获取信息、解读评论和传播信息、驾驭媒介获取价值。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以电脑、手机等终端为核心载体,以网络为传播途径的媒体。新媒体的类别可细分为狭义新媒体、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等。现在一些商家看到自媒体发达,网红们都能坐上媒体席了,但这些缺乏媒介素养的网红们,几乎是在糟蹋媒体环境,他们利用自己的话语权赚钱,完全是商业化运作,并不具备传统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对媒体的认识和运用,是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但在网络环境中发挥的正负作用,也都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做善事固然好,但作恶的话,也会有更大的影响。青少年不仅是新媒体的看客,能否参与到新媒体中才是媒介素养的体现,调查发现,仅有11.74%的受访者经常对网络新闻发表评论,偶尔发表评论的占54.81%,从不发表评论的远高于经常发表评论的人数,占33.45%。

即便是发表网络评论,青少年更倾向于匿名参与,除28.83%的受访者不发表网络评论外,其余受访者中,仅7.47%经常实名发表网络评论,偶尔实名发表评论的占26.33%,匿名发表的占37.37%。也就是说,实名参与网络评论的占总受访者的33.80%,匿名者占了66.2%。分析结果很符合网络特征,但却给不负责任地发表言论创造了条件,为媒介素养的提升带来了挑战。

五、如何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

首先要对“正能量”有正确的认识。作为2012年的最强流行语,“正能量”一直大受追捧,如何定义正能量也成了争论焦点。笔者认为,是否定性为正能量,关键是看行为、语言、观点是否顺应潮流,是否符合大众利益,是否合法合规符合道德要求。正能量不仅仅是正面的,还包括批评和反对,但内涵必须是“正确”。

調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正能量”价值观的认识,51.42%认为是“正面的价值观”,39.15%认为是“正确的价值观”,9.43%认为是“多数人认可的价值观”。由此可见,青少年对正能量的理解存在大比例的偏颇,媒介素养提升之路任重而道远。

其次,青少年要远离网黑。青少年在享受新媒体“快”属性的同时,难免受到“假”属性的影响。网络段子手出品的各种历史、政治和事件段子,其真实性一直受到质疑。微博大V“秦火火”利用互联网蓄意制造传播谣言,并以此牟利。2011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后,秦火火看到网上有人说对中国人和外国人的赔偿金额不同,于是编造段子,称向意大利籍乘客赔偿3000万欧元。这则谣言在网上发布后,在两小时内被转发了1.2万次,增加关注1500余人。

参考文献

[1] 周洪宇, 鲍成中.扑面而来的第三次教育革命[N].中国教育报,2014-05-06(5).

[2] 何茜.西方课程研究的美学转向[J].比较教育研究,2010(12):7-12.

[3] 耿益群,徐玥. 近十年国外媒介素养课程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电化教育,2014(12):31-37.endprint

猜你喜欢

受访者媒介网红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认识亚健康
“民生清单”承载幸福期待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我要当网红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房价还会涨吗?
“网红”数学课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