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2017-10-23杨流炎

学习导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重要性

杨流炎

摘要: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入手,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科目的认知度,拉进学生与抽象数学知识间的距离,是间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制胜法宝。部分小学数学教学仍旧停留在单一化的课堂讲授教学和机械式练习的无限循环中,这对学生日后长久的数学学习是不利的。本文针对学习兴趣对小学数学的重要性做出探究,并分析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培养策略。

关键词: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重要性;培养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激励学生高效学习的持久驱动力,相比于其他外在学习动机,例如压力等[1] ,兴趣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执着的对学习知识的探求。兴趣的力量是任何一种外力无法比拟的。兴趣是学生在枯燥的数学学习中的一剂良药,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注入无限的活力,促进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促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去探求数学世界的深刻奥义,体味自我探究的高度满足感。

作为小学所授课程的重中之重,数学以其自身的独特素质在全部小学课程中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小学生正处于智力、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学以其自身高度的抽象性,能够促使小学生的想象、构思等关重要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得到切实的锻炼。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效利用起所学知识,进行不断的糅合与探索,参照客观条件开展酌情分析,建立起缜密的数学思考体系。因此,大力挖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更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各项能力,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势在必行的。

二·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兴趣可以是天生的,也可以是在后天的培养中逐步形成的。教师要抓准时机,从多方面入手,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学生的数学兴趣点,努力挖掘其潜在能力,逐步提升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好感发数学学习兴趣。

1. 创新课堂导入,开启兴趣之门

传统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有着单一、枯燥的缺点,仅仅凭借教师的讲授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谈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乏味的课堂讲授是不符合数学学习规律的,这也是部分学生一直以来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的重要原因。作为课堂的开端,课堂的导入环节是将学生带入数学情境,开展数学学习活动的关键步骤。成功的导入[2] 可以迅速使学生融入课堂环境中去,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实现激发学习兴趣的效果。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特点,对课堂导入环节做精心的设计。举例来说,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章的导入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掌声来回答所提的问题。教师手拿6个桃子的模型,问:“老师这里有6个桃子,平均分给三个同学,每个同学可以得到几个?”,“用你们的小手拍一拍,告诉老师答案可以吗?”,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轻松地计算出答案并用三次击掌回馈给教师。教师要趁热打铁,接着再问:“每位同学把自己分得的桃子再分给两位同学,每个人可以分得几个桃子?”“啪!”这个问题学生也能够顺利答出。最后,教师提问:“把仅剩的桃子分给两名同学,该怎么分呢?”这时候,学生往往会一时语塞,教师要抓住时机,加强引导,可以利用开展小组讨论的方式研究问题的答案。有些学生借助画图的方式思考问题,有些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这种导入方式使得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答案,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基于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更易于学生理解、记忆。另外,教师可以采纳游戏法导入、多媒体导入、情景剧导入等较为直观、有趣的导入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更加有益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 丰富教学手段,营造兴趣课堂

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利用起身边的多媒体设备,创新授课模式[3] 。举例来说,小学数学中的追及问题是部分学生学习的难点,仅靠教师的抽象讲解,学生很难顺利的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模式,无法及时掌握所授知识。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或动画对数学知识进行演绎,模拟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能够较为直观、生动的将书本知识呈现给学生,是在较大程度上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好奇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最佳方式。

其次,教师可以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即将条条框框的书本知识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去,把鲜活的生活实例搬上课堂。举例来说,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元、角、分》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若干,在課堂上中展开“今天我做小老板”的数学主题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在此活动中灵活运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身边的铅笔、文具盒、练习本等触手可及的文具进行“买和卖”,促使学生联想到日常生活中与父母一起购物结账的场景实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买和卖”中促进学生对人民币的识记,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发挥数学的实用性,真正做到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结合生活实例,这种创新式的教学模式更容易打动学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目的。

3. 提升自信心,唤发数学兴趣

有些学生反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找寻不到适宜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导致从起先对数学学习的不入门、不理解,后来一步步演化为对数学学科的排斥,一碰到数学问题就头疼进而丧失了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展开对数学教学的开发,帮助学生重拾数学自信。教师要树立端正、积极地教学态度,要乐于转换课堂角色,改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而是注重将自身教学操控者的角色变换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赋予学生极大地学习自主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设置教学“错误”,在教学中故意写错或讲错,打破教师或教材的权威性,为学生提供极大地质疑空间,使学生认识到自我探究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挑错误”的过程中去。学生参与质疑的过程,本质上实现了学生不断接受、反复思考的过程,形成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的质疑行为,并及时对其行为提出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以高效的学习方式代替反复、枯燥的练习,从而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升。

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并不能高效地顾及到每一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再加上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考能力的不同,学生的学习质量往往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态势。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教学方式,找准学生数学学习的“痛点”,对症下药。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有效减轻学生的负担,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布置作业上要注重层次性,举例来说,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夯实基础,能够自主地解答相应作业;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教师要全方位的补足其薄弱,使其对各类的习题都能够完成。对于基础扎实,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安排一些技巧性的拔高习题,发散其思维,提升数学能力。因材施教,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切勿因不科学的教授法把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抹杀掉[4] 。

结语: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挖掘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由之路。教师要善于去探索不同种类的教学方法,找寻到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金钥匙,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趋势下快乐学习,为日后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找准教学角度,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有趣的数学学习体验,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 白晓林.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学周刊. 2013(06)

[2] 张坤. 巧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数学兴趣[J]. 学周刊. 2013(06)

[3] 尤丽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J]. 快乐阅读. 2013(06)

[4] 张立秀.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 学周刊. 2013(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