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2017-10-22韩瀚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传承者文化遗产物质

韩瀚

摘 要:在汉语词汇里,“非遗”出现在2006年。那一年,中国提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有了“非遗”。传统文化仍然是与会代表、委员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李延声提出,“非遗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保护非遗文化,是我们提高文化自信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一课题,发人深思。

关键词:非遗保护;传承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6-0181-01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从古至今承载着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卓越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多种多样,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们带来的极大的精神支持。新形势下,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重视发展给我们的整体文化水平带来极大地影响,由此带来的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我们的经济金额,推动着整体水平的提高。但是新形势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继承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不断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一、落实领导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非遗”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乡规划。要建立健全“非遗”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成立国家”非遗”保护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非遗”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统一协调“非遗”保护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非遗”保护协调机构。要建立“非遗”保护定期通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公众和舆论监督机制,推进“非遗”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充分发挥有关学术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作用,共同开展“非遗”保护工作。

二、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非遗”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推进“非遗”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要严格依照保护“非遗”的法律、行政法规办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作出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等行政执法机关有权依法抵制和制止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决定和行为。严厉打击破坏“非遗”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重点追究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非遗”破坏、被盗或流失的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充实“非遗”保护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执法不力造成“非遗”受到破坏的,要追究有关执法机关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加强队伍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非遗”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非遗”经费投入。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社会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非遗”保护的积极性。加强“非遗”保护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非遗”保护和管理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加强“非遗”保护科技的研究、运用和推广工作,努力提高“非遗”保护工作水平。

四、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认真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非遗”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各级各类“非遗”保护机构要经常举办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使公众更多地了解“非遗”的丰富内涵。教育部门要将优秀“非遗”内容和“非遗”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各类新闻媒体要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介绍“非遗”和保护知识,大力宣传保护“非遗”的先进典型,及时曝光破坏“非遗”的违法行为及事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

五、充分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其在参与精神文化活动时,对于精神的追求往往高于对物质的追求。所以,我们应该充分的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重视与其思想交流,让其感受到自己工作對于我国文化的重大意义,有利于传承人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觉意识的形成,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益。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身上所承载的并不是简单的技艺或者知识,而是某个时期以及区域的文化精华,要想使这些文化得到保护和继承,就应该给予传承人一定的权力,并通过法律保障措施来促进非物文化遗产的传承。

六、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继承营造良好的环境

面对现阶段文化保护和传承体系不完善、资金投入少等问题,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少或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如通过采取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始基因的方式以及政府相关保护政策的支持等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发展我国文化公共服务事业的有力保障。所以,我们要做好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使其在新形势下通过各种方式来融入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萧放.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方式的思考[J].文化遗产,2008(01).

[2]许林田.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载体[J].浙江工艺美术, 2006(04).

猜你喜欢

传承者文化遗产物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ough Nut to Crack
建设特色课程,培养粤剧“传承者”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优秀思想道德传统的传承者研究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