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写意绘画与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对比研究

2017-10-22李连凤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写意表现主义

李连凤

摘 要:中国写意绘画与德国表现主义绘画根植于两大不同的文化阵营中。二者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在绘画语言的抽象性、对绘画语言的创新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又有诸多相似。在中国,油画是一种外来的艺术,为了能让油画更多的融合中国本土元素,油画艺术家们进行着不断的探索研究。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作为中国文人画的精髓,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画文化精神,将自然对象外在的特征通过主观想象变为心中的艺术形象。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同样是以个人主观感情为依托,通过对客观对象的夸张或提炼,来达到宣泄个人情感的意图。在发展中国表现性油画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同存异,积极吸收写意绘画中的有益成分。中国写意绘画立足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写意画家的自身修养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进行表现性油画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自然的将写意绘画的写意精神融入进去,像写意画家那样,追求画面的意境,形成具有写意精神的中国表现性油画。

关键词:表现主义;写意;共同性;吸收融合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6-0146-02

一、前言

在中国,油画是一种外来的艺术,为了能让油画更多的融合中国本土元素,油画艺术家们进行着不断的探索研究。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作为中国文人画的精髓,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画文化精神,将自然对象外在的特征通过主观想象变为心中的艺术形象。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同样是以个人主观感情为依托,通过对客观对象的夸张或提炼,来达到宣泄个人情感的意图。在发展中国表现性油画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同存异,积极吸收写意绘画中的有益成分。中国写意绘画立足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写意画家的自身修养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进行表现性油画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自然的将写意绘画的写意精神融入进去,像写意画家那样,追求画面的意境,形成具有写意精神的中国表现性油画。

中国写意绘画与德国表现主义绘画根植于两大不同的文化阵营中。二者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在绘画语言的抽象性、对绘画语言的创新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又有诸多相似。

二、个人情感的宣泄

绘画是艺术家精神的寄托,同时也是他们释放情感的一种形式。不论是中国写意画家还是德国表现主义画家,他们都是通过画面把自己的内心隐晦或直接地呈献给外界,以此来宣泄个人情感。中国写意绘画是在蒙古族铁蹄的践踏下成长起来的,德国表现主义绘画是在一战的枪炮声中走向成熟的。在战乱的时代,绘画创作成为了画家宣泄情感的方式,写意画家与表现主义画家在其绘画创作的过程中,跨越了材料工具的制约,显现出共同的精神倾向和艺术追求。这种共同点除了表现在抽象的画面语言形式上,更重要的是艺术家通过画面对自我情感的释放。写意绘画和表现主义绘画打破了工笔绘画和古典绘画的抒发,画家通过绘画充分宣泄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有时候还会带有发泄的状态。朱耷的画面物象写意传神,山水画多透露着一股肃杀的气氛,花鸟画画面则疏散淡泊,画中鱼鸟皆是冷眼逼人,“墨点无多泪点多”准确的写出了朱耷倔强孤傲的生活状态和肃杀淡泊的绘画风貌。德国表现主义画家的情感则更为激荡,蒙克的画面是他内心深处悲痛的呐喊,他的作品《病室里的死亡》,画面传达给人们的那种强烈的不安、悲伤的情绪,正是艺术家内心情感世界的宣泄。无论中国写意画家还是西方表现主义画家,他们都是通过创作使内心强大的精神能量得以迸发,正如基弗所说,绘画是经过周密思考的公开宣言。

三、对绘画的创新

在中国,唐宋以前的绘画主要以线也就是白描的形式来造型,这种绘画方式要求画家要对物象的形进行准确把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工笔绘画。在西方,古典主义学院派绘画和中国的工笔画相似,它们都要求逼真的再现客观对象,很少注重画家个人情感的表达。随着社会的发展,战争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绘画成了人们的寄托载体,工笔绘画和古典绘画已经不足以让画家充分表达个人的情绪,写意绘画以及表现主义绘画的出现,彻底解放了之前的绘画形式,画家摆脱了中规中矩的绘画语言的束縛,他们通过酣畅淋漓的笔法和强烈浓重的色彩来抒发内心压抑的情感,向社会宣示着自己的意愿。豪放简练的笔墨是写意画家们对工笔绘画的解放,他们在“似与不似之间”表达着笔墨趣味,这同时也解放了画家的性情,放浪形骸,寄情书画。歌颂变革和解放,表现人的原始冲动,这是表现主义绘画的进步之处,艺术家用扭曲夸张的变形和强烈浓重的颜色揭露着世界的黑暗,在对不公的抗争中寻求着人性的自由。

总的来说,中国写意绘画对绘画的革新主要是侧重于绘画形式语言的解放,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则更多的是在艺术精神方面,不管是对绘画语言的解放还是对精神层面的解放二者都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写意和表现摆脱了工笔和古典的束缚,他们用自由、率真、豪放的语言自由的诠释着内心深处的情感,正如表现主义画家贝克曼所说的那样,绘画让这个不真实的世界变得真实起来。

四、抽象的绘画语言

众所周知,一幅画的画面是由基本的造型语言构成的,它包括点、线、面、色彩以及构成等元素。不管是中国写意绘画还是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它们的画面组织都离不开这些基本的元素。德国表现主义绘画注重画面语言的形式,强调画面带给观者的视觉冲击力,表现主义画家们无一不是强化这些点、线、面、色彩等语言元素来完成绘画创作的。中国的写意画家他们则是强调笔墨在画面上的力度以及画面呈现给观者的一种“势”,这么看来,中国写意绘画与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二者有着相同的艺术主张,他们都是通过强调和提炼画面的语言,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来抒发情感。南朝画论家谢赫提出的“六法论”明确地强调了绘画语言的重要,中国绘画中的“计白当黑”、“惜墨如金”等则强调了绘画语言的组织和简练的重要性,而“意到笔不到”更是一种抽象的绘画语言,体现了写意画家对绘画语言运用的炉火纯青。在画面的组织上看,中国写意绘画和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二者都有着自由奔放的运笔,或是写意绘画酣畅淋漓的水墨,或是表现主义那无拘无束的色彩。二者都不再拘泥于细节,不再受客观事物外在的影响,他们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对表现对象进行处理,以狂放不羁的笔触使其变得抽象,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大程度的来抒发作者内心强烈的情感。徐渭作画挥毫泼墨,用笔飘逸简单但画面表达淋漓尽致,看似肆意涂抹的画面却呈现着茕茕孑立的傲气。表现主义画家贝克曼,用他那标志性的粗黑线条勾画出一幅幅凝重悲壮充满爆发力的画面,无情地批判着那些丑陋的嘴脸和残酷的社会现实。

五、结语

通过对中国写意绘画与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虽然这两大绘画形式根植于完全不同的两大文化阵营中,但他们有着诸多相同的方面。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作为中国文人画的精髓,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画文化精神,将自然对象外在的特征通过主观想象变为心中的艺术形象。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同样是以个人主观感情为依托,通过对客观对象的夸张或提炼,来达到宣泄个人情感的意图。在发展中国表现性油画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同存异,积极吸收写意绘画中的有益成分。中国写意绘画立足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写意画家的自身修养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进行表现性油画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自然的将写意绘画的写意精神融入进去,像写意画家那样,追求画面的意境,形成具有写意精神的中国表现性油画。endprint

猜你喜欢

写意表现主义
浅析表现主义舞台的特点
中国传统人物画《威武鲁提辖》创作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试析希区柯克与表现主义
从德国表演主义电影《大都会》看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评《琼斯皇》中20次鼓声对人物命运不同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