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东北二人转的表演艺术

2017-10-22徐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二人转表演形式

徐速

摘 要:二人转来自于民间,又流传于民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以土香土色、载歌载舞、化出化入、灵活轻便而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人们称它为“唱得好听,舞得优美,逗得风趣,扮得逼真,绝活精湛”。二人转之所以久盛不衰,其主要魅力,在于雅俗之间。雅中有俗、俗中有雅,是二人转的一个重要特色。

关键词:二人转;表演;形式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6-0129-01

东北地方戏从清朝康熙年间伊始,至今已有近350年的历史,以二人转为本体的一树多枝的舞台载体,为东北地方戏的表演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形成了“南靠浪,北靠唱,两讲板头东耍棒”等多种流派;出现了众多“转星”灿若星河;各种表演手法、技巧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的达到了让观众“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痴迷程度。有人将地方戏的表演手段概括为“说、唱、扮、舞、绝”五功,我认为还应拓宽补充,应为“说、唱、扮、舞、绝、学、逗、做、哨、侃”十功。

一、“说”的艺术形式

“说”在戏曲表演艺术中称为“白”或“道白”、“白口”,是戏曲表演艺术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曾有“千斤道白四两唱”之说,以言其重要性。“麒麟童”周信芳先生在京剧《四进士》等剧目中曾有过精妙绝伦的道白,至今脍炙人口。而地方戏中的“说”,称为“说口”或“口”,又包括许多种,其中以“俏口”、“套子口”、“疙瘩口”等最为常见。如著名笑星赵本山,就将地方戏的“说口”艺术融入其小品表演艺术中,在他同宋丹丹、崔永元合作演出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就有许多精妙的“说口”,“我叫白云”,“我叫黑土”,“他是我老公”,“她是我老母”,就是极好的“套子口”,“薅社会主义羊毛”、“手电筒”、“涛声依旧”等,也都是绝妙的俏口。

二人转语言多用东北方言,如叙家常,平易近人。二人转中的“说”是表演的主要形式,“说是骨头,唱是肉”,好的二人转的“说”,活泼幽默,毫不鄙俗,比如优秀传统剧目《妙玉思春》中有这样一段:贾宝玉喝完茶走后,妙玉捧着宝玉用过的茶杯,芳心乱跳。她有洁癖,不想让朱唇沾到男人的唾液,于是,把玩着茶杯自言自语:“他是从这边喝的?还是从这边喝的?”这时后台帮腔说:“他是转着圈喝的。”语言诙谐雅趣,令人回味。

二、“唱”的艺术形式

“唱”是地方戏与戏曲的基础表演手段,从前艺人被称作“唱戏的”、“唱二人转的”,足见唱功的重要性。戏曲与地方戏的流派,主要通过唱腔艺术来体现,如京剧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与“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评剧的白(玉霜)派、新(凤霞)派、马(泰)派等,都通过各自的唱腔艺术的独特风格来体现。同时,戏曲剧种的特色,也主要以各自的唱腔艺术为其标志。

地方戏的唱功,除要求具有一般戏曲的“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等特点外,还要做到“字儿、味儿、寸儿、劲儿、份儿、趣儿”俱佳。字儿,即吐字清楚,不“吃字儿”;味儿,即有味道,有韵味;寸儿,即合“尺寸”,重节奏;劲儿,即重强弱变化,并要唱出人物的“心劲儿”,也就是唱出人物的内心感情;份儿,即角色的身份,要有主演的派头;趣儿,即生活情趣。如二人转《杨八姐游春》中杨八姐的唱腔、《马前泼水》中崔氏的唱腔、拉场戏《二大妈探病》中二大妈的唱腔,虽然都是女腔,但名门闺秀、将门之女的杨八姐,与嫌贫爱富的崔氏及乐于助人的二大妈,个性迥异,所以其唱腔也各具自己的特点,绝不是千篇一律,众口一腔。

二人转是“唱”出来的,俗称“秧歌打底儿,莲花落镶边”。二人转素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咳咳”之称。九腔中有[胡胡腔]、[哈哈腔]、[梆子腔]、[佛腔]、[二窝子腔]、[影腔]、[糜子腔]、[柳子腔]、[十三咳腔];十八调则为[放风筝]、[铺地锦]、[下盘棋]、[茉莉花]、[小寡妇上坟]、[九反朝阳]、[小看戏]、[月芽五更]、[合钵]、[瞧情郎]、[妈妈好糊涂]、[光棍哭妻]、[打牙牌]、[尼姑思凡]、[张生游寺]、[纱金扇]、[姑娘膘]和[叫五更]等。“七十二咳咳”是二人转唱腔中“哎咳呀”之类的虚词。

此外还有“专调”、“小曲”、“小帽”、“杂调”等。这些曲调活泼多样,火爆热烈,使老百姓百听不厌,“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可见其魅力所在。

三、“舞”的艺术形式

舞即舞蹈,地方戏中主要是“浪三场”,也称“走场”,既有戏曲舞蹈成分,又有东北大秧歌成分。

二人转的表演,是说学逗唱、载歌载舞。上装下装,相得益彰;叙述统领,做舞配合;化入化出,变化灵活;“千军万马,全凭咱俩”;以简驭繁,以一当十。

四、结语

总之,作为一名二人转演员,不仅仅要有好嗓子,更要有突出的绝技。其实很多二人转演员都是杂家,他们对于各种接触到的民间艺术形式都能来上一手。

大而言之,很多二人转表现了关东风情,东北大姑娘的开朗活泼,小伙子的热情直率。绝没有忸怩作态,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特别是表现夫妻关系时更是眉目传情,极富趣味性,舞台动作也是艺术化的“妖道”劲儿,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和人的坦率天性。二人转中另一个表演特点就是“打”,往往是“打”把演出推向高潮。在情节进行到关键时刻,下装的脸上一不留神就要挨个大耳光子,而上装则少不了要被下装来个“背摔”。这些形体上的动作性,大开大合,使观众在笑声中得到审美的愉悦。endprint

猜你喜欢

二人转表演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二人转旦角表演艺术之我见
移动支付大战:从“二人转”到“三国杀”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新金球奖欲打破梅西C罗“二人转”
我和姥姥的“二人转”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