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狮吼记》中琴操与苏轼的关系看明代的青楼文化

2017-10-22李春妹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青楼苏轼

李春妹

摘 要:汪廷讷的《狮吼记》是明代传奇中一部别开生面的喜剧作品,虽是敷衍宋人故事,却融入了剧作家所处时代的文化氛围,竭力反映出当时的历史真实,是“一幅绝好的浮世绘”。明代的青楼是社会各阶层交流与互动的场所,宦官缙绅、文人士子、富商巨贾尽皆汇集于此,青楼文化成为了市民文化中突出代表之一。剧中的妓女琴操与苏轼虽不是主角,可我们仍能从两人的关系上窥探出明代文人的狎妓纵游、随性风流以及独特的女妓文化。

关键词:狮吼记;青楼;苏轼;琴操;狎妓纵游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6-0105-01

一、人文复苏的明代

在明代曲坛“十部传奇九相思”的情况下,汪廷讷的《狮吼记》无疑是一部别出心裁的传奇,无论是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还是戏剧结构都与以往剧作不同,满足了观众的欣赏趣味。究其本事,乃见于宋人洪迈《容斋随笔·三笔》“陈季常”条下记日:陈糙字季常,公弼之子,居于黄州之歧亭,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宾客,喜畜声妓,其妻柳氏绝凶妬,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师(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河东狮子,柳氏也。”剧本便是直接以‘狮吼二字为题,写柳氏痴妒、陈季常风流惧内之事,作者又充分掘取提炼现实生活中富有喜剧性的生活事件,敷衍出一部传奇闹剧。

中国古代社会是男权主导的社会,女性实质上是作为男权阶层的附属品存在的,男女关系也有着严明的伦理制度,儒家十分重视世俗社会里的伦理功用,强调男女尊卑、男女授受不亲。对于出身闺阁的淑媛女子更有一套毫无人道可言的规章,如《女诫》、《烈女传》、《女儿经》等等。明代自英宗朝开始,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出现了以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心的“心学”思想理论。“心”成为王阳明哲学的最高范畴,能够主宰一切,还把“良知”看作人人皆有的心性本能,并将之提升到“天理”的高度予以重视,遂使得“炎热念、骄矜念、华美念、欲速念、浮薄念、声名念”(吕坤《呻吟录》卷一)等人生的欲求,得到合理的肯定与释放。其理论大大解放了人性的欲望,就连维持社会秩序与宗法制度“夫为妻纲”的伦理基石也有所动摇。剧中的陈季常、苏轼便是当时文人的生活写照,他们或如陈季常一般,出身官宦诗书门第,有满腹才情却青云事业难酬,故寄情于寻山问水,好结客交游(第二出《叙别》);或如苏轼一般,身登甲第、玉堂金马,然而身处宦海浮沉,稍觉寂寥,故放浪形骸追求享乐,狎妓交游(第三出《访友》)……谈心论志、随缘闲赏、学道与浮游等活动是文人雅士所标榜的人生乐事,晚明文人推崇庄子的自由精神,追慕魏晋名士任情纵性的风度,并受了心学、泰州学派、狂禅等启蒙思潮的鼓舞和世俗文化的浸染,更喜寻求世俗的欢乐,醉卧歌舞之场,流连秾艳之地,文人雅士沉溺声色,又与泛舟湖海是相辅相成的。

二、明代的青楼文化

明人“重情尚性”的目的是为了对抗程朱理学而建立起一个有人性情欲的普世世界,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改变女性的地位,重新衡量男女之关系,但要更改施行已久的制度是何其之难,最好的实验莫过于那群青楼女子了。明代启蒙思想者们塑造了一群不同于过往的青楼女子,单从戏曲来看便有《绣襦记》、《青衫记》、《双烈记》、《焚香记》、《西楼记》等等一系列妓女题材作品问世。在《狮吼记》中也有一位妓女出现,她就是琴操,容貌出众,善于弹琴,虽然作者在剧中对琴操着墨不多,她只是一个配角,但在她的身上深刻体现出了明代的青楼文化。

唐代之前,女妓是以奴婢身份而供奉于政府或私人。到了玄宗朝,因雅俗之别与个人喜好,将女妓从宫廷奴婢中独立出来,与其它供奉乐人一起组建为教坊,从而成为了教坊歌舞妓。到两宋时期,政府施行酒楼傕卖制度,酒楼或酒库均设有官私妓女当值,从而出现了面向城市市民的饮妓群体,而元代时政府又简单的将乐舞和饮宴两种不同职业的妓女统一的划到乐籍制度下进行管理。悠久的女妓传统与乐籍制度的有机统一形成了青楼文化。诗人、词人、画家、小说家这些文人雅士是秦楼楚馆的主要消费者,起初他们是用一种高傲的态度来观赏妓女,把她们当作自我炫耀的资本,如李白的“歌妓燕赵儿,魏姝弄鸣丝……把酒顾美人,清歌邯郸词。”(《邯郸南亭观妓》)晏几道的“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浣溪沙》)到明弘治、正德年间,文人冶游活动越来越频繁,女妓品鉴活动逐渐兴盛起来,文人的高修养、高素质使得妓女的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她们不单要有美貌,還必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会填词作赋,若能得到大文豪的赏识,她们的身价立马会水涨船高。明代中后期时,青楼文化已经成为市民文化的代表之一了,民间的文艺载体说唱、戏曲、小说等,与文人所惯用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为青楼文化添砖加瓦。他们开始用一种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妓女,甚至对集才情与美貌于一身的名妓另眼相待,并和她们成为文化艺术上的知音。《狮吼记》中的琴操本为杭州乐妓,聪慧敏捷,只因苏轼看她文雅风骚,便成为随侍其身旁的红粉知己。第三出《访友》中通过琴操抚琴来譬喻司马文君的琴瑟和鸣,侧写出文士与名妓对琴赏音、诗情画意的精神沟通与艺术文化交流。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楼苏轼
“苏说苏轼”苏轼与圆照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吟诗赴宴
从《狮吼记》中琴操与苏轼的关系再看明代的青楼文化
遣怀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文化视野下中国古代乐伎发展初探
古时男人们在青楼里干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