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关林明清石刻中的村里与当代自然村的沿承

2017-10-22杨海强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村落

杨海强

摘 要:明代与清代的洛阳乡里村落名称有明显的承继关系,因为县乡行政区划的大致不变,人口流动性较低,社会关系亦相对稳定。洛阳关林现存的石刻中存贮着许多关于洛阳县乡村镇信息,是当时行政区划的直接佐证。笔者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深入偃师、孟津、新安、伊川等市县的乡镇村落进行实地比对,基本印证了关林明清石刻中村镇记载,现就洛阳县乡村镇名称的沿承作一分述,或于研究者有益。

关键词:洛阳关林;明清石刻;村落;沿承

中图分类号:F592;B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6-0104-01

一、明清两代洛阳乡村组织的基本架构

清政府为了加强地方统治,在广大的乡村设立了两种制度:一种是为了维持地方治安而设立的保甲制;另一种是为了便于地方赋役征收的里甲制。清代洛阳的保甲制以十户为一牌,设一牌头,也称牌长。十牌设一甲,有甲长或甲头;十甲设一保,亦有保长或保头。保甲制是清朝政府为了控制县、镇、村而制定的一种制度。保甲制一般是十户成牌、百户成甲、千户成保。但是为了就近管理和保持自然村落的完整性。也有缺甲、里的现象。清代的保甲制在顺治五年(1644年)设立,里甲制于四年后实行。清代的里甲制沿承明代的制度而来,一般是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一里十甲,每甲十户,每甲设一甲长。

在明清两代,洛阳乡村组织架构有直接的承继关系,也保证了乡镇自然村的位置、家族社会成员的稳定。

二、洛阳关林明代石刻中的洛阳县村里与当代自然村的沿承及演变

洛阳关林石刻中有这样的记载:河南府洛阳县各里不同,俱在府店南回家屯居住,上店三里居住,东侯保四里桃园村、白家村居住,水南保凉楼景花村居住,大明国河南府洛阳县平落、李密等里居住,小翟家庄、岩家寨、枣园村、油王黑王村、曲皇岭张盘村、朱家庄、田家村、冢王镇、诸葛镇、河南府卫孟津铁炉庄住等。比照清代县志与实地比照,可证明这些村镇名称至今有的略有变化,多数还在沿承。

(1)明代姬磨二里十甲申家疙瘩、高家崖村。清代改吉磨里为吉磨镇,申家疙瘩改作申疙瘩,高崖村,仍沿用旧称,两村今属洛阳偃师市。

(2)明代东侯二里六甲霍家屯,清代与当代仍称霍家屯,原属于宜阳县,2012年以后划归洛阳市洛龙区。

(3)明代平落三里六甲铁狮子街,清代和当代均称平乐,今属洛阳市洛龙区。“落”字为非正规的俗写,在唐代墓志中也经常出现“平落”的写法。铁狮子街今属于偃师市。

(4)明代东侯二里九甲五廊庙,属于洛阳县,明清两代均名曰五廊庙,今属偃师市,写作五郎庙。

(5)东侯三里二甲聂家湾,明清两代均称为聂家湾,现改名为聂湾,属于洛龙区。

(6)东侯保四里桃园村。桃园村明清时期均属于东侯保四里,今属于洛阳市洛龙区,西与李家楼村毗邻,仍沿用旧名。

(7)白家村:明清洛阳县,均称此名,现改为白村,今属于洛阳市洛龙区。

(8)洛阳县东诸葛镇。清代,诸葛村归属洛阳县诸葛镇,明代有“东、西诸葛镇”,清代并之,今属偃师市诸葛镇。

(9)洛阳县碑楼村。明代有碑楼里碑楼庄,清代依然,今属偃师市。

(10)、白鹿庄,明清时期属于洛阳县凤台里,至今仍沿用此名。今属于洛阳市孟津县朝阳乡,在汉魏凤凰台遗址北三里许。

三、清代洛南保里的划分和石刻中的村名

清代洛阳县以洛河为界,洛南按八卦分为八个乡域,东南隅共三里,西南隅二里,东北隅三里,西北隅三里,东关四里,西关一里,南关二里(旧县志不载洛阳北关,今仍之。)每里十甲,每甲十户,但每里、每保数目不等。城区称隅,隅中辖里。乡域称路,路辖保,保辖里,保、里数目不等。

(1)明代午桥村,因唐朝李德裕“午桥庄”在此,故名。洛阳八小景之一的“午桥碧草”因此而得名。在清代称为午桥,属于东南路偏桥保,即今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潘村。

(2)皂角树明代属于洛阳县东南路偏桥保,清代仍之。今为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仍名为皂角树村。

(3)车家村即今洛龙区关林镇车圪垱村,早年因村中车姓居多故名。明清两代属于洛阳县东南路偏桥保。

(4)乱庄,明清两代均属于洛阳县,清代名为练庄,今隶属于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仍沿用练庄之名。

(5)明代洛阳曹家屯,清代称为曹屯,即今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曹屯。

(6)明代狮子乔,清代改为狮子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履道里第即在狮子桥村,今属洛阳市洛龙区安乐镇。

(7)清代西十八村,即今偃师县李村乡西石罢村。

(8)城角村,明清时期均称城角村,今属偃师县,在洛阳市洛龙区西高村南5里许。

(9)庞西村相对于庞东村而言,明清时期归属洛阳县,今属偃师市,称西庞村和东庞村,在水磨头村北。

(10)寇店街:即今洛阳市偃师市寇店乡寇店村,因为有较大的集市贸易,仍俗称寇店街。

(11)明清时期的东十八村,今属洛龙区李村乡,写作东石罢村。

(12)明清时期的马家庄:民国时期一分为二,为东马庄和西马庄,今属偃师市。

(13)牛王庙,明清时期均称牛王庙,属洛阳县碑楼保,今属偃师市佃庄乡。在今碑楼村、河头村、酒务村中间。

(14)明清时期洛阳县的护驾窑村,今为偃师市寇店乡护驾窑村。

(15)上油赵村,明清两代均属于洛阳县李村保,有上、下油赵村之分,民国时期两村并为一村,今属于偃师市李村乡。

(16)白塔村,明代称为白塔村,清代分为东、西白塔两村,今分别属于偃师市两个乡镇:东白塔村属于诸葛镇,西白塔村属于李村乡。

(17)南李村,清代隶属洛阳县,民国初改为李南村,并沿用至今。今属于偃师市李村乡。

(18)明清时期的提家庄属于洛阳县,今為偃师市提庄。

(19)东、西道盏村,明清两代属于洛阳县区划,属诸葛镇管辖。清代将东西道盏村合并,改名为道湛村。从民国至今仍沿用此名。今道湛村属于偃师市诸葛镇。

(20)十里铺,明清时期均称为三十里铺,民国时期改为十里铺,今属孟津县送庄乡。

(21)酒务村,明清两代均属于洛阳县,今仍称酒务村,但改属于偃师市佃庄乡,东北与牛王庙村、东与碑楼村相连。

(22二)白庄,明清两代均属于洛阳县南蔡保,今仍沿用旧名,但改属偃师市南蔡王乡。

(23)油坊街,至今仍称为油坊街,明清属于洛阳县李家堡,今属于孟津县老城乡。

四、结语

洛阳关林石刻中的村落信息,为今人研究明清时期行政区划,接续自然村落的沿承关系,尤其对研究乡村家族的聚居、生息和民族构成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村落
贵州传统村落之美 安放我们的身心,承载我们的乡愁
养一方自在宁静的村落
谢雱绥宁少数民族村落油画写生作品选
油画《村落》
传统村落在消失
《村落》
引发海啸(下)
原住民村落的朋友们
破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