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升f小调幻想曲》的音乐与演奏探析

2017-10-22田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门德尔松演奏

田野

摘 要:本文以门德尔松钢琴作品中的多元性和演奏技巧重难点进行研究分析。查阅翻阅了大量文献与书籍、期刊资料获取与论文相关的信息,以及自身演奏这首作品的经历和感受,从时代创作背景、作品音乐结构剖析、发现并提出演奏这首作品的重点及难点, 本文直观的对门德尔松《苏格兰幻想曲》的音乐与演奏探析等方面,从情感表现和技巧上再现门德尔松的这首幻想曲。总之,门德尔松对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关键词:升f小调幻想曲;门德尔松;演奏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6-0065-02

一、《升f小调幻想曲》创作背景概述

这首作品又名《苏格兰幻想曲》,顾名思义大家可能觉得这是门德尔松游历苏格兰之后,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其实并不是,众所周知,这首作品是在1828年开始首创的,而门德尔松却是在1829年开始游历苏格兰的,所以可以完全排除这一猜测。并且“升f小调”本身就带有着很严肃小心得意思,因此这部作品应该是在那个时代社会受社会政治动荡的影响,创作出来严肃的一首作品。大家都知道门德尔松最爱的作曲家就是贝多芬和巴赫,他的作品的曲调结构和贝多芬的《月光》有着牵扯不断的关系,但他并不是完全模仿着贝多芬的作品,仔细分析《升f小调幻想曲》又并不是《月光》的影子,门德尔松是一个能把所有作品都门德尔松化的作曲家,他只是受着这些古典旋律音乐的影响,有感而发创作出来惊世骇俗的音乐。

二、《升f小调钢琴幻想曲》三个乐章的音乐分析

(一)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

这首作品每个乐章的作品基本都是递进的,越来越快,后两乐章要比第一乐章越来越激动,响亮的感觉演奏出来。第一乐章开始就是一长串的琶音连接,引导后续的发展,这很明显是一种奏鸣曲的形式开篇,这种形式好似和贝多芬《月光》有着似有似无的联系。第一乐章是带引子和尾声的奏鸣曲式。

该乐章节拍2/4,在和声方面它的和弦结构是采用三度叠置和弦,和弦结构有自然音三和弦及高叠和弦等高和弦。呈示部由正主题、连接、副主题、结束四个部分组成。以模进手法将旋律连续不断的推至最高点,再由七级和弦回到主和弦。在中部有规律的休止后加入了后面乐句中的新材料,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的跑动在整个奏鸣曲快板乐章的节奏中形成了类似于装饰音的效果,左手由固定不变的低音变成了更好的配合旋律色彩的和弦音。再现部主题再现它们的发展各不相同,由下属功能的二级和弦回到主和弦轻巧地过渡到加入了新材料的第三乐句,变化中引出了第三乐句的发展。作者的创作手法简明而富于变化,赋予了旋律欢乐和激情。

(二)第二乐章的音乐分析

第二乐章Allegro con moto为稍快的快板,速度在快板和急板之间,开篇有两句以A大调反复的乐句,用强弱的变化明显的对比出和第一乐章的不同。第二乐章有一个重复、再现、延伸的规则,把第一乐章有的东西进行了一个延伸,中部转成了D大调,巧妙地又转到A大调突出主题,最后尾声又回到主调,用极其安静,像消失了的声音结束第二乐章。第二乐章是带有引子和尾声且使用“插部中部”的三部曲式。插部中部”具有一定的戏剧性,性格是静-动-静,常用慢速,这里的又分為引入、发展和连接三部分,呈示部的结束利用开放性或收拢性加连接,中部与呈示部保持连贯,再现部一般动力再现为典型,常带尾声,强调全曲连贯性,具展开性,独立性弱。在右手的主题材料的重复后,旋律在不同的调性上对之前的旋律再次重复。

(三)第三乐章的音乐分析

第三乐章标注是急板,从第一乐章的行板,到第二乐章的快板,再到第三乐章的急板,一个乐章比一个乐章的速度快,整篇都基本是音阶,特别是左右手交替强调动机,快速敏捷的变换声部,最终结束在了升f小调上。节拍是6/8拍,第三乐章是奏鸣曲式。该乐章呈示部与再现部调性不统一,换掉再现,具有奏鸣性核心原则,和弦结构是采用三度叠置和弦,再现部的副主题首先是建立在全曲的主调上而随后出现的尾声则类似于乐队齐奏的效果,弹奏时要利用手臂的重量使下键的声音更为肯定饱满。最后乐曲以急风暴雨式的音乐结束,在这里左手第三四拍上的顿音要加以踏板修饰并用强音奏出干净明亮的效果。

三、《升f小调幻想曲》的演奏

(一)速度力度的掌握

第一乐章开篇加快速度的,激动,顾名思义要提起一定的速度,第一小段的琶音跑动要突出右手五指的那个音,把主旋律用五指点出来,并且左手的低音,也要格外突出,两只手臂要格外放松,触摸式的去触键。最后伴随着激动强烈的跑动后转换成忧郁沉静的结束。第一乐章要格外的注意作品音乐的走向,从轻柔的开端接左手八度右手快速跑动,让音乐走向一个稍微激动地风格,持续一段高潮之后轻下来走入平静的结尾。

第二乐章快板,相对第一乐章速度又要提起来一点,开头两段要反复的乐句要铿锵有力的弹出来,这两句弹完之后呢,后面的内容就得充满活力,有朝气的感觉,因此要弹出轻巧又快速的节奏,第二章出来结尾处以外,其余的部分都是一个速度,全部快速跑动,所以要把分句,连线都做的非常细致才可以。到了结尾时曲风又转换为忧郁沉寂,因此要速度慢下来,手指触键缓慢下来,轻下来。

(二)弹奏的重难点

首先是这首作品的技巧,这首作品的主要难点在于大段的八度、断奏以及快速的跑动,在弹奏这些八度,并且又要达到这么快的速度,就必须用肘关节控制速度,用兼关节把握精准度,手腕只是作为一定的辅助作用,在弹奏八度的旋律时还要注意右手的高音部分,要格外突出一些,所以五指的力量要充分。然后要特别注意谱面上标注的强弱变化,强弱得处理的特别细致,在能让整首作品听起来起伏变化。

曲子的情感变化也是很丰富的,三个乐章需要表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第一乐章的严肃谨慎,加快的节奏是情感一步一步递进的关键,调动了演奏者的积极性,也使演奏者和曲子更贴切的融合在一起。第二乐章情感变成了轻快地活泼的,需要在演奏时手指带一点跳跃的感觉,使人更加放松,让人听起来更加喜悦。第三乐章整乐章的快速跑动激进的情感,需要第一个音开始就得进入,全程保持住一个速度,在快速且匀速,手指力量均匀,还要强弱起伏确实是一大难点,需要一定的手指基本功。

《升f小调幻想曲》整首谱面上并没有标注特别详细的指法,整首作品大部分在模进,因此可以用相同的指法方便演奏,但是因为每个人的手都有差异,所以要因此做一些调整,调整成自己手指方便弹奏的指法。

四、结语

通过以上所诉,我对门德尔松《升f小调幻想曲》每乐章的曲式结构,整首作品的演奏重难点,包括速度,力度,技巧,指法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文还通过对门德尔松的成长背景、创作阶段的背景对《升F小调幻想曲》进行曲式研究和演奏研究,我们看到了他的音乐既有古典的理性严谨,也有浪漫的抒情,所以他的钢琴作品都有一定的抒情性。他的音乐特点及其演奏风格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因此通过本文的研究在演奏时会和门德尔松的音乐特点自然而然的融合在一起。本曲的强弱对比是一个重点,要很明显的把强弱处理好,快速和慢速的衔接也要自然,收的住,让人们从演奏者的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中表现出门德尔松对当时社会的愤慨、激动之情。门德尔松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都是每一个钢琴演奏者都是有了解的必要的,同时在演奏这首作品之余可以观看一些关于钢琴家的电影,会让演奏者对这首作品有不一样的收获,在演奏时会让演奏者获得新的启发。以上就是我对本课题研究的看法和成果,希望能对以后的研究者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增加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靳奉蕊.门德尔松幻想奏鸣曲Op·28演奏分析[J].当代音乐,2016(04).

[2]赵惠玲.试论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演奏风格的表现[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10(05).

[3]沈佩瑶.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03).endprint

猜你喜欢

门德尔松演奏
“浪漫派大师”门德尔松的故事(四)
“浪漫派大师”门德尔松的故事(二)
门德尔松的诚实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诚实更重要
他所到之处,尽是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