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糊论在禅文化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7-10-22张宗海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9期

张宗海

摘 要:文章以模糊理论为主题。研究方向为模糊论在禅文化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和意义所在。首先,文章介绍了模糊论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实际运用;其次,介绍了禅文化家居产品设计的内容和主要理念,并结合实际设计案例和优秀设计作品探究模糊论与禅文化的理论与实际联系;最后总结出将模糊论运用于禅文化家居产品设计中的方式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模糊论;禅文化;家居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6-0033-02

一、模糊论概述

1965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扎德教授创立了模糊集合理论。模糊集合理论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它主要包括模糊集合理论、模糊逻辑和模糊推理等理论。模糊理论逐渐成熟,并且成功运用于各个领域。模糊集合为模糊理论的基础,模糊性现象存在为模糊理论的基本精神,处理不确定性理论及事物为模糊理论的研究目标。有“模糊分析法,模糊评价法,模糊控制法,模糊设计法”等常用方法。①

(一)模糊理论的基本原理

模糊理论研究思维作为事物的客观属性,是事物的差异存在的中间过渡过程。②在客观世界中,存在很多无法估量的事物和现象,例如一座巨石,它的重量可以形容很重,但巨石的实际准确重量却无法估计。对于以上推断,人们得出的结论都是非定量的,也就是模糊的,因此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往往会进行推理,这种推理过程即是一种模糊的认识过程。在进行系统设计时,由于方法、水准和角度等因素的影响,设计结果有时会与预期目的相反,所以一味的追求精确,最后可能适得其反,反而采用适当模糊的理论,有时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模糊理论的应用

数学领域是最先开始使用模糊理论的,随着应用的深入,其在其它领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生活中很多常态和现象是解释不了的,也就是模糊的和混淆的,从而产生微妙而难以捉摸的模模糊糊的概念。模糊理论的定义是以模糊逻辑来评定事物。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语言中存在很重的模糊性,很难以对与错、好与坏及高与低等决定性词汇来划分,或描绘一些现象。所以模糊理论应运而生,它将各种模糊概念总结,以集合的形式定义,将现象或者事物进行量化归一,最后通过归属函数来解决各种问题。

二、禅文化家居产品设计简述

禅宗主张修习之人追求禅的境界,但是禅文化作为禅的可传承意识形态,已成为人们长期创造的产物,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形式传承。禅文化主张清新雅淡、空灵高远的审美情趣,追求个体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③。

在产品设计中,掺杂入模糊的理念,从而从产品结构中体现一些禅宗文化、理念及意念。通过这种模糊的方式,这些产品在构成的时候需要对于禅文化具有比较深入的认识,了解其中的意念等,进而从中找到能够体现艺术的形式,进而再对于其中的文化符号进行解读,找到其中相结合的地方,这样就具有了禅意,而且能够在产品中体现出来。对于产品的设计者来说,其能够利用这些形式将禅意表达出来,能够让人们在产品中体味出禅意。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它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往往起着一种沟通人际关系、调节自我心理平衡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需要,其力量不但超越了国家、种族,而且也超越了时间、空间。④

在设计禅文化家居产品的时候,设计者们通过自己的设计风格来体现美学风格,进而刺激人们的感官而体现出感情色彩。我们在品味其中禅宗的文化的时候,应该多多注重意境,设计中注重形、色以及质的感觉。

我们所说的禅能够表达意境,而在禅的基础上出现的家居产品一般都能够具有外在的实用形态以及内在的精神形态。

通常所说的实用形态是物质一般都能够通过设计元素进行体现,而体现出这些的元素一般包含造型、色彩以及肌理等;对于精神形态来说,其一般是事物的内在的状态,在设计的产品当中能够体现出来的禅意。在家居产品设计当中都体现出这样的形态。

三、模糊论在禅文化家居产品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禅意与其他的思想不同,禅意比较模糊并且不确定,在人们的思想当中似是而非,需要人们自己去理解以及感知,人们的角度不同,心境也不同,因此在体会中也会产生不同的禅意。禅意的这种特点使得禅意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我们从质与量的角度来说,其是模糊的对立的概念。禅文化在产生以及发展的过程当中体现出很大的模糊感,也就是所说的朦胧。

古今的很多哲人对于禅意进行了解释,而解释已经成为了意象的形式,对于禅意进行了思想上的抽象,在表达的意思上面比较明确,但是意义则更加模糊。对于学习的人们来说,能够激发出很大的想象空间,这就要比抽象要大,但是这样的想象的空间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模糊的。我们从模糊的程度上进行比较,其与第一个阶段来说还是很不同的,观看者们观察到已经被主观化的产品,这样观看者就能够体会出设计者的思想,这些产品已经被设计者进行了加工,因此观看者就收到了具有方向性的暗示。

禅文化不能够通过形式进行传播,而是需要参观者自己体会,然后经过心灵进行传达,语言以及文字已经无法体会其中的境界。因此,在禅文化中经常听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在这种情况之下,模糊论能够与禅文化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一)模糊理論与禅文化家居产品设计中的矛盾

在人们的思想当中,优点与缺点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如果条件发生了转换,那么两者也会转换。禅意也具有这样的智慧,事物都是在变化的,因此优点与缺点也在转变,而其中需要注意的就是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以及改造事物的决心。

坪井浩尚是日本的产品设计师,其就特别注重优点以及缺点之间的转换,在产品当中具有比较好的禅意。

我们知道,由于杯子内外的温度时不一样的,因此在底部经常会留下痕迹,这位设计师就将这个特点进行设计,将底部设计成了樱花的形状,这样水痕就成了樱花的形状。(图1)endprint

图1 樱花杯

(二)模糊理论与禅文化家居产品设计中的不确定

在黑川雅之所设计出的产品当中,他最喜欢用的材料就是原生材料,这样体现出了稳定的特性,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比较著名的钟表造型,这种造型能够体现堅硬的特性(图1),这样就能够反映出模糊的感觉。人们当然也会具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人能够体味出坚硬或者是柔软,这都存在于人们的主观思维当中。

图2 黑川雅之设计的钟

(三)模糊理论与禅文化家居产品设计中的无形

日本的著名的设计师深泽直人在设计中也具有比较深厚的禅意,我们可以看到图中的作品(图3),像一颗巨大的鹅卵石,圆润的造型有浓浓的禅意的味道。它是什么。用来做什么。这是我们眼睛不能分辨的问题。模糊的形态,模糊的使用语言,我们无法通过视觉就为他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深入了解,得知这个作品是由玻璃纤维制成,可以当做沙发,也可以当做咖啡桌。这到底是沙发还是咖啡桌。又是一个模糊了边界,界限的问题。只能由使用者通过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切实需要去定义它了。

图3 深泽直人的“鹅卵石”

(四)模糊理论与禅文化家居产品设计中的不均整

完美和残缺,对称和不对称到底什么样的才是美的。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这本身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们有时候需要完美对称的产品形态,有时候又会感慨于事物的残缺和不规整,这是模糊论的意识,同时也具有强烈的富有韵味的禅意思想。自然中没有完美和对称,正是禅宗所特有的“物体不完整的形状和有残破的形态”意念。

想要达到完美以及自然,那么就需要人们花费心思去加工。而对于加工中很多微型的未完成以及不完美的地方,人们在这些地方就表达了自然的趣味。(图4)。

图4 不均整的家居产品设计

四、模糊论应用于禅文化家居产品设计的意义

在禅文化进行设计的很多产品当中,很多都具有完备的形神,而且虚实能够相生。如果没有了形,那么神也就不存在,如果没有了实实在在的背景,那么就不能建立虚的概念。而其中的神能够将形焕发生机,虚能够赋予实以韵味,形与实都突破了本身的形象,成为了艺术品。在进行设计当中,一般都要采用模糊的理念,模糊不只是一种手法, 而更多的是设计原则。因此,可以看出,模糊论在禅文化产品设计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五、结语

在以禅文化为背景的产品设计当中融入模糊论的指导,实现了现代科学与古典文化的结合。这种结合突破了科学研究以及美学的限制,探求其文化价值与意义,形成文化观念探究设计方法,在完善设计的过程中形成独有的文化风格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注释:

①简召全.工业设计方法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07):10.

②王彩华,宋连天.模糊论方法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8.

③王锡斌.道法自然—新中式家具设计哲学探析[J].装饰,2011(03):141-142.

④李哲良.禅的人生与艺术[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