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泉》的艺术价值

2017-10-22王俊昌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自由标准

王俊昌

摘 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当下艺术往往被过度神圣化或权威化。杜尚在上世纪初就发现了所谓“艺术圈”这一诟病。他所理解的艺术并非只是常规的随手涂画或是潜心创作,他认为每个人的生活本身便是最好的艺术。正是介于这种思想,他创作出了让世人匪夷所思的艺术品。尤其是《泉》,给后面的艺术家带来积极的其实作用。

关键词:泉;反艺术;标准;自由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6-029-01

1917年,一位来自法国的年轻人将一个从市场上买来的小便池匿名投稿给由当时美国最为前卫的艺术协会(独立艺术家协会)所组织的展览。他之所以匿名是因为他本人是此协会会员之一。为了不被“情面”影响对其评判的公正性,他将小便池制造商的名字稍作修改写到其“作品”上。

独立艺术家协会,是由当时美国最前卫的艺术家们所组成的艺术团体,旨在发掘、提携有思想、有创意的新艺术家。由于此协会惯行的包容性,所以每届众多投稿作品均会面向大众展览。然而,对于看惯“架上绘画”的评委们而言,这件小便池纯然属于玩笑或是荒诞玩意儿。所以,小便池没有与其他绘画作品面向大众展览,而是被丢弃在展厅的幕后。这位年轻人在得知作品落选后,便悄无声息的退出了这个最为前卫的艺术协会。然而,半个世纪之后,这位年轻人的小便池引起许多艺术家们的重视,也使它真正回到大众们的视线之中。人们对它有了新的认识——它不单单是小便池,也使马塞尔·杜尚的《泉》。

《泉》之所以能够被人们重新认识,与杜尚的艺术思想密不可分。杜尚的艺术思想可分为三个逐次升华的阶段:摆脱传统、反艺术和艺术非艺术。

1911年,杜尚创作了油画《咖啡磨》,他借磨咖啡的机器来传递他摆脱传统绘画的初衷。杜尚没有选择习以为常的人物和风景题材,而是选择了冷冰冰的现代机器为表现对象;表现技法上没有色彩绚丽的笔触,而是近乎“工笔”化的勾勒平涂;在理念上,杜尚并非去发掘机器本身的美感,而是单纯的想摆脱传统绘画的题材和表现方式。

1912年,杜尚创作了油画《下楼梯的裸女》,画面中由支离破碎的笔触构成的女人正从楼梯上缓缓走下,从而产生连续曝光的视觉效果。在艺术手段上,杜尚营造出未来派所特有的“运动”画面效果;但是,在艺术目标上,杜尚没有将“运动”感作为一个新的视觉领域来开发,而是将其作为有别于传统绘画的切入点。杜尚对此津津乐道,所以他将这幅作品投稿给法国每年一度的艺术沙龙。然而,艺术沙龙评委以其画面中出现了未来主义的“运动感”为由而拒绝了。倘若说《咖啡磨》是杜尚摆脱传统的尝试,那么《下楼梯的裸女》则是他反艺术的起点。拒展事件引起杜尚的思考:何为艺术?艺术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在杜尚看来,艺术是传递思想的媒介,它来源于生活,但绝不会成为禁锢思想的枷锁。杜尚对官方艺术沙龙这座固步自封的伪艺术城堡不再敬畏,转而踏上反艺术的征程。杜尚的反艺术并非是否定艺术本身,而是抨击评判艺术的标准。标准,是人为设定的用来衡量事物优劣好坏的尺度。那么,人为设定的标准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吗?是不是有太多人陷入标准的窠臼中?

1915年,杜尚着手制作《大玻璃》(别名《新娘,甚至被光棍们剥光了衣服》)。材质上抛弃了画布选择了玻璃、金属、铅粉,画面上抽象的符号取代了具体的形象,作品的标题具有了文字押韵的幽默。和谐、均衡、庄严、崇高等古典绘画的标准在这件耗时八年之久的《大玻璃》前显得苍白无力。《三个标准的终止》是对规矩、教条最为直接的抨击:杜尚以尺子为媒介,将线以三次自由落体的形状重新描绘,揭示标准的不固定性。标准的局限似乎被打破,但杜尚的思考没有停止,他想寻求一种更有说服力的媒介来传递他的观念。

杜尚从他1913年创作的《轮子》获得启示,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实物何不是最好的艺术作品?现成品成为杜尚传达“艺术非艺术”思想的媒介。1914年,他在一张风景画上点了红点和蓝点,取名《药房》;1915年,他将一把雪铲命名为《折断胳膊之前》;1919年,他给《蒙娜丽莎》加了三撇胡须,取名《L·H·O·O·Q》;1920年,他把大理石糖块、墨鱼骨头、温度计放入漆成白漆的鸟笼,取名《为什么不打喷嚏》。这是杜尚艺术非艺术思想的流露:艺术是人类活动中诞生的一个产物,艺术活动和人类从事的其他活动没有很大区别,艺术工作者也是劳动者,劳动者也可以是艺术者。对艺术抱有憧憬可以,倘若把艺术神圣化,用艺术的标准来遏制自由思想的萌发,那么,这便是披着艺术外衣的教皇主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泉》的创作距今刚好一百年,百年之“泉”并非單指《泉》,而是杜尚艺术思想带来的积极启示。由最初对传统绘画的摆脱,到对艺术的反叛,再到最后的艺术非艺术,杜尚的作品拓宽了艺术的含义,最为重要的是其思想开启了人们的心灵之美:原来艺术并非高高在上,触不可及;“我”本身便是艺术的营造者。

艺术源于生活,众生万象都有各自的生活,也映射着不同的艺术形态。所以,艺术本无标准、规矩、教条而言,人们无需画地为牢,禁锢心灵对自由、想象的渴望。

参考文献:

[1](法)卡巴内.杜尚访谈录[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由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永远幸福
人必其自爱
党员标准是什么?
女汉子的新标准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
李敖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