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7-10-21闵祥兰赵瑞欣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7期
关键词:护理安全眼科护理管理

闵祥兰 赵瑞欣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抽取该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接收的120例眼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技能操作水平、护理文书书写水平、护理差错、应急预判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眼科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护理安全;眼科;护理管理;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7)06(b)-0129-02

护理安全指的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未发生法律及法规允许范围之外的意外、障碍、损伤、死亡等心理及功能性事故。对于眼科患者来说,由于患病位置特殊,且危险因素多,一旦出现护理失误情况,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引发各类安全为题,危害极大[1]。为此,应该在眼科护理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以顺利完成治疗计划,帮助患者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该文以该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接收的120例眼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了常规护理和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具体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接收的120例眼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60.2±3.1)岁,其中白内障22例,青光眼18例,角膜溃疡10例,视网膜动静脉阻塞6例,翼状胬肉4例。对照组患者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62.5±3.3)岁,其中白内障20例,青光眼17例,角膜溃疡13例,视网膜动静脉阻塞7例,翼状胬肉3例。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眼科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2],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肝肾脑功能障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合并其他治疗禁忌证的患者。护理人员共20名,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30.5±2.7)岁,文化程度:本科5例,大专12名,中专3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类型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优化病区环境 眼科患者通常视力不便,行动障碍较多,为此,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病区环境,保持楼梯扶手、卫生间扶手及公共区域的卫生,及时清理垃圾,避免引发跌倒事故。对于一些病情状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应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搀扶其如厕或进行其他活动,避免跌倒。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向患者明确医院科室的分布情况,讲明卫生间的具体位置,增加患者对医院的熟悉感,同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进行一定的安全教育,嘱咐患者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1.2.2 用药安全管理 ①在用药前,护理人員应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用药名称等,保证用药准确,同时,严格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②合理摆放药瓶,定期清除已经失效的药物,加强对药品储藏室的消毒和清洁。在药瓶外侧写清楚药物的名称和使用剂量[3],将眼药水、扩瞳药物和缩瞳药物分开摆放,避免用药失误。最后,护理人员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合理搭配药物,一旦发现配伍禁忌,应及时通知医生,避免影响药物使用效果。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该作好记录工作,及时进行小组内的总结和讨论,以此来保证工作的效率。

1.2.3 心理护理 眼科患者通常是老年人,他们行动不便,视力水平较差,很容易产生一些不良情绪,难以适应自己的病情变化。为此,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鼓励和支持患者,倾听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积极性。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明确常见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病情表现、治疗方法、预后效果、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疾病知曉率,进而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碍。护理人员可以通过QQ、微信等聊天软件,与患者家属进行实时的沟通,对患者进行家庭支持。

1.2.4 加强培训和教育 ①医院应该为眼科护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及时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传授给他们,并根据患者的基本需求,调整护理工作的重点。护士长应该定期查访,合理评价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②护理人员应该与主治医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据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为患者消除危险因素,保证治疗的科学性。③还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其贯穿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够真正做到以患者为核心,优化护患沟通效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

1.2.5 健全护理安全管理流程 为了保证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应该在该理念的基础上,完善护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将安全管理的理念渗透到各项管理制度中,优化护理安全的操作流程。同时,建立适当的考核体系,评价护理人员的日常表现,并根据结果进行总结,将考核内容与绩效挂钩。护理人员也应该积极的学习,主动接受新鲜事物,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真正为患者着想。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工作质量:以护理技能操作、护理文书书写、护理差错、护理预判能力等内容为评价标准[4],每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护理期间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③护理满意度: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共包括护理效果、护理态度、操作水平、问题处理、护患沟通等内容,总分100分,85分以上为十分满意,70~85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5]。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检验,使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使用(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工作质量

观察组的护理技能操作水平、护理文书书写水平、护理差错、应急预判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中共发生3例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护患沟通不畅1例,基础资料填写错误1例,患者跌倒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3/60);对照组中共发生17例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护患沟通不畅6例,基础资料填写错误3例,用药错误3例,患者跌倒4例,坠床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33%(17/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中对护理过程和结果十分满意的患者有35例,基本满意24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8.33%(59/60);对照组中十分满意的患者有21例,基本满意24例,不滿意15例,护理满意度为75%(45/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时间表明,护理安全管理能够减少操作失误、护患纠纷等,营造成更加协调、安全的环境,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保证护理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护理安全管理还能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其治疗信心,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用药安全。眼科患者本身病情就比较特殊,危险因素较多,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为此,应该以医院发展要求为出发点,制定更加完善的护理策略,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发挥护理安全管理的真正价值,促进医院護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该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了护理安全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技能操作水平、护理文书书写水平、护理差错、应急预判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眼科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余长青.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吉林医学,2013,3(7):539-540.

[2] 罗丹.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疗,2013,25(31):155-157.

[3] 杨丽芳.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22):315-316.

[4] 张婷婷,刘素平,白昊.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0(5):227-228.

[5] 王丽颖.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3):261-262.

(收稿日期:2017-03-14)

猜你喜欢

护理安全眼科护理管理
提升眼科机械清洗合格率的护理方法及成效探究
刚做完眼科手术别坐飞机
分析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风险管理途径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胃管误插入气管不典型症状1例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