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管理

2017-10-21严琴吴庆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不良事件管理对策护理

严琴 吴庆英

[摘要] 目的 討论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与管理对策。方法 对该科2012年1月—2014年2月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实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很高,其中实习期护士发生率是10%,护师是20%,护士是最高的,达到了70%,必须强化制度管理,提高护士安全意识以及患者和家属安全教育,做好教育以及医疗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护理安全风险意识,合理安排排班预防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起因分析,可有效防范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产生。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7)06(b)-0111-02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表现为在护理过程中,根本不在计划之内,意外的或平常不期望发生的不良事件,包括住院期间跌倒,用药发生错误,丢失,或意外窒息患者,热烧伤和与其他患者人身安全有关的、极度的护理事故。回顾该科在2012年1月—2014年2月发生的1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有效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管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人员基本情况:全科有10~13名护士,其中主管护理师2名,护理师2名,护士9名。工作年限:1年1名,2~5年7名,5~10年3名,≥10年2名。

1.2 科室月工作量

床位45张,月平均床位使用率98.3%。

1.3 方法

对发生的1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统计。根据本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汇总表数据,按护理不良事件类别,例数,以及护理人员工作年限,专业职称,护士班次情况进行统计。

2 结果

1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情况:导管脱落、压疮、针刺伤、跌倒的构成比分别是50%、10%、30%、10%;10例护理不良事件相关人员情况:工作1年的占10%,工作2~5年的占80%,工作5~10年的占10%;1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情况(专业职称方面):实习期护士占10%,护士占70%,护师占20%;1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情况(护士班次方面):白班占30%,夜晚班占70%。见表1、表2、表3、表4。

3 分析

表1显示,10例护理不良事都是护理安全事件。导管掉落同导管维护,使用不恰当,以及患者不细致的健康教育,还有导管的材料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护士对带管病人交接班不仔细,未及时测量管路外露长度以及未及时倾听患者主诉也有关;压疮与护士对危重、卧床患者评估欠缺,皮肤护理不到位,交接班不清以及健康教育欠缺等均有关;其他摔倒、坠落床、针头扎伤等不良事件和安全对策不够全面,护士的安全意识浅薄,乃至患者和患者家属缺乏安全教育,显示出很多安全隐患。

对护理不良事件相关人员的分析如下。

①护士工作年限表2分析表明,护士的工作年限一般在2~5年之间,占80%,结果表明,低年资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低年资护士,尤其是刚毕业的护士,由于工作能力差,对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专业知识的缺乏不熟,由于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患者的生命关怀被家庭成员所取代,缺乏对患者和其家属的安全教育[1]。此外,由于工作强度高,年轻护士不免会发生情绪激动现象,极其容易导致不良事件。

②护士职称分析表3显示,护士是最高的,占到了70%,说明低职业护士也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发人员。而临床治疗、护理、教育等工作量较大,护士的专业水平、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不足,以及个别护士责任感不强,缺乏安全意识都能说明护士确实是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

③护士班次分析表4显示,晚夜班发生率较高(70%)。因晚夜班护士数量不足,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要比白班增加很多,增加的监督和控制部分相对较弱,这期间容易出现不良事件。

4 管理对策方法

4.1 完善管理体系

重点对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关键环节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从管理制度、工作流程、预防措施、预防发生不良事件。护士需要使用至少2个或更多的方法来识别患者的身份在药物输送,皮肤试验,输血等[2]。從医生意见,放药,睡前服药都需要两人检查。要在治疗室放置“三查七对,你做到了吗?”温馨提示卡,无时无刻提醒护士不要发生错误。

落实了患者危险因素评估表,采用Braden预测压疮危险评估表,防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表及导管滑脱危险评估表对入院患者进行全员评估,评估为中高危者逐级上报,由责任组长,科护士长以及大科护士长逐级评估,并与患者及家属填写告知书,在患者床前挂“预防跌倒坠床”“防止导管滑脱”“预防压疮”等安全警示标志,来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护士各班次之间进行书面及床头重点交接,采取措施共同做好防范。

4.2 寻找安全隐患,做好细节管理

该科对每次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全科学习,分析讨论原因[3],并在每月自查讨论时动员全科人员查找安全隐患,按时进行讨论,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共同努力,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

4.3 完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鼓励不良事件报告,通报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确保患者安全,降低护理失误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中国医院协会自2006年开始每年在《患者安全目标》中倡导非处罚性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提倡在发生不良事件之后,管理者应该对不良事件分析的管理系统或方法进行解析,不能盲目追求个人的失败,实施处罚,不然,不但损伤了护士对工作的积极性,还忽略了错误的真正原因。因此该科按照院及护理部建立的自愿上报和非惩罚系统,鼓励护士打消顾虑,积极上报不良事件,要求当班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在第一时间报告护士长和值班医生,科室也要立即向职能部门汇报,采取积极应对方法,尽量减少不良事件造成的损失,对促进护理安全起到积极效应。

4.4 合理人力調配,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APN连续性排班和分级管理,以减少交接班的环节,改变以往的排班模式起到的灵活调度,注意新老员工的调节,强弱能力的搭配,確保护理工作连续性,并配备应急班及机动班,加强薄弱时段的配备,有效缓解了中晚班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医院支持系统,如陪检中心系统、后勤服务保障系统、中心药房送药等,将护士从非护理工作中出来,把护士还给患者,可以让护士有足够的时间直接照顾患者,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4.5 加强护患沟通

提高护理沟通质量也是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护理沟通包括护患沟通、医患沟通。分工是相对的,护士之间的合作、沟通和监督是减少失误的主要部分。医护之间应互相协作,护士在遇到不清楚或疑问时要及时与医生沟通,积极采取更改或补救措施。护患沟通是改善服务需要,也是执行患者知情同意的要求。护士在进行任何治疗和护理时,都应向患者解释并获得患者的同意。护士树立有效沟通意识,提高有效的沟通能力,加强有效的沟通方法,会避免许多错误的产生。

4.6 加强业务培训

真正提高医学科学发展的专业水平,护理学科也有了更多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从生理条件、心理素质、社会关系、文化层次、精神等方面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还要把握护理发展的方向,与医一同了解疾病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规范化的培训与继续医学教育是培养护士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该科制定毕业1~2年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和2~5年以上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药物、副作用、注意事项,提高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

5 总结

预防护理不良事件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权衡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关键目标,只有真正找到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和方法,不断加以完善,才可以真正防范护理事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戴慧珊,施雁,毛雅芬.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研究现状及思考[J].护理研究,2009(8):2137-2138.

[2] 藏宝华.某二级医院130例护理不良事件与差错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09(12):3175-3176.

[3] 盛素巧.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与管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2(12):1986-1987.

[4] 韩慧.护理不良事件的理论分析与管理策略探讨[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3.

(收稿日期:2017-03-12)

猜你喜欢

不良事件管理对策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优势
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我院125例住院患者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的安全性分析
国有风险投资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研究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