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2017-10-21韩春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7期
关键词:影响作用预防对策准确性

韩春梅

[摘要] 目的 系统分析检验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所造成的影响效应,揭示预防检验标本溶血现象发生的基本策略。方法 择取2016年1—11月到该院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6名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分别抽取该组66名研究对象的两份生化血液检验标本,其中一份实施溶血处理,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的总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TBIL)、直接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DBIL)、总蛋白含量生理指标(TP)、清蛋白含量生理指标(ALB)、肌酸激酶含量生理指标(CK)、谷丙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LT)、谷草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ST)、乳酸脱氢酶含量生理指标(LDH)、钾离子含量生理指标(K+)、葡萄糖含量生理指标(GLU)、尿酸含量生理指标(UA)、三酰甘油含量生理指标(TG)、尿素氮含量生理指标(BUN)、肌酐含量生理指标(Cr)、以及钙离子含量生理指标(Ca2+)实施实验室检验测定,比较两组检验标本的测定数据结果。结果 在标本溶血现象发生前后,两组检验样本的总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TBIL)、直接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DBIL)、总蛋白含量生理指标(TP)、清蛋白含量生理指标(ALB)、肌酸激酶含量生理指标(CK)、谷丙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LT)、谷草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ST)、乳酸脱氢酶含量生理指标(LDH)、钾离子含量生理指标(K+)、葡萄糖含量生理指标(GLU)、尿酸含量生理指标(UA)存在显著差异,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验标本的三酰甘油含量生理指标(TG)、尿素氮含量生理指标(BUN)、肌酐含量生理指标(Cr)、钙离子含量生理指标(Ca2+)无明显区别,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生化检验过程中,检验标本溶血事件的发生,通常会给实际获取的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显著改变,检验科医师应当借由采取适当类型的干预控制手段,最大限度降低和避免标本溶血事件的发生,提升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标本溶血;生化檢验结果;准确性;影响作用;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7)06(b)-0043-02

生化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我国检验医学事业的综合性组织发展水平具备深刻影响,切实做好生化检验工作实践过程中各基础细节项目的操作过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和助力我国检验医学事业稳定优质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随着近年来我国基础检验医学事业的快速穩定有序发展,以及生化检验服务需求量水平的不断提升,标本溶血事件的发生给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的影响逐步引起了广泛关注,应当在全面分析基础性引致原因的前提条件之下,通过采取适当形式的技术措施加以干预控制。2016年1—11月,该院以接收的66名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针对全部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两份血液深化检验标本采集,以及15项血清生化生理指标测定检验基础上,发现了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对血液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的影响,现报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1—11月到该院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6名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全部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均处于良好状态,其中涉及男性健康体检志愿者35名,女性健康体检志愿者31名,年龄介于34~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6±4.24)岁。全部健康体检志愿者在参与名次研究过程中的肝脏肾脏生理功能指标均处于正常状态,且不具备糖尿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等严重慢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同时也没有能够导致溶血和血沉速率过快的相关疾病既往病史。

1.2 研究方法

在运用适当操作处置方法的条件下,分别抽取该组66名研究对象的两份生化血压检验标本,其中一份实施溶血处理,针对患者的两组生化检验标本依次实施15项生化指标项目的实验室精确测定处理。

1.3 评价指标

该次研究过程中,观察比较两组生化检验标本的总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TBIL)、直接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DBIL)、总蛋白含量生理指标(TP)、清蛋白含量生理指标(ALB)、肌酸激酶含量生理指标(CK)、谷丙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LT)、谷草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ST)、乳酸脱氢酶含量生理指标(LDH)、钾离子含量生理指标(K+)、葡萄糖含量生理指标(GLU)、尿酸含量生理指标(UA)、三酰甘油含量生理指标(TG)、尿素氮含量生理指标(BUN)、肌酐含量生理指标(Cr)、以及钙离子含量生理指标(Ca2+)的测定数据结果。

1.4 统计方法

数据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选择(x±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标本溶血现象发生前后,两组检验样本的总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TBIL)、直接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DBIL)、总蛋白含量生理指标(TP)、清蛋白含量生理指标(ALB)、肌酸激酶含量生理指标(CK)、谷丙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LT)、谷草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ST)、乳酸脱氢酶含量生理指标(LDH)、钾离子含量生理指标(K+)、葡萄糖含量生理指标(GLU)、尿酸含量生理指标(UA)存在显著差异,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验标本的三酰甘油含量生理指标(TG)、尿素氮含量生理指标(BUN)、肌酐含量生理指标(Cr)、钙离子含量生理指标(Ca2+)无明显区别,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参见表1。

3 讨论

血液基础生理指标检测工作是检验医学科中组织开展患者生理健康状态判断,以及基础性疾病诊断过程的基本环节。做好血液基础生理指标检测工作,对于提升疾病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1-4]。已有研究报告资料显示,血液检验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通常会给血液生理指标检测活动的准确性和质量性水平造成显著不不良影响,因此切实做好生化指标检测工作过程中的溶血现象预防工作,对于有效改善生化指标检测过程中的结果准确性,具备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5-8]。

2016年1—11月,该院以接收的66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针对全部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两份血液深化检验标本采集,以及15项血清生化生理指标测定检验基础上,发现了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对血液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的影响,应当在检验科生化检验实践过程中给予充分关注。

4 结语

在生化检验过程中,检验标本溶血事件的发生,通常会给实际获取的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显著改变,检验科医师应当借由采取适当类型的干预控制手段,最大限度降低和避免标本溶血事件的发生,提升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陈永红.浅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1):54-55.

[2] 杨焱,杨文艳.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7):103.

[3] 张苏,唐先平,沈朝辉.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讨[J].中外医疗,2010,1(18):187.

[4] 李爱琴.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145.

[5] 黄远虹,陈鸿恩.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151-152.

[6] 谢小文.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4):90,92.

[7] 李恒.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24(1):54-55.

[8] 赵丽.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医学综述,2011,17(19):3031-3032.

(收稿日期:2017-03-12)

猜你喜欢

影响作用预防对策准确性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
产前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对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性评估
Task 1
肾动脉支架术对轻中度肾功能不全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私设“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新劳动合同法视阈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深层影响作用
谈书法作品的完整性与用字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