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质量改进在ICU院内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7-10-21崔云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7期
关键词:院内感染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价值

崔云

[摘要] 目的 探究在ICU院内感染控制管理中采取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该院不同时段的患者划分为2组,1组为对照组(2012年4月—2014年4月),1组为观察组(2014年5月—2016年5月),各150例。回顾性分析该院ICU院内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于2015年5月开始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相比2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动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仅为1.94%,相比对照组具有绝对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在ICU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非常显著。

[关键词] ICU;持续质量改进;院内感染;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7)06(b)-0027-02

ICU作为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场所,院内的感染危险性較普通病房高10倍左右,患者机体免疫力差,容易遭受细菌、病毒的入侵感染[1]。该文为了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ICU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选取该院ICU病房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患者150例和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50例患者(共计300例患者)进行研究,以供临床参考,内容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分别选取150例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对照组)和150例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观察组)在该院ICU病房接受治疗的危重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男性78例,女性72例;年龄平均(35.46±5.82)岁。观察组—男性80例,女性70例;年龄平均(34.69±5.61)岁。两组危重病患者上述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该院ICU院内感染控制情况当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其中的不足,并于2014年5月针对之前存在的弊端,开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

改进方法的内容主要包括:①制定持续质量改进课题表格,表格内容包含:名称、问题、原因、改进措施、评价、进度和责任人。②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工作小组。分析调查内容中存在的问题,由ICU科室的主任和护士长全面负责,ICU科室的全体护理人员、细菌检测人员、保洁人员为组员。③制定持续质量改进目标。在隔离单元设置、手卫生、医疗废弃物处理、呼吸机相关肺炎干预、个人防护使用、留置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等方面采取全面持续的质量改进。④调查-分析原因。通过问卷的方式,对ICU科室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知晓率和针对控制院内感染所应采取的措施情况的调查。制定措施:⑤手卫生。对于手卫生不合格率较高的情况,在院内放置速干手消毒剂(对皮肤损害小类型),确保医护人员在护理和治疗场所能随时、随地使用,对多次不进行手消毒的人员采取惩罚措施,加强监督管理,措施干预持续到小组成员养成消毒习惯。⑥留置管控制。进行人工气道管理,气管插管、开口、通气道以及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操作流程按标准严格执行。在危重病患者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抬高床头30°。吸痰流程遵循无菌操作规定。呼吸机管路应定期更换,及时清理集水瓶,冷凝瓶需保持低垂。气管开口敷料更换2次/d(按实际情况做调整),定期检查气管插管的器械胶布情况,以防压伤。按照工作规范的流程严格执行操作,缩短导尿所用的时间,确保集尿系统处于密封状态。给药系统应保持密闭,每天对危重病患者的穿刺口进行检查,使用碘伏对其皮肤导管的入口处进行消毒处理并定时更换贴膜。⑦保洁人员。对保洁人员进行消毒隔离知识、环境卫生打扫、手卫生知识的跟踪培训。工作生活区的清洁用具需分开使用,借助含氯消毒液(500 mL/L)对地面、墙面以及物体表面进行擦拭,用不同的工具清洁不同患者的病房。⑧检查-控制。持续质量改进的小组负责人需每天检查工作,落实各类情况,对制定的控制措施实施定期评比。在工作进度总结中找出需要整改的问题,之后持续改进直至达到目标。⑨效果评比。小组负责人加强监督控制的力度,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解决,进行每月评比,對于问题较为集中的地方制定重点控制计划,便于下个月顺利实施。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2016年5月之后,对该院持续改进1年取得的效果(感染情况)进行评定[2]。感染情况:呼吸机相关感染率、动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导尿管插管相关感染率3项,感染率越低代表改进工作的成效越大。感染率=(感染例数/使用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研究收集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用(%)说明干预前后的各项指标数据,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危重病患者各项感染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工作的效果较为良好,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因ICU患者较易遭受院内感染,一旦发生意外,不仅降低了治疗效果,也加重了患者病情以及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所以,在医院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对于有效控制ICU院内感染的实际意义较大[3]。持续质量改进指的是以持续改进存在的问题、注重全面质量为主要思想,突出环节管理的方法。持续质量改进使得ICU相关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进入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流程[4]。借助持续质量改进对院内感染进行控制管理,在此基础上结合ICU科室的特点,制定管理任务的相应指标,干预控制感染的各类策略以提升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的规范化流程,接着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一系列解决措施,期间不断完善改进方法,使得院内感染的控制工作趋向合理化,最终有效降低感染[5]。

对调查结果分析得出,导致感染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点:①认知度低。医护人员对于院内感染知识的认知程度不够高,消毒隔离意识较为淡薄,对手卫生技术的掌握情况不理想[6]。②单元隔离设置差。值班护士对急诊转入患者的具体情况没有做全面了解,隔离标志的设置不够及时[7]。③医疗器械使用率低。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且隔离意识弱,使得诸多常用仪器(血压仪、听诊器等)的混用现象较为严重[8-9]。④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率低。⑤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不妥当。相关清洁人员的感染知识相对匮乏,未按规定对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理[10]。

根据该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危重病患者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导尿管插管、动静脉导管和呼吸机的相关感染率较干预前大幅下降,导尿管插管的相关感染率为0.68%,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ICU院内感染控制中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降低危重病患者受感染的几率,应用价值良好。

[参考文献]

[1] 赫现玲.持续质量改进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82):202-203.

[2] 冼敏玲.持续质量改进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9):82-83.

[3] 文霞.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究[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4(7):97.

[4] 杨艳飞.持续质量改进在ICU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探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6):808-809.

[5] 王亚茹,张丽辉.持续质量改进在ICU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180-2182.

[6] 张春环,王肖田,卢远新.目标监测与持续质量改进在ICU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1):24-25.

[7] 董新华,李欣.持续质量改进对ICU控制院内感染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7):103-105.

[8] 礼征楠,于景云,徐裕海.2013年医院住院患者院内感染调查与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6):704-706.

[9] 戴雪梅,窦英茹,朱庆捷,等.持续质量改进在ICU失禁性皮炎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4):260-262.

[10] 廖景荭.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9):6-7.

(收稿日期:2017-03-16)

猜你喜欢

院内感染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价值
持续质量改进在管理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2013~2015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分析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呼吸感染护理中的运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