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稳健性对非效率投资影响理论分析

2017-10-21罗宇钰黄鹏珍

科学导报·学术 2017年20期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

罗宇钰 黄鹏珍

摘 要: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等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准则时不再充分强调会计稳健性。于是,不同的准则制定机构纷纷减少会计稳健性,转而加大对公允价值计量原则的运用。本文深入分析了会计稳健性对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影响,进一步得出如何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非效率投资;投资过度;投资不足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071-01

1.会计稳健性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路径

以会计稳健性为主要特征的会计信息质量对股东有重要的保护功能,分别通过定价功能和治理功能来发挥作用。而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存在着两类问题:代理问题和信息问题。企业偏离最优投资正是由这两类问题引起,因此会计稳健性可以通过影响这两类问题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而针对其对融资成本的不同影响也形成了会计稳健性能否抑制投资不足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2.会计稳健性、代理成本和投资过度

谨慎性原則不仅可以衡量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而且可以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有效手段,会计稳健性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所有者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从而降低代理成本,一些非效率投资行为产生的实现动机也就会减少。稳健性的原则也使得管理者实施降低投资效率而满足自身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减少,因为谨慎性原则会使实施这些行为付出更多的成本,使管理层面临更高的违约风险,被所有者解雇的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会计盈余中包含了因稳健性而确认的损失,企业所有者能够及时的获取经营中发生的损失,从而停止可能产生损失的投资项目,进而也能降低代理成本,抑制投资过度。

3.会计稳健性、信息不对称和投资不足

稳健性通常被认为是管理层和股东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一个代理变量,而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把会计盈余作为获取公司信息的基本来源。将会计信息及时、准确的披露给投资者,使其能够了解到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减少信息不对称。投资者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定价,通过权益资本成本的高低可以将代表信息不对称的会计稳健性表现出来,正是由于稳健性会被投资者所定价,管理层在为了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可能会减少较为激进的会计政策而增加较为谨慎的会计政策,这样就会对投资者起到保护作用。总体来说,稳健性原则能够减少损害公司利益的会计行为,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最终实现公司价值的提升。

4.利益相关者关系产生的影响

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由于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而产生不同种类的冲突,会计稳健性便通过对这些冲突产生影响,进一步对企业的非效率投资产生影响。

4.1股东与管理层。

二者从最初的利益诉求便产生了矛盾。管理层作为企业的实际管理者,可以通过一系列隐晦的行为了构建“私人王国”,从而满足自身利益,因而其利益诉求是以自身为出发点。而股东目标则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通常情况下这两类目标之间存在着一致性。然而当某些特定投资却会导致股东和管理层二者目标之间出现分化,从而使管理层做出损害企业价值的行为。具体而言,当企业资金流的敏感程度有所缓和时,管理层将原本发放现金股利的现金流进行再投资,实现多元化,以满足其个人利益诉求,会加大投资规模。在此时,一部分NPV为负的项目也会得到投资,形成了投资过度。会计稳健性则可以通过对负债和费用的及时确认来对相关投资项目的实施做出限制,预期投资项目在谨慎的会计处理方式下,可能出现的损失会及时得以确认,当前管理层不能将该损失转嫁给继任管理层。在存在约束的情况下,管理层会充分考虑投资项目可能产生的收益和损失,避免将稀缺的资金投入到NPV为负的项目。

4.2 股东与债权人。

在完美市场条件下,不存在任何的信息不对等,这样内部与外部融资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差异。然而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债权人对企业内部相关信息的认知存在系统性不足,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债权人往往会要求更高的报酬率。在这一情况下,外部债权融资成本要远高于内部融资成本。但是,仅仅依靠内部融资往往不能满足企业日常的资金管理需求,就会造成现金流过于敏感。当企业因受到现金流限制时,就会不得不放弃一些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产生投资不足现象。

4.3 新股东与老股东。

老股东由于进入企业的时间较早,对企业各项内部信息的了解程度要远远高于新股东。而新股东由于难以从内部获得足够的信息对企业的整体状况做出评价,因此便导致成长能力较低的企业被高估,成长能力较高的企业被低估。对于一些成长能力较强的优等企业,其企业价值被低估的后果往往是权益融资成本的上升,当这部分资本成本的上升使得综合资本成本超过了投资项目的报酬率,企业会因融资约束而不得不放弃对该项目的投资。同样,对于一些成长能力较差的次等企业,其真实价值水平被高估会使得其融资成本降低,现金流敏感程度得以缓和,一部分资金就会被用于报酬率为负的项目,形成投资过度。

4.4大股东与小股东。

在股权较为分散的企业中,广大股东可以将会计稳健性作为一项治理机制来对企业投资施加影响,从而尽最大可能来减少管理层背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可能。同样,在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企业中,其他大股东也会以谨慎的会计选择方式来对第一大股东形成限制,避免企业整体利益因第一大股东的侵占行为而受损。由此可以看出,会计稳健性在处理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时,可作为较弱势一方的治理工具来保护自身利益。

5.小结

会计稳健性能够抑制企业 的投 资过度,但是会加剧企业的投资不足,因此会 计稳健性的强度需在合适的水平 。本文的相关理论成果加强了会计稳健性相关治理效应的认识,建立起会计稳健性与非效率投资的经济联系。

猜你喜欢

会计稳健性
会计稳健性和权益资本成本研究
会计稳健性研究综述
会计稳健性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职工薪酬与会计稳健性关系分析
会计稳健性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
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对企业价值评估影响研究
会税差异与产权性质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会计稳健性的经营风险信号作用分析
浅谈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的相互影响
会计稳健性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