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教学和教学常规

2017-10-21韩栋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常规规律工作

韩栋

一年一度的暑期校本培训活动如期开展了,按照往年的习惯流程,第一天的活动安排仍然是邀请校外的教育教学专家来我校进行讲座式的指导。事先听说今年邀请到了邻校一位名校长兼教研员的专家来我校开展校本培训,一下子距离感缩短了很多。

培训讲座开始了,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多少故弄玄虚的言语,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让人倍感亲切。通过自身工作实践的思考和案例,洋洋洒洒,洪主任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从做人的常规、做事的常规、做老师的常规、课堂教学的常规等几个方面,给我们阐述了如何把“常规”做成“常态”的理念与实践。切合实际的内容,幽默风趣的讲解,鲜活生动的案例,吸引了所有参与学习的老师,也让我深感受益匪浅、不虚此学。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尽心尽力尽职的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应该说这已经是质态较好的工作态度了,但是,如果仅仅是任务式的应付,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而要是“常态”化的工作,这就是一种坚持,是一种内心的渴望和需求,这样才能对工作产生情结和情怀,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事件由“做了”进步到“做好”,把事件做成事业。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更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当然也会收获不同的效果。由此我联想到“常规教学”和“教学常规”两个概念,个人以为亦是两种不同的境界。

一、“常规教学”就是根据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具体安排

参照“教学五认真”的流程,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它侧重的更多是过程性的操作和事务性的完成,体现了规范性,但科学性不一定足够。“教学常规”则是指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如果打乱了这个秩序,果子就会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甘甜,教育教学工作更是如此。所以我们千千万万不可急功近利,更不能拔苗助长,我们要遵循规律、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会唤醒、引导、等待、激励等,让每一个孩子都阳光成长。

二、“常规教学”更多的体现在教师的备课、上课和课后辅导上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占主体,整个活动主要就是教师的辛苦准备和课堂表演,确保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程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这是一节好课,但不一定是高效课堂。而“教学常规”是指尊重学生、处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通过课堂为主阵地,在完成智能学习的基础上,经过精心安排和实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与身心的成长才是课堂效益的最终标准。该过程着眼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情感交流,最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老师满怀期望的目光下、在平等互助的对话交流里,学习共建、发展潜能、开启心智。

三、“常规教学”要求老师尽心尽力、孜孜不倦

通过言传身教去严格管理、认真教学,从而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勤奋学习,最终达到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这也是我们现在大部分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要求。但“教学常规”要求我们还应该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让每一个学生个体都能发现自己的专长、正视自己的不足,从而寻求努力的方向,在自信和满足中不断走向完善,因为学生有了自信后,你的教学才会对他们产生一种亲和力。所以我们教师应当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千万不可用同一个要求去塑造学生,更不可以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和评价每个学生,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天地、自然生长的乐园。

教无定法,但又有规律可寻。让我们共同努力,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教育教學的基本规律,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本着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重的思想,不断地把常规教学慢慢做成教学常规,做到心中有山、脚下有路,并在此路上不断追寻理想的教育,最终慢慢走向教育的理想。

猜你喜欢

常规规律工作
常规之外
不工作,爽飞了?
找规律
巧解规律
找规律
破常规 获巧解
选工作
《氮和磷》中的一般与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