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让古诗词教学焕发魅力

2017-10-21吴少青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拼音赏析口语

吴少青

古诗词是中华经典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感情丰富,语言精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它是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古诗词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修炼他们的人格等。《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中列出75首“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可见,古诗词教学越来越重要。但反观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不难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从量上看,学生的古诗词积累远远不够,不符合课标要求;从质上看,学生诵读的古诗词并非都是经典之作;从整个古诗词发展角度而言,学生对古诗词的把握缺少整体性、系统性,往往陷入无序的、零碎的积累状态,缺少文史结合,与诗人诗作联系。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急于求成,教学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步入了“倾盆大雨式的背诵”、“填鸭注入式的串讲”,过分强调教学的定量化、技术化和精确化,这无疑抑制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当然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实现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能拓宽学生学习古诗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实践、研究,我们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编写了校本教材《诗海拾贝》,设置校本课程,有效地实现了与其他教学内容的整合。

一、与拼音教学的整合

拼音是学生进入小学阶段首先接触到的学习内容。在拼音教学的同时,我们抓住拼音教学的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与所学拼音有一定联系的古诗词,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进行诵读,既能有效地巩固拼音的掌握情况,又能帮助学生诵读经典,增加积累,发展语感。比如:我们在教学“d、t、n、l”这四个声母之后,相机出示注音的孟浩然的《春晓》这首诗,指导、鼓励学生诵读:

这样,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古诗词渗透到拼音教学中,实现古诗词学习和拼音教学的有机整合,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减少了,学生的视野却开阔了,学习拼音的兴趣更浓了,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可以说,达到了一举四得的效果。

二、与主题式阅读教学的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词教学更应该如此。采用传统的一句一句读讲的形式来教学古诗的方法已不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把古诗词放在文学和文化的大背景中展开教学,实现“主题式”阅读的有机整合。即,将两首或两首以上的古诗词的内容或形式等方面或联系,或比较,或对照,学生看到联系,找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从而学得有趣、有味,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加深认识。

比如,我们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不同的年段挑选了不同专题的古诗词,提出不同的鉴赏要求,引导学生学习:

低年段:以诵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有一定联系的古诗词展开学习。比如,我在引导学生诵读《忆江南》时,选择了《江南》《江南春》这两首古诗,让学生通过诵读,对进一步了解古人笔下的江南的美,体会白居易“能不忆江南”的感受,同时也拓宽了学生诵读古诗词的数量。

中年段:以阅读为主,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专题组诗的学习,赏佳句、找特点,并动手完成“牛刀小试”等阅读题,这样,在读、思、悟中获得更多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也得到熏陶、感染,提升个人素养。在实践中,我们尝试选择季节诗、节日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等四组诗引导学生学习,将同类题材、内容的古诗词进行整合,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拓宽教育资源。

高年段:“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我们根据写作方法的不同选择一系列古诗词引导赏析,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步骤、学习方法外,也进行知识、方法横向的迁移运用。因此,我们在高年段以赏析、习作指导为主,围绕写作方法分为写景抒情诗、叙事抒情诗、托物言志诗,重点借助范例教给学生赏析和改写古诗词的方法,通过设置“大显身手”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运用方法自学、赏析并学习改写古诗词作品。

实践证明,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多层次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一个自主感受、自主发挥的思维空间,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优秀古诗词,扎实了古诗词功底,提升了文学修养,同时,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梳理水平,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与口语交际教学的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一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所以,结合古诗词教学,我们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巧妙创设交际情境,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积极地进行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也使得阅读古诗词和相应的搜集资料、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成为口语交际的重要知识背景,口语交际成为古诗词教学的自然延伸,从而加强了各个教学内容的整合。

1.联系知识积累进行口语交际

如,在学习了关于节日的组诗之后,我们设计的交际话题是:“读完这几首诗,你知道古人是怎么过这些节日的?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节日的古诗词呢?”在学习了关于山水田园的组诗之后,我们设计的话题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景物的古诗词呢?”……

各种话题的设置,勾起了学生对平时积累的知识的回忆,并引导他们对既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继而在表达中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在交流中进一步理解诗词的内涵。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如在学了罗隐的《蜂》之后,我们设计交际话题:“联系生活实际,你觉得谁也具有‘蜂一样的品质呢?”贴近生活的话题有助于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能深化学生对交际话题的感受,激發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3.采用比较进行口语交际

在学了《卜算子 咏梅》之后,创设话题:“这首词和王安石的《梅花》、王冕的《墨梅》都是描写梅花的,说说梅花身上什么精神让你感动”;学了关于咏物的组诗之后,创设话题:“你觉得《咏鹅》《卜算子 咏梅》《朝天子 咏喇叭》中的‘咏意思有何异同……”这样,既让学生更为系统地体会古诗词的内涵和写作方法,又能在多维互动中锻炼提高交际能力,提升交际水平。

实践证明,根据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结合古诗词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交际话题,能更好地体现了交际的双向互动,学生思想交流更活跃,思维碰撞更激烈。学生对古诗词的内涵理解得更为透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其它心理品质,让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四、与习作教学的整合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古诗词,品味古诗词,为写作古诗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践中,我们尝试将古诗词教学与小学生习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古诗词作为提供给学生做习作练笔的材料,运用古诗词的写法和技巧,指导学生作文。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解决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的难题,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能力的目的。

在设计练笔时,我们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先教给学生赏析该古诗词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更深刻的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再安排了两篇例文引路,使学生借助范文掌握古诗词改写的方法、技巧;最后挑选几篇同类型的古诗词由学生自行选择改写的材料进行练笔。比如,六年级,教学《暮江吟》这首诗都是写景抒情诗,在引导学生学习、赏析之后,相机出示改写的范文,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改写古诗词的方法,然后,出示《山居秋暝》一诗进行赏析、巩固方法,最后,教师再设计练习,引导学生“大显身手”,从《村居》《宿建德江》《山行》等同类写景抒情诗中选择一首进行改写。这样,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有效地整合了古诗词阅读与习作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感觉、理解,并且模仿练习,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进而获得提升。学生兴趣盎然,放飞想象,入诗境,悟诗情,创作出不少精美的文章……

可以说,通过将古诗词教学与习作教学的整合,引导学生对古诗词内容进行想象、扩展,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便能观察出学生对古诗词中所含情感的体验程度以及表情达意的能力,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悟情、抒情能力也是极有益的。

古诗是我国文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古诗这片姹紫嫣红的百花园里,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陶醉。“腹有诗书气自华”!用整合的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古诗词教学,能有效地引领孩子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领略长江黄河的气魄与胸襟,感悟唐诗宋词元曲的柔媚与豪迈……我们希望,学习古诗词成为孩子们一种乐趣,一種享受!

猜你喜欢

拼音赏析口语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快乐拼音
快乐拼音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看影视学口语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