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思考

2017-10-21莫秋平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德育

莫秋平

在近年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品德教育与生活实践脱离,特别是与心理健康教育脱节,忽视学生体验、感悟和心理需要,因而造成形式主义的德育、空德育、无体验的德育等,使道德教育远离了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而心理健康教育失去品德教育的统领,也造成了一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所以我国的大部分小学都相继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品德教育需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更有实效和意义。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加强关注

第一,现状不容乐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与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愈来愈多的儿童问题行为的出现,愈来愈多的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曝光,使我们不得不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中来。并且德育心理教学在在广大农村小学中仍是一项很薄弱的工作,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有很大差别,一般来说,农村地区往往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那里的学生质量、办学设施、师资队伍、教育观念和方法、社区生活环境等状况全然与大中城市的学校不同,有时很难搬用城市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体系。

第二,由于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的学校、家长、老师大多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导致小学生学习负担较重,给其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因此,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第三,社会现代化进程不可避免地给小学生带来各种影响。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吸烟饮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开展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意义要明确

第一,当我们强调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灵魂”时,学校德育显然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脱离德育而独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加强德育工作,但是学生的某些认识或行为习惯不仅仅表现为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下还反映出心理方面的问题,在教育中如果只是强调外部的社会化的要求而不对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理辅导促进其自我发展形成人格特征的话,往往收效甚微。

第二,探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规律、运行方式,构建完整的心育环境,促进学校教育系统的全面协同。为全面推进以创新教育和实践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而做出探索。从而优化学校的心理教育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预防学生的种种心理健康问题,缩小生理与心理的差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促其学业成功,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能适应社会、适应学校。具体而言:帮助学生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避免出现偏常的心理状态;帮助出现偏常心理状态的学生及时摆脱这种状态,回复正常状态;帮助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康复。

三、小学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第一,科学规划教育,分段实施,年段授课内容为:一、二年级以校园适应和常规训练为主;三、四年级以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为主;五、六年级以情绪、个性和品德方面的内容为主。每一学年的活动均包括促进学习,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塑造个性,培养品德,增进社会适应力等内容。

第二,提升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教师能否捧出自己的一颗火热的爱心,是能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条件。当教师应用心理学原理帮助学生时,不少心理问题便迎刃而解。因此,提高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就需对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师资培训,从目前的情况下看,短时间内对众多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不太现实,可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可采用专家下校指导、短期培训、教师自我进修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尽早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独特的工作方法。

第三,营造和谐的校园和班级环境氛围。学校在校园环境布置、美化方面尽可能心理化,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愉悦、宽松,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教室卫生做到窗明几净,清爽宜人;教室布置可以张贴一些心理素质好的名人画像和有利于心理素质提高的语录;总体的感觉是要求做到给学生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校风、班风和学风的建设。在这样的学校和班级里生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自然会得到改善和提高。

第四,增强家长对孩子心理教育健康的认知度。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教育方法,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民主教育观念,反映了当代进步的教育潮流。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与城镇学校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德育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