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7-10-21梁娜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过程思维能力

梁娜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创新亦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进行创造性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而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战场。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点的束缚,课堂上,教师以课本为依据以教授为主,一个模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亦是迷信课本,依赖老师,以接受为主,机械的识记;课后不懂得延伸,走出课堂就把知识还给了老师,这种教法学法都会会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思维,无形中也堵塞了创新的源头。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呢?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浅谈一下。

一、提供创新的沃土——构建宽松平等的环境

1.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现代心理学认为: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如果一位老师面对微笑授课,讲话不是咄咄逼人,而是幽默风趣,及时鼓励表扬,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减少精神压力,在快乐中得到学到知识,而且也有利于新点子的涌现;相反,如果在教学中,表情严肃,学生回答不如意时,就横眉冷眼,批评一顿,那么即使老师很敬业,但最后也只能是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构建一个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尤为重要。

2.发挥主导作用,构建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

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子观念越来越严重,学生怕说错讲错,宁愿处于听从的状态,也不愿轻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长此下去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定向思维跟着老师的脚印走而没法创新,因此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构建“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创新意识培养提供温床,这种主导作用不是体现在知识的简单注入,而是体现在教学设计上,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丢掉思想包袱,使他们敢于自主地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耐心倾听并给予评解,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示范者”,让讲坛变为学坛,让学生由“服从者、依赖者”向“独立者、自主者、主人翁”转变”,这是唤醒学生平等意识、培植创新勇气的关键。

二、点燃创新的火花——强化求知欲望,主动探索

1.老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伴随教学过程而引发出来的情感、智慧和探索精神达到高度的统一和融洽,这种高度默契的心理环境气氛,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激发。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善于创设情境,诱发并触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对学习兴趣和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注重点拨,引导主动探索

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的欲望,教学中还要注重课堂中的点拔。课堂点拔是一门艺术。教育者点拔有方,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原本陷入僵局的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又使学生尝到思考的乐趣,享受到创造的快乐。教师巧妙机智的点拨,不但能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而且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逐步树立起创新意识。那么,何为点拨呢?所谓点拨,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用画龙点睛和排除障碍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课堂点拔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办法。

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远见卓识入手,不仅在“点”的过程中同步辅以多媒体课件中的录像片断以及根据剧情设计矛盾关系图的动态展示,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如何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逐项演示,由浅入深地进行点拨,展示矛盾冲突及实质,使戏剧矛盾冲突对主题的突出作用能在点拨及学生的思考中得以凸显,不仅强调学生要学会知识,更强调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以达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三 汇集创新的活泉——敢于质疑,拓宽视野

1.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质疑的第一步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在这一预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的知识,就会竭力地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勾联和融汇就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一则有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和复习,乃至运用;二则有利于培養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人一旦在预习中能向自己提出了某个问题,产生了解决它的强烈欲望,便形成了“问题意识”,就能敏锐地感受和觉察与该问题有关的信息。因此预习思考,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它既可为课堂教学做充分准备,又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保持创新的恒常性。

2.课堂设疑,树立样板

预习时的“问题”正是创造的源泉与起点,是激发思想火花的导火线。可如何“问”?教师若能以课文为样板,寻找好切入点,精心设计出富于创造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沿着正确的路径去思考,则既能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又能让他们学会质疑,掌握方法,达到举一反三,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许多学生却往往只会简单的以对错、是非、好坏来评判文章内容与人物,而对为什么“对”,“错”在哪里:“是”什么,“非”何故:“好”在何处,“坏”的理由等深层意思理解不透,表述不清。

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要掌握提问的艺术,充分发挥“问题”这把钥匙的作用,更要教会学生发问的技巧与解答问题的方法,以激活创造的源泉 这是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

生命的意义在于创新。只要我们这些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优化学生的创新品格,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我们就能为新世纪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过程思维能力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