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017-10-21李文权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新课程创设情境

李文权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新的教学理念在不断发生冲撞。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避免“穿着新鞋走老路”,不能被过去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捆住手脚,对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我们要在创新中“扬弃”,切实有效地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理念就是要打破以讲授、灌輸为主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新世纪的创造型人才。针对新课改的这一目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人对“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个问题作了简要探索: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和转变观念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即要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特别重要的一个问题。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关注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教师应该着重研究的问题。只有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其创新思维的发展才能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

(二)教师要转变观念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思想和教学观念,建构起与新课程的教学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当前教学改革中,应当提倡以下教学观念:其一,要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学好思想品德,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对它感兴趣。对学科的兴趣主要来自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以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及力挖掘学生身边一些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案例及情境,针对教学实际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其二,要创设有助于教学的学习情境。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说教,机械的传授知识,而应该为学生提供有利于理解、探索的实际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知识,体会做人的道理。其三,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有机会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教师不应代替学生思考,也不应简单地以成人的眼光对学生的解答做出判断。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其四,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要营造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来看待问题,并养成与人合作与交流的好习惯。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探究意识是指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究的心理取向,是探究动力的源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有效途径。

三、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探究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挑战,敢于付诸探究行动的精神状态。要培养探究型人才,最重要的是在于如何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人的探究动机和发挥人的探究潜能的学习情境。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呢?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或对老师的观点提出批评,真正体现民主教学。

(2)容忍那些与众不同、行为古怪、有独创性的学生。

(3)有计划提出问题,有意识地设计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创设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氛围。

四、设置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景,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探究欲望的前提。问题情境的设置就是要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激化学生意识中的矛盾。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应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求知欲旺盛。其过程应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要善于运用直观演示、多媒体动画等手段,努力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原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从而大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如在探究“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其如何维权”这一活动之前,教师可先向学生展出相关材料(配有相关图片),针对以上材料,让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①材料中消费者的哪些合法权益受到侵害?②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样,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思考、讨论、查阅资料,求知欲望很强烈;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分组探究活动,学生进行讨论、记录、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在看似玩耍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了活动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使抽象知识形象化,易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问题情境设置的目的在于提出问题,使之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从而使学生萌发解决问题的欲望。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不能仅仅是“为问而问”,必须坚持以下的原则:

①问题必须能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和原理。

②问题应该是开放的、真实的。问题应该有足够的复杂性,包含许多相互联系的部分,而每一个部分又是很重要的。

③问题应该是实际问题,是基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能够与学生的个人经验与生活密切相关。

④问题必须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鼓励他们去探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贯彻课程改革理念,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景,结合实际设置各种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问题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机会增多,发现的问题增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增多,能够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和增长知识的过程。

猜你喜欢

新课程创设情境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