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2017-10-21兰香线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普通话习作农村

兰香线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生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表现。由于农村小学的汉语基础普遍较差,作文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我参加过两届小学毕业班测试阅卷工作,农村小学的作文水平低于60%,优秀率不到10%,有时要想从数百名参赛选手中选出一两篇获奖名额,也找不到,众多教师为此上下求索,倍感艰辛。结合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我总结出几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普通话规范语言的训练

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是作文的建筑材料,每一个学生必须会讲普通话。由于农村学生每天接触的语言是地方民族语音,日常生活中用来交流的语言是本地方言。因为普通话与地方语言的语法、词汇不同,造成大部分学生在说话、作文时常有语句不同的毛病。为了帮助农村孩子克服方言的影响,使语言规范化,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课堂上,我用普通话讲,学生也用普通话说,課间,师生皆用普通话交谈。我还要求学生把普通话带回家、带到社会,时时处处坚持说普通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普通话变得流利了,作文中的语句也通顺多了。

二、注重对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的培养

我从两个方面抓住学生的口语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是,培养说话的兴趣。培养一种想说的习惯,并且告诉他们说前要想一想,怎么样赢得听众。要做到:

1.正确的观点,在说之前,必须选好自己的立足点,只有摆正立场,才能抓住事物的关键,让听众明白你主张的正确性。

2.清晰的思路,在说的过程中,说话者思维应该是清晰的,而不是混乱的否则听众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要按一定的章法排列,把自己想到的清晰的表达出来。

3.同时教师要恰当的鼓励和评价。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并抓住他的闪光点,恰当的给予鼓励和评使之心灵慰籍,内心愉悦,有成就感,激发其表现欲望,培养说的兴趣。

二是让学生有话可说,培养他能说。想说的前提是动力,有了动力,就有成功的可能。要用一个完整的一段话,表达一个中心的话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阅读、找资料,梳理讲话思路。这不就是写作过程吗?口语过关了,以后的习作也就轻而易举了。

三、关注习作材料积累,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生最大的缺陷是基础差。由于农村地处相对边远,相对落后闭塞,学校硬件设施相对欠缺,图书馆、阅览室还不健全,图书陈旧过时,信息传媒相对滞后,限制了学生课外学习、写作素材收集的空间,造成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狭窄,接触社会少,生活单调,视野小,在作文中无东西可写,因此,农村学生在文字基础知识,思想认识,习作能力等方面比城镇地区的学生存在先天性不足。农村学生尤其需要词汇积累和语言积累,阅读的重要性显得特别突出。

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教科书中的文章多文质兼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读赏结合,读写结合。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布置学生随时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原始材料,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阔学生眼界,这样,使学生不但学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当然,这非一日之功,必须长期坚持,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

四、结合农村特点,正确指导学生习作

农村不是缺乏新鲜的事例,而是我们没有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特别是当今的新农村建设,有着很多的素材可供学生去思考去写作。教师要让学生孩子们平日里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撷取反映农村特点的人物景物,比如农村秀美的田园风光,可指导学生现场观察,状物写景。感受自然绮丽和家乡富饶的特产;可写农村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农事活动等;可写忙碌的劳动场面、可写农村的巨大变化和农民的精神风貌、思想品质等。这样学生的习作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不再是胡编乱造的空洞无味的东西。农村是个大天地,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五彩斑斓的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我口写我心,涓涓细流只需老师轻轻点拨就会激起文思之波澜,学生的作文自然就会好起来。

五、重视讲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作为老师,首先要鼓励学生爱学爱思。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适时给予指导,让优生和后进生结对帮扶,小组合作,鼓励竞争,激活士气,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观察的好品质;其次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还位于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讲去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学生自己去评价自己的或同龄人的习作,有不同于成年人的观点和视角,学生之间也容易接受,组织学生小组交换评阅,认真修改,互提意见,自由争论,在争辩中学会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习作评价的能力;再次教师要适时评价各组的进程和取得的成绩,积极反馈学业信息。对好的习作好的方法要公开评讲,对存在的问题要灵活进行调整,及时予以纠正以保证学生合作探究的实效;最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虚心听取大家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二次创作、三次再创作,以保证每次作文教学的质量不打折扣,让学生在每次习作中都是最大的“获胜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走好每“一小步”,结果就是大进步,铸造起坚固的作文城墙就会变得轻而易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农村学生并不笨,恰当地运用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农村的广阔资源,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多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普通话习作农村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17
习作展示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