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新授课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2017-10-21王新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元认知批判性学案

王新

一、学案设计思路的来源与依据

任何的教学活动都应该是基于教学大纲并根据语料自身的特点以及一节课所要达成的目标进行学案及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阅读课为例:宏观上,要了解本课在整个英语学习阶段的地位以及功能的同时要兼顾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深度挖掘教参未涉及但却有利于学生语言学习及思维发展的具体目标。现以Module 4 Unit 10 Lesson 1 A Material World这一课为例来谈谈一节新授阅读课教学目标的设定。

本节课核心主题是 “A material world”,对于这样一篇采访记录其实还有许多可挖掘的信息,故根据所授班级的学生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应用略读与推测等阅读技巧获取文章的整体和细节信息。

2.以采访的形式,应用且内化文本的语言与内容。

3.对Charles所行善举进行批判性思考,并提出更加有效的慈善措施。

其中,“进行批判性思考”是本节课的难点。目标定位后,在设计学案时就会考量各个环节是否环环相扣,不断搭建支撑,引领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达成最终的批判性思维这一终极目标。

二、学案设计中的预习任务

(一)课前背景资料的补充

在新授课前,为了让学生对慈善行为以及一些富人或是名人的善行的原因有一定的了解,我通过TED Talk平台为学生挑选了一些素材,给学生充实一下相关话题的信息与语言,从而协助学生在课上进行更加有效和有意义的思考与语言输出。其中一篇是就Bill Gates和他的妻子将大量资金捐赠给非洲的慈善组织的一段采访。 另外一篇为一位志愿者在进行慈善事业过程中的一些体会,题为Should you donate differently?

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讲述着富人和普通人在慈善方面的贡献与不同做法,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更加了解到怎样的善行才能最大化地帮到需要帮助的人,而捐赠钱财也并非唯一的行善方式。有了这样的背景知识的输入,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才会产生共鸣、质疑、思辨。

(二)补充材料阅读的思考题设计

为了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材料的阅读并理清所给语料的结构与内容,教师在两篇文章后分别设计了思考题,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于语言信息的理解思考相关问题,得出言之有理的答案。

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不仅仅丰富了对于慈善这一宏观话题的了解,还对具体的不同人善行的意图、结果、方式等进行了细节上的了解,这对即将进行的新授课无论从语言上还是信息上都将是一个有力的补充。

三、新授课课堂学案的设计

(一)问题式快速导入话题

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刺激学生的对课题的思考。再结合快速阅读环节的问题,既是对主人公的快速了解,也从而唤起了学生对于主人公行为的好奇心,燃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文本信息的提取与内化

第一,以课文文本为载体,以任务为依托提取表层信息。两次阅读任务的设定为学生搭建事实性支架;答案订正环节所提供的图片链接及句式结构,旨在帮助学生消除阅读中的生词障碍并渗透完整地表达方式,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表格开放性信息的设定,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搭建思维支架。

第二,通过整合与节选教参提供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挖掘主人公所行善举的根源动机及其对理想化的世界公平的认知,为引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埋下伏笔。

第三,为学生创设语用情境,学生依据访谈提纲,创造性地整合课文及补充阅读资源,加固语言与信息支架,为下一环节奠定思维基础。

(三)难点突破——启发深度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质疑性

在此环节,教师通过连续的提问,引导学生在尊重Charles善举的前提下,批判性、质疑性地思考其行为的有效性及其改进的可能性。师生在思维碰撞中达成共识,并提出疑问: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做慈善?

(四)通过合作式学习提升话题并进行课堂小结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信息分享、汇总展示的方式提出丰富多样的可行性慈善措施,并根据学案记录小组讨论的内容。

教师课上将这些ideas呈现在板书上,这不单纯是本节课的生成性总结,更实现了visual thinking(思维视觉化),让学生看到“慈善事业”—看似遥不可及,却已经在他们的头脑中萌芽,最后概括性地完成主题的提升。

四、学案的应用与效果

本节课的学案共分为两个部分:预习学案与课堂学案。在上本课前,老师将预习学案发到每位学生手中。学生在上课前完成此部分,通过完成该部分的任务了解与本课相关的背景知识。

课上再将课堂学案下发给学生。教師将学案上做设计的活动作为主线,及时地对问题及提问方式进行调整以便解决课堂学生产生的突发问题。教师需要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变换任务的完成方式与任务达成后的评价方式,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不断鼓励和激励学生一步步地从文本的层面走向思维的更高层面。

学案的设计思路是灵活多变的,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而学案的使用更是主观机动的。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会临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教案应该是作为高效课堂的辅助,而非束缚教师教学工作的“鸡肋”。高效课堂需要完善科学的学案设计,然而跟需要教师机智果敢的取舍与添加,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不仅仅是依据学案的“照本宣科”,而应该是各环节间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自然生成。

总之,元认知理论对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元认知阅读策略所起的作用就是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在英语阅读中使用元认知策略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理清学习不走,同时监控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达到成功阅读的目的。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和运用元认知阅读策略的能力,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教与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元认知批判性学案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对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