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求真”

2017-10-21梁新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三边意图线段

梁新

一、几何直观的重要性

“几何直观”被提到义务教育课标中,原因有二:一是“直观型”课程逐渐成为初、高中数学课程设计的主流,代数和几何这两大数学分支正在通过直观实现大融合,小学数学学习也应该顺应这样的大趋势;二是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图示是他们认识数学、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方式。那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呢?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形象与抽象、直观与理性的有机融合。

二、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提出问题: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2.通过动手围三角形,分层研究三边关系,按边的特点经历三边相等、两边相等到三边都不等能否围成三角形的思维过程和研究方法。

3.学生在自主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时,从不能围成的入手思考三边关系,并渗透有序思考的思想。

4.经历活动中问题提出与解决的过程,渗透探索精神的培养,在相互交流中感受数学思考与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围三角形,分层研究三边关系,按边的特点经历三边相等、两边相等到三边都不等能否围成三角形的思维过程和研究方法。

教学用具:泡沫白板、白纸、马克笔、18厘米的硫酸纸、大头钉、作业纸

教学设计:

以下是我的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

谈话导入:孩子们,关于三角形我们都研究过哪些内容?

提问:那关于三角形,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预设:我想研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是不是也有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自主提出问题:三条边是否也有关系?分类的复习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谈论研究方法

提问:老师这里有一条18厘米长的线段,如果你任意剪两刀出几段?那能剪出多少种不同的整厘米三段?把每组的三条线段首尾相连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你打算怎么研究这个问题呢?

预设:1.把它剪成三段,围一围,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2.我觉得应该找几个代表性的,按边的特点分,一类类的研究。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确定研究的方法,为后面的操作打下基础,操作时不盲目围三角形,带着研究的问题和思考去做,也为学生以后再研究问题时提供了一种研究的方法。

(三)分层突破

1.三边相等的情况

三边相等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如图

【设计意图】:学生对三边相等的情况有很深刻、直观的认识,研究时也是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所有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想象、思考直接判断哪个围成。

2.两边相等的情况

(1)那两边相等的情况、三边不等一定能围成吗?那你们在判断之前先想一想,有多少种剪法呢?想一想,并写在学习单上。

出示活动要求:

把18厘米的线段任意剪两刀(剪成整厘米段),用得到的3条线段试着去围三角形,把所有的操作留在在操作板上,并把结果记录在作业纸上。

两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在操作之前,让学生先想想怎么剪,并写下来,因为学生在剪得过程中,如果不考虑怎么剪,而去任意剪,会出现重复情况,或者由于学生的成功心理,只剪能圍成的,不会出现围不成的,三角形边的关系是从围不成的入手研究的,成和不成的都要有。

(2)汇报交流

①两边相等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

第二个比较好,有序思考,不容易漏数据,值得我们学习。

追问:那这些就真的不能围成吗?

4+4的和跟10比差2厘米,比10小,围不成三角形。

或:

把两个相等的边4和4连一起,抻直了,都够不着。

4+4的和跟10够不着

两相等的边相加比第三边小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提问:那能围成的呢?

演示:

【设计意图】:从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入手,两边相等的情况,可以把边的三个变量变成两个变量,在这个环节要放慢一些,让学生们感受和讨论,把 “合”过程变成“和”的过程, 充分理解两边相加再比较的含义。

3.三边都不相等的情况

①预设:3、4、11围不成三角形并演示。

两短边之和小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

两短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也不能围成三角形。

②三边不相等的情况,只要两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才能围成三角形。

(四)三条结论融合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任意含义:随便拿出两条边相加都要大于第三边。

(五)谈收获

动手实践贯穿本节内容,来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我认为动手实践确实为发展“几何直观”提供了一个学习的路径。

三角形三边关系不易理解,小学阶段并不需要学习证明,它更多是实验几何、经验几何和直观几何,即学生通过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凭借自己的眼睛”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注重活动过程中的体验、积累活动经验。而今,要培养学生的结合直观能力,我们就应该有“在直观中孕育抽象”、“越抽象,越需要形象支撑”的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运用直观的手段绝不是为了整节课抓住学生的注意不放,倒是为了在教学的某一个阶段上使儿童拜托形象,在思维上过渡到概括性的真理和规律上去” 总的来说,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形象是前提,抽象是本质,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命题,我们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需要继续研究。

猜你喜欢

三边意图线段
一次函数助解线段差最大绝对值
自然教育《小蚂蚁的生日会》教案
线段图真好用
不打自招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一类问题中的应用
如何确定线段的条数
观察
不打自招
一道2007北方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的推广
三角形三边关系考点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