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2017-10-21王爱萍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零距离师生数学

王爱萍

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重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要想方设法地使求知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下面我结合三十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感悟和体会: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种愉快的事情,就会把学习之苦转化为追求成功之乐,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在充满兴趣的课堂,轻松、愉快地获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是密不可分的,是双边活动,要想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与学生亲近,多一些“零距离”接触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除了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外,还应与學生亲近,多一些“零距离”接触。教师和学生间有了感情,学生就会毫无防备的信任教师,不管教师怎么说,他们都认为是正确的,他们也就会不折不扣的去认真执行。他们对数学就会主动的去探寻、这样主动的、有趣的学习,能使学生感到学习既是“苦差事”又是“苦中有乐”的趣事,慢慢地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之目的。因此,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是是至关重要的。

1.在课堂上与学生多一些“零距离”接触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喜欢与学生“保持距离”,站在三尺讲台上给学生授课。使学生容易产生一种教师高高在上的感觉,从而给学生造成一种紧张、恐惧的心理,不利于学习。授课时,教师应该经常走下三尺讲台,附下身去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当他们的探索活动遇到困难时,老师适时给予点拨;当他们的作业出现错误时,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当他们的姿势不正确时,老师适时给予纠正…… 如果经常这样与学生 “零距离”接触,老师就会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就会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这样便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对教育教学活动就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在课下与学生多一些“零距离”接触

首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多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如:打篮球、踢毽子、跳绳或带他们外出放风筝、徒步旅游等。通过这些具体的“零距离”接触活动,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与他们倾心促膝谈心,与他们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以取得他们的信任。这样,你所讲的道理,才能通过感情“过滤”和“催化”,变成学生自身的思想和要求,形成他们自己的觉悟和决心,推动他们去实践自己的诺言。同时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教育。

3.要利用多种形式,倾听学生们的心声

除了促膝谈心,多参与他们的课外活动外,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特别是对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来说,平时多鼓励他们与老师写倾吐心声的信,向教师诉说苦恼、畅谈理想和希望……教师也可以主动地给学生写信,与学生多一些“零距离”接触,不仅能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事事、处处尊重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站在学生中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就为学生竖起了通往成功的阶梯。

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活学生主动参与

数学是源自于生活的,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创设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第一,“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

第二,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如教学长方形的特征,先让学生沿着长边对折,量一量,看一看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就给全体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他们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扶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惰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一个长远的任务。它需要我们在课内外不断的引导,同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培养,最终达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现学生长远的自主学习,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对数学的趣味,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愿望,体会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去。

猜你喜欢

零距离师生数学
和党旗零距离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与“明星”们零距离
麻辣师生
“编读零距离”柳州、柳江见面会散记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