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017-10-21罗弟慧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培养探究能力

罗弟慧

摘要: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努力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鼓励他们敢于挑战权威,带疑学习,求异学习,引导学生多角度探求,多渠道积累,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培养 探究 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是一种自主性的释疑过程,即由疑而问,由问而探,主动释疑。探究能力是一种探索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能力。如何让语文教学成为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心理学家马斯诺在《成长心理学》中曾指出:学生生来具有内发的成长潜力,不需要老师刻意指导。儿童是一个能主动地探究世界、寻求智慧的主体。作为教师,我们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之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做到感情上融洽,心理上沟通。课堂上多用商量、欣赏、启发等语气与学生交流,比如常常说“我们一起来讨论好吗?”“你认为这个问题该怎样回答?”“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表达太精彩了!”“这个观点非常独特!”等等,創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自由争辩。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探索成果被肯定时,那种从内心深处焕发出来的自信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智慧与力量,往往是出乎我们想象的。

二、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现出来,而思想认识、知识水平、应变能力等都可以从语言交际过程中来表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探究精神的培养。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老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了多少;看教师能指点一条路,学生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因此语文教学要尊崇儿童的天性,利用儿童丰富多样的探究方式和表达方式,为每个学生提供语言实践机会,把重点放在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能力上。而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对知识进行反复讲解,也不是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热热闹闹地提出来让学生回答,而应该是调动学生语言实践的积极性,通过循序渐进地、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让学生得到锻炼,形成能力。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营造书声琅琅、质疑讨论、各抒己见的氛围,采用先个体自学,再小组讨论、然后全部交流,或者进行朗读、表演、背诵、复述等形式,通过“读书——思考——质疑——提问——探究——领悟——运用”这样的过程使每个学生认认真真地学,积极主动地思,实实在在地练,从而达到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没有”到“有”,从旧的“有”到新的“有”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带疑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提出问题的最重要条件是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质疑是探究学习的开始,是创新思维的第一步。著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曾说过:“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提出问题,否则就做不了一流的工作。”的确,在每一个科学领域被突破之前,曾有无数人对此提出过无数的问题。爱因斯坦、牛顿等所有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何尝不是源于当初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呢?语文教学要留给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敢于问,善于问,敢于否定教材中的某些东西,敢于怀疑老师的“正确讲解”,敢于推翻标准答案,敢于设想,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求异思维。比如,一篇课文或文中的某一句话、一个词、一个表达学完后,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或疑问,我们积极鼓励每个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问题讲述出来,互相交流讨论,就会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发智力,启迪智慧,发展思维,拓宽知识面,增进互学精神,提高探究和创新能力。

四、引导学生多角度探求,多渠道积累,提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语文学习不是独立的,语文知识可以从不同角度获取。比如学了《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篇文章后,鼓励学生从各种科技书中、影视节目,或网上搜集有关宇宙、地球、火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整理,在班上开展主题交流,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不仅仅局限于课文所讲的内容,他们不仅是了解知识,掌握知识,也会对宇宙、对生命、对环境进行思考。有的课文学完后,要引导学生编演课本剧,写读后感或自己根据课文特点配画、配乐进行朗诵。学生编、写、诵、画的过程需要对书本知识进行扩展,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层挖掘,于是主动探究的精神就逐渐形成。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引导孩子学一篇读多篇,学一点去带一个面,掌握一个词去拓展一串词。另外语文教学不要只会围绕课本转,要推荐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给学生,组织他们阅读、讨论,谈感想,讲收获,写心得,使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途径和方法拓展知识领域,提高学习信心,提高探究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天性,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质疑,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获取新知,让他们学得灵活,学得轻松,学得深入。这样,学生的探究能力一定会在自主学习、积极实践、不断质疑和多角度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培养探究能力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