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规范学生的汉字书写

2017-10-21郑向红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错别字生字书写

郑向红

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从教多年来,发现学生在书写方面普遍存在一个“怪”现象,就是总“爱”写错别字。随手翻开学生的作业、日记、作文,各种各样的错别字便映入眼帘,如:“篮球”写成“蓝球”;“厉害”写成“历害”;“已经”写成“己经”等。或少写一点、多写一撇的,如:“太”、“鸣”、“哭”易漏写一点;而“武”、“试”、“迎”则多写一撇;有的一句话里竟出现四、五个错别字,造成语句不通顺,语意表达不清楚。

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已成为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有教育局曾对中考考生的语文试卷随机抽查发现,被抽查的176份试卷中,全卷没有错别字、用词恰当、没有语病的仅3份,占1.8%;错别字5个以上的(不计重复)超过121份,占68.8%。这些数字触目惊心,令人深思,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归纳为这几方面:

一、由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所决定

汉字既表音又表义,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汉字主要通过象形、会意、指事和形声四种方法来创造的。因此,汉字本身结构复杂,字的形体差异小,模样像,但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却会成为不同的字或根本不成为字。如:“今”和“令”、“土”和“士”、“人”和“入”等;而且同音字多(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稍不注意,很容易读错音或写错字。

二、由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所决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感知还比较笼统,特别是方位知觉的不完善,难以对相似结构的事物进行有效的辨认。因此,经常会将字写得颠三倒四的,如:“作业部”写成“作业陪”;“一阵风”写成“一陈风”等。另外,在识字过程中容易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前一个字的字型影响后一个字的书写,如:“批评”把“评”字也写成‘扌;“蜡烛”把“烛”的‘虫写到左边;“苹果”的“果”字头上加‘艹等。还受到先学的字型影响后学的字,如:“一般”受“船”字影响而写成“一船”;“晴天”受“睛”字影响而写成“睛天”等。加上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写字随便马虎、粗心大意,对不会写或记不清的字体,既不问老师同学,也不翻查字典,对错别字视而不见或习以为常,结果导致错别字越来越多的现象。

三、由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所决定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但由于许多教师本身对汉字的结构规律和基本特点缺乏认识和了解,在教学板书过程中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书写不工整、不规范,或批改作业时马虎、不认真,草草打个分数了事。即使发现错别字,也仅要求学生再抄写几遍便可。这种整改措施,只是让学生再机械地、重复地进行一次“体力”劳动外,别无所获。因此,我们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提高自身的汉字修养和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生字的基本书写技能,了解汉字的结构规律,从笔画、笔顺、结构、布局等一一进行剖析、讲解,真正在教学中担起“主导”这一角色。

四、由社会民众的文明修养所决定

文字是人类用来交际的符号系统,是记录语言的书写形式,是传播信息、文化、思想、艺术等的工具。正确规范使用文字是文明社会的标志。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新型“病毒”已经悄然入之。街头上:各类广告牌、宣传牌、招牌……错别字随处可见,运用泛滥。各类广告更是把祖先留下来的耳熟能详的成语进行改头换面,贪图新奇有趣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如:“默默无蚊”、“咳不容缓”、“天尝地酒”等。有的为了贪图书写简便快捷,而别字连篇,如:鸡旦、合饭、修么托、汽车打腊……还有网络语言、数字语言大行其道,如:帅呆了、醋毙了、菜鸟……9494、8484、88……读着这些不伦不类的词句,真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感。中山大学一位老教授感慨道:“我搞了一辈子的语文,现在却怎么听不懂,也看不懂中文了呢?”以上行径,最终深受其害的还是青少年一代,他們又该去何处接触和学习规范的汉字呢?

纠正学生的错别字,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第一,利用笑话,引起重视。从古至今,“白字先生”的笑话比比皆是。如小笑话:从前有个人送一篮枇杷给县官,礼单上却把“枇杷”写成了“琵琶”。县官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一客人应声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教师可利用这些材料做文章,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也怕自己出错,闹出笑话而尴尬,就会强烈避免自己写错别字。教师还可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辨别汉字的字形、字音和字义,如:“操”、“燥”、“躁”,“操”的‘扌表示与手上的动作有关;“燥”用‘火作形旁,表示被太阳晒过或火烤过而水份减少;“躁”的‘足与脚有关,当一个人心里着急或烦闷时,走路的步子就会加快。由此类推,学生就能归类出这类汉字的特点,如:“讠”旁的字与说话有关;“月”旁的字则与肉有关……学生就学会归类学习,不仅记得住,而且还记得牢。

第二,利用游戏,加强巩固。孩子的天性是好玩的!教师可利用“猜谜语、编儿歌、找朋友、查字典比赛”等有趣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致,让其参与到学习中来,制造多种机会让生字再现学生眼前,如:猜字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编儿歌:有“火”可(炒)菜,有“手”可(抄)写,有“口”就(吵)闹,有“女”真美(妙)。通过比比、读读、认认、连连、填填、记记,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加强巩固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提高认识,在教学中注重对汉字的音、形、义的理解掌握,真正做到勤学、勤问、勤记、勤积累,从一个生字做起,从一个拼音抓起,从一个标点改起,认真对待每一个汉字,才是有效规范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最佳方法。

猜你喜欢

错别字生字书写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斯诗私塾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旅途中的那些错别字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错别字先生
书写春天的“草”
生字变身
My Story以笔相伴静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