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2017-10-21官思琪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挫折心理能力

官思琪

人生难免有挫折。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挫折时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挫折,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也是专指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时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心理学大词典》对“挫折”是这样解释的:挫折是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世上的事情往往是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挫折存在的本身无法定义其好坏,有的人遭遇挫折力争上进,有的人却一蹶不振。但是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心理防卫机制尚未完善,无法正确对待外来刺激,在遭遇挫折后,往往会导致一系列不可预料的后果,所以更需要培养其抗挫折的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成长,将挫折化为动力。

现在的很多中学生抗挫折能力普遍较弱,原因通常表现为主观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客观主要来自于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影响。

一、客观原因

(一)家庭环境

当代社会物质条件丰富,家庭结构简单。现在的家庭结构普遍表现为“421”或者“422”,小孩是每个家庭生活的重心,也是家里的掌中宝。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遭受挫折,甚至会尽力去避免可能有的挫折,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几乎没什么挫折和烦恼的环境中,这就使孩子失去了面对挫折的锻炼机会,也使他们在心理上很难接受挫折这件事,总以为自己想做任何事情都是可以一帆风顺的。

(二)学校环境

虽然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改革一直在实施,但现实并非如此。教育体制的弊端、传统的教学习惯并没有因为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和改革而作出改变。目前“应试教育”仍然占主导地位,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尤其是从进入初中开始,升学的压力变得近在眼前。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挫折感。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并不是十分重视,反而一味的要求成绩,一再的以成绩作为标准。这就使得有部分学生感到前途渺茫,甚至怀疑自己的智力、能力,心理素质变得脆弱,对自己产生不信任,进而丧失信心,放弃自己。

二、主观原因

主观的原因也可以说是自身的原因,是由于个体因生理或心理上的条件与个体自我需求发生冲突,无法实现而产生挫折。生理上,由于自身的容貌、身材、体质、能力、知识等条件的限制使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不能达到而产生挫折。心理上的原因更为复杂。青少年性格尚未完善,认识不够全面,想事情容易偏激,耐力不够,加上年龄普遍比较小,社会阅历也不够,没有扎实的实践基础,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幻想,常常对自己抱有过高期望。而复杂的及残酷的现实常常令他们手足无措,信心倍受打击,形成了挫折心理。

大部分学生在遭受挫折之后,心理容易变得十分脆弱、敏感,常常表现为烦躁不安、紧张、厌学、喜怒无常等,与平时大相径庭,即使对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作出很强烈的情绪反应。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变的愤怒或者冷漠。挫折是无法避免的,在人生的漫长路途中,总会发生。当挫折来临时,我们没有选择,只能接受这现实,并作出自我调整,积极的去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只有正确认识挫折,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学生才会在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坚强、勇敢、自信的精神,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学习和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挫折,一步步走向成熟。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老师是传授他们知识的人,也是教导他们如何成长和如何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教师在青少年的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所以教师是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主导,以下是我的一些培养抗挫折的实践探索方式:

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要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认识到挫折本身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是不可避免的,要能够客观、全面、发展的看待它。一件事,如果你失败了,感到挫折时先要冷静下来思考,自己在做这件事时是否尽全力,是否有不可逾越的客观因素的存在。并且要认识到一次的失败和挫折并不能代表你的全部,你甚至可以从挫折中学习到你平时无法学习的东西。理解挫折是可以锻炼自身的意志,使我们更坚强,并且能提高我们的适应力和竞争力。同时,对自己不要太过苛求,要学会不断提高对自己需要的正确认识。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沟通

(一)应建立好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班级中创建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将教师视为朋友。这样,教师才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在他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愿意同老师沟通交流,而我们也能替孩子打开心结,真正帮助到他们,让他们更好的成长。

(二)才用积极正面的教育方式,多表扬鼓励学生

初中阶段正是青春期,大部分学生自尊心较强,也有叛逆心理,因此在教育学生时应多采取宽容的态度去处理。对学生进行表扬应多过于批评,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不是揪住他们的错误一个劲地“穷追猛打”,那样只会适得其反。但是表扬应该有原则,必须客观公正,不然的话会让学生无法分清是非对错,也就无法进步了。

(三)家庭——学校一体

教师要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把孩子的情况及时向家长进行汇报。不能只“报忧”不“报喜”,应全面而客观地向家长讲述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提供给家长一些正确教育孩子和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方式,建立起家庭——学校一体的挫折教育系统,全方位地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

三、多鼓勵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中学生若想在抗挫折中迅速成长,还应该积极参加业余活动。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健康发展提供了机会。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健康的心理自然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战胜挫折。

总之,挫折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我们应努力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强化学生的挫折内驱力,消除挫折负面效应,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让挫折成为学生新努力的起点。“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中学生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他们勇往直前、不畏艰辛、顽强拼搏,祖国的未来才会更加辉煌!

猜你喜欢

挫折心理能力
Holism in Education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挫折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终身不遇
心理小测试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