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017-10-21孙立新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探索理念培养

孙立新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评价的基本途径。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不同于课文观点的看法。老师应敢于让学生发展不同的见解,通过辨析,让学生有所顿悟、有所收获、有所创新。改变传统的旧的教育思想,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手段、途径、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创新 理念 探索 培养

品德与社会课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评价的基本途径。从学生的主体作用来讲,要学会创新,应具备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不同于课文观点的看法。老师应敢于让学生发展不同的见解,通过辨析,让学生有所顿悟、有所收获、有所创新,这比由教师直接教育学生应该怎么做,不该怎样做的一味说教的效果要好的多。

在已往的品社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把为人处世之道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也原封不动地全盘接受,缺少创新的土壤,而学生的创造性唯有通过接触自然,接触社会,通过具体的创造性活动,才能积累生活、社会、自然界等方面的体验,增长阅历,缩短社会化进程,才能使机械模仿变为主动实践,从而实现创新能力的逐步发展。为了适应这种情况,思想品德教育要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这就要求教师既能目的明确、严密紧凑地组织教学,实现预定的课堂教学任务,还要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亲身实践,接触不同的价值观,不回避现实,在实践中去鉴别,去发展,去创造,让学生在多变的社会生活中灵活运用道德知识去解决道德行为中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生来是有探究或创造的本能的。这种本能为个体后天的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生物学的基础。但是个体的创造性无论是从其内容还是形式上说,都不是这种本能的产物,而是后天生活的结果。社会生活既可以促进个体创造性的发展,也可以抑制甚至扼杀个体创造性的发展。品德与社会课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格。但不是明理规劝的课,它要着眼于拓展一个个生命个体的精神视野,它要致力于培养一个个能自我调控的人。所以要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经常性的自我评价和目标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调控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敞开胸怀的交流和互动中,形成开朗、乐观的个性,培养善良的情感和良好的交往能力;使学生在认识并且参与接触社会和自然的合作性活动中,形成对祖国,对集体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探索事物规律的兴趣。

创新教育的实质不仅是让学生有所顿悟收获,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探索性,更是通过加强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的训练,达到创新能力、建立创新意识的目的。学校的创新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创新素质为主,内容主要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旧的教育思想,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手段、途径、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开展创新教育,对教师自身也提出了要求,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创新素质,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认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在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一种综合素质。一个人成才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例如意志力、自信心、控制情绪、处事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能够发现并发揮自身的创新精神,开展创造性教学。作为一个创造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性把握和处理教材,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教师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主见和构思,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还要乐于从事创造活动,让自己的头脑敏捷,使其具备清晰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捷的观察力、精细的思维力、精深的创新能力。教师只有成为能够发现并不断开发自身的创新精深的人,才能发现并不断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第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心情舒畅没有压抑感,才能思维自由奔放,展开想象的翅膀。创新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思想,树立创新教学观,而且要求教师把创新教学观落实在学科教学实践中去,并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具体地说,就是教师运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引思探究法、发现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各种教具、学具、现代教学设备等,让学生参与发现、探索、研究,并体验作为学习主体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性思维的乐趣,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我们要教育学生不满足于已有结论,不过分相信唯一正确的解释,不迷信权威的仲裁,不屈服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正确的主张,这些都是正确的主张,都是创造性人才的个性保证。培养这样的个性特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深入的挖掘教材中的智力价值,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素质、德才兼备的人。

综上所述,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下一番功夫,还要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作一番创新。我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探索,用爱播撒希望,用心去培养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的种子一定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探索理念培养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用心处事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