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增加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之方法

2017-10-21杨丽敏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教学

杨丽敏

摘 要: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生活

一、教学联系生活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夜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联系到一切场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联系生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的了解;应用数学知识,可以对数学的功能更能感受,学习的信心会增强;教学中,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如果被教师激发出来,学生就会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去考虑,去行动,很多生活中相关的问题会通过他们的思考解决。这样,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学生领悟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哲理,就会激情不断,对学习兴味盎然,乐于参与,热爱生活,喜欢所学的知识。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能够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使得教学有声有色。利用好了多媒体,教学气氛活跃,学生热情高涨。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境需要模拟表演,需要创设氛围,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后,教学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这些困难能够迎刃而解。利用好了多媒体,可以很简单的移植情境,有关对话的教学模拟课程由于声像并茂,文图结合,立刻变得形象生动,小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不仅仅是学习,而是在做一场游戏,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加深了学生对学习的理解,激起了学习的欲望,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一切学习都在趣味中进行,学生与学习对象之间建立起了生动的联系。

三、锤炼心理

对学生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是对心理的培养,比如对学习的兴趣,主动的学习情感与探究精神,锻炼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学习毅力;树立信心,不怕学习中的困难,学习态度要一丝不苟,学习方法掌握以后要不断实践。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四、和学生做知心朋友

师生良好愉快的交往,可以构建互动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质量则不言而喻,和学生做知心朋友,做为教学中的一环,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变化,每一点成长,注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诱导,使每个学生都发展顺利。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注重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彼此补充,不断进步。

五、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 100 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生动力,在孩子进入一年级,进入数学的殿堂时,老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及自信心的培养,以引领孩子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并激励孩子长期坚持地学习。

六、注重动手实践,让学生会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应确立“活动教学”的新理念,创设活动化的学习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适当地操作,让学生“做中学”、“玩中学”、“学中创”,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是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出后,教师设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开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当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教师设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问的关系,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同学们的主动性发挥了,好学、善学、乐学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总之,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教师应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切实把握教材内容所反映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涵,真正把学生的内部灵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学生的参与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和富有成效,才能使每一位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浅谈小学数學教学过程[J].基础教育论坛,2014(16):4-5.

[2]钟凤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评价[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1(2):104.

[3]刘立新.数学源于生活(浅谈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66-67.

[4]朱艳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评价[J].学周刊,2012(4):26.

[5]李艳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要求[J].课外阅读:中下,2013(2):227.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生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漫生活?阅快乐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生活感悟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