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研究

2017-10-21刘昌根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解题方法应用题策略研究

刘昌根

摘 要: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阶段中的重点部分,也是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的教学项目。新课程改革之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程度较高,从应用题问题的内在表现和影响条件等进行分析和思考,对学生展开训练和培养其思维能力,本文将针对这方面的内容展开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工作,以期小学数学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解题方法 策略研究

引言

数学是一门综合价值较高的学科,它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对数学知识有效条件的搜集、整理和构建,从而形成应用题的内容,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去解决数学问题,是对数学知识中较为抽象的环节进行具象化的方式。也能将数学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攻克,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应用题的解决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也需要教师对个人解题思路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得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将自己的推理、分析能力应用,建立对于数学相关知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究。

一、解读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题意

1.影响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因素

阅读能力,数学应用题通常具有比较长的题目设置,通过对问题的阅读和理解,从而构成一定的空间关系并将学生的逻辑思维运用起来,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布和表述,根据一定的情节进行结构设定,从而形成数学问题的难度差异化。小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通过对题型结构进行认知,才能有效提升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

思维能力,通过对问题的空间视觉化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是实现对心理活动的把控的部分,最终是能够决定学生的学习水平的。一般高空间能力者的解决问题比低空间能力者的解题能力强,但是视空间的能力则是重点突出图形表征的运用情况。通过对数学应用题中的策略、方案等能力拓展,能够实现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2.回忆与再确认应用问题

学生在阅读应用题目之后通过对题目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将题目当中不清楚的数学信息进行提问,从而使得回看加深印象并对题目内容进行记录。学生在解答问题之后,也需要再确认一下问题,并对题目信息进行再考察和利用,从而使得问题的解决更加准确。

3.观察并形成应用题的问题记录

应用题的题目通过眼睛观察和浏览其基本的文本信息,其实这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或教师在解答问题阶段的一个加工过程,理解句子的语意进行加工将其中的关键句子、词语、数据等进行划分或整理,从而识别题目中的有效的部分,通过眼睛观察不仅仅能够进行个人思维对问题的加工,还能促进教师或学生的认知加工模型的建立。

二、理清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各因素的关系

1.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表征类型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表征是解决问题过程必然要理清的环节。通过表征系统汇总的多种表征存在方式,并将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结合,就可以了解到目前小学生应用题表征类型有图形表征、言语表征两个基本概念,并在具体问题解决阶段没有对哪一种内容的倾向性使用,通常混合出现的形式较多。

应用题的解答受到表征和多种影响因素的作用,主要是题目因素和个体因素,小学生通过解决较为难的数学题目进行视觉化的方式,即度图形表征和形象描述进行构建,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对解决记忆负荷并梳理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都有着很好的作用。

2.小学应用题根据表征所产生的应对策略

小学数学应用题表征解决的策略通常可以分为直接转换策略和问题模型策略。直接转换通过对题目中的语意和次序进行判断,并将其中关键词句进行判断便可。问题模型策略则是在对题目中的情景和条件之间的关系理清之后,形成的问题情景模式,并根据问题情景的表征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具体策略

1.类比方法解决应用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类比的方法,把实际环境环境中的物件进行类比,能够帮助小学生解题阶段,把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进行结合,根据实体物件确定计算的思路和方向,这样能够使得计算结果更具有针对性和明确性,督促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结果。比方说在《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中,数学问题“李叔叔家果园今年收梨386千克,收桔子562千克,收苹果比梨和桔子的综合要多93千克,那么李叔叔家今年要收苹果多少千克呢?”这种类型的问题,教师可以换一种说法,如粉笔十个,黑板擦三个,凳子要比粉笔和黑板擦多15个,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引就能明确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并将思维进行迁移,把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带入到解题过程构思阶段,进而将题目中的梨和桔子相加,就能得出苹果的具体数量。

2.表格方法解决应用题

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用表格方法解决应用题,实际就是一个对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提取和简化的过程,列出表格或相对形式,将繁杂的题目中无效的信息排出并处理,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应用题解决方案,通过观察表格中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实现小学生数学能力提升的基本过程。比方说问题“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那么通过同样条件的7辆汽车运送钢材,需要运送几次?”

1辆汽车1次运送

7辆汽车1次运送

105吨钢材7量汽车运送次数

教师带领学生将基本条件设置成表格形式,则其中问题和有效信息就会清晰明了,学生按照表格进行推算,最終得出需要运送的次数为3次。

3.实物演示操作解决应用题

数学应用题中往往存在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题目,只有将这种较为抽象的问题变为具体,将其中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问题进行演示,从而使得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解题思维,使得抽象问题变得具象,促进数学应用问题的解题。比方说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图形相关的应用题解答,给出一个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边长相同的两个图形,并给出长方形的长。问如何求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周长?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行探究题目中的不同条件之下,图形的变化。确定具体的长宽信息,在实践操作基础上解答小学数学应用题目。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小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科学研究和探讨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从而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禹秀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分析[J].新课程(上),2017(10):71-71.

[2]李兴良.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

[3]翟琳琳.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295-295.

猜你喜欢

解题方法应用题策略研究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探讨
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思路多元化的方法举例探索
排列组合的几种解题方法分析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