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音乐快乐教学策略之我见

2017-10-21刘成波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快乐小学音乐

刘成波

摘 要:小学音乐教育不光是培养音乐家,而对培养全面的创造型人才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让所有的教育对象都受到音乐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并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全民族的素质得到提高,这就是音乐教育最重要的功能,使它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小学 音乐 教学 快乐 方法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音乐教育都很重视,我国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和倡导者,他认为:“移风易俗,莫过于乐。”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在教育中“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一个人经常接触优美纯洁的音乐,可以使他的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因而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注重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了解美,认识美,接受美,以美导真,以美引善,使千姿百态的美有所附着,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那么怎样才能通过音乐教育,对學生进行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也就是音乐教育应如何为素质教育服务呢?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乐(yue)中寓教”,所谓“乐中寓教”有两个含意:其一,是指我们教材中所选入的音乐作品,本身 具有一定的教育内涵,那优美的乐调,隽永的歌词,塑造出如诗的境界,如画的形象, 表达出人们对英雄人物正义事业的赞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的要善于因势利导, 或点拨深化,或引伸升华,将作品蕴含的教育内涵适时给予展现,具体地说就是寓思想 教育,情操培养于音乐教育之中。其二,是指教师无论是在唱歌、唱游、还是器乐教学, 欣赏和传授音乐知识技能都要始终围绕着智力开发,并通过可感、可闻的音乐让学生体 验到探索创造的无穷乐趣,我们的素质教育目标才能在教学相长中顺利实现。

一、发挥学科特点,在听听、唱唱、跳跃、奏奏中接受教育

寓高尚的道德品质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只有遵循音乐学科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正如音乐教学大纲中指出的那样“小学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也就是思想品德教育,道德情操的培养不能离开音乐艺术形象进行空洞的说教,审美教育不需要对审美对象进行理性的说服教育,这样儿童在学习时会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再辅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孩子们在听听,唱唱,跳跳,奏奏中就接受了教育,它是音乐教育所特有的功能。如我在第八册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课时,我就是通过“听”,“唱”,“跳”,“奏”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的:首先,让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听之前向学生讲述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启发学生对前辈的崇敬之情,听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回顾想象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情景:优秀运动员挺立在领奖台上,眼望五星红旗伴随国歌那庄严的旋律冉冉升起的场面,从而领会运动员激动的心情与爱国的热望。

二、发挥情感的作用,用音乐打动心灵,培养情操

《乐记》有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之心动,物使然也。”说的是音乐发自人的心灵。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比其他艺术更直接诉之于人的感情,而思想品德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其中“情”是关键。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字把音乐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情操的培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因此,意为音乐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当好情感的“二传手”,首先对作品要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有时巧设问题,有时抓在学生已有生活体验,激发美的情感;其次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自己感动起来,只有教师进"角色”情不自禁,学生随师"入境”亦情不自禁。当教师对某一作品以丰富的语言,真实的情感进行启迪,描述,并通过富于激情的范唱,指挥或弹奏,作品之情便会情不自禁地融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

三、 充分发挥不同形式的音乐教学手段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个性很强,有的好表现,有的孤傲自封不合群,往往都把自我和集体对立起来,因此教学中我就多采用合唱、器乐合奏,集体的律动等教学手段,便之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器乐合奏和合唱的全过程都是美好和谐的统一,因此只有全体同学团结一致,高度的纪律,默契的合作,方能做到旋律、节奏、音准、速度、力度上的配合一致,以及对音乐的理解,感情投入的一致,以及对音乐的理解,感情投入的一致,从而在“只有我们,没有我”的集体创作活动中,引导学生自觉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他们懂得,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

四、开拓音乐视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创造力是智力的物化,而想象力是创造的前提,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音乐教育正是进行创造教育,培养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这是因为形象思维能力在音乐学科应用中最为广泛。倾听音乐、歌唱视谱、奏乐舞蹈、作曲等都与想象力有关,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注重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唱歌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注意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音色或只着重在演唱技巧上的训练,或者在学会后再加上感情处理,例如只简单地说上几句这首歌曲要唱得活泼、欢快等,结果学生只会模仿教师表情,或者只是机械地笑,随着歌声晃头,实际上他们笑得很勉强,极不自然,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音乐的艺术形象,没有经过学生自己联想与再创造,这时侯教师去启发学生设置情景,发挥联想是非常必要的。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咎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乐中寓教”正是把对孩子全面素质的培养提高这个“艰苦任务”变为孩子自己乐意接受的“宝贵礼物”的一种最佳形式。

猜你喜欢

快乐小学音乐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