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性研究

2017-10-21赵萍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教学环境重要性小学数学

赵萍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环境,学生是教师工作的一种环境,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着教学过程的发展。新课改的课堂,最让人欣喜的变化莫过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意识的唤醒,随之而来的是在师生平等关系基础上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课堂教学环境的改变,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有了很大的促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 重要性

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在师生间构建教学过程的良好环境,是推进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教学中必有的互动环境

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开辟、发现各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交流愿望,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参与、互动环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富有情感交流的师生双方的合作。交流——需要调控,学生的交流并不是与生俱会的,是需要培养与引导的。交流时要注意的问题:

1.重视问题的预设

交流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材料,还需要设计好问题,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交流成为可能。如《找规律》教学:屏幕上出现一幅图画。商店门口挂了很多灯笼,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地排列着。其中一部分被一辆停在商店门口的汽车给遮住了。师:你能知道被汽车挡住的灯笼,分别是什么颜色吗?其中有一个学生:只要把汽车开走就知道了。

教师:(没理睬这位学生)哪位同学再来说?教师由于事先没有预设好问题,当学生这样回答的时候,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也影响其他学生的思考与交流。另外一位教师事先对这个问题已有了充分思想准备并设计好了第二个问题,教学就比较流畅。教师:对啊!只要把汽车开走,不就都清楚了吗?!但在汽车还没开走之前,我们也能看出来吗?大家互相说一说。

2.注意问题的引导

学生由于知识能力的局限性,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是很顺利,有时会被卡住,教师适当的点拨,进行问题引导,会使探究活动继续得到开展,会让学生得到启发,会使交流不断深入。有时,由于问题比较难,一开始学生就被卡住,没有什么话可说,交流难以进行。这时的教师引导更加重要。如教师教学思考题“220 元买了 40 只鸡,公鸡 6 元一只,母鸡 4元一只。问公鸡母鸡各买了多少只?”问题一出,学生无从下手,无法进行交流。教师连忙进行点拨:先举例试一试,或用表格列举一下,看能不能解决问题。学生得到启发,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有了思路。我认为在教学中将以往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提问,改为师生之间的“你问我答”即由一个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由其他学生或教师来回答,教师和学生互为“你”和“我”。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是用“学生语言”,提问的同学更容易理解,有时候,不同的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而得到同样的答案,比教师用一种方法解答更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这种方法还可用于考试试卷的评讲中。实践证明:这样做避免了教师提的问题学生因不会回答而紧张、尴尬的局面,还避免了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又没有机会问的局面,尤其是给学习困难的同学提供了问的机会,使他们能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因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很高,回答问题的同学也踊跃。

二、教学中必要的探索环境

过去,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总是放在知识结果的传授上,教师很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学生考试是否得高分,并以此来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作肯定或否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被动的,学习的感觉是枯燥而痛苦的。数学教育绝非仅仅是单纯的文化知识信息的传授,它更加关注强调经验、兴趣、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强调学生“体验数学,经历数学”的心理过程,使学生在体验参与、体验创造、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感受自身的价值,促进自身的发展。在面向全体并关注个别学生的同时,创设探究的氛围,扩大探究的深度和广度,加强教师的调控,才能起到探索学习的效果。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从知识结论的传授,转变到对学生知识获取过程的指导,使学生直接置身于教学的探索环境之中。

三、教学中需要的开放环境

当前,无论是小学数学教材还是数学习题,大都是以封闭为主的,方法唯一、答案唯一、条件唯一,这样容易使学生简单的感知知识,不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遇到问题往往“在一棵树上吊死”。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教材和习题中存在很多可以开放的“点”和“块”,这就为教师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提供了环境和舞台。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13-8”从 13 根小棒中先去掉8 根,得多少根小棒,解决这一问题有几种方法,难道非让学生算减想加吗?其实不然。从 13 根小棒中先去掉 10 根,剩 3 根,再从去掉的 10 根中拿回 2 根,一共剩 5 根;从13 根小棒中先去掉 5 根,再去掉 3 根,合起来一共去掉了8 根,还剩 5 根;从 13 根小棒中拿 8 次,每次拿 1 根,这就等于拿走 8 根,还剩 5 根;从 13 根小棒中拿 4 次,每次拿 2 根,这就等于拿走 8 根,还剩 5 根。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得到了同一个结果,既“13-8=5”。对以上几种方法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剩下的 5 根与去掉的8 根合在一起就是原来的 13 根。“算减想加”其实是对几种方法的概括,是对减法计算的本质认识,而这种本质认识如果脱离了学生的探索活动,也就推动了它应有的价值。这样分析以后,一个新的思路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从学生的操作活动人手,对几种方法进行总结、剖析,揭示问题解决的本质,彻底改变教材中以“算减想加”束缚学生思维的教法。

总之,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方式及思维。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其实,只要是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想象、思考、探索的情境就是好的教学情境。总之,教师要不断积累课堂情境知识,才能创设出适宜学生领悟的、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的课堂学习环境。构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良好环境,靠急功近利是不行的。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收获喜悦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创造并抓住时机,调动学生全程参与,就一定能创造出绿色的工作環境、心理环境和情感环境。

猜你喜欢

教学环境重要性小学数学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刍议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