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10-21阚洪梅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优势思维导图阅读教学

阚洪梅

摘 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多的偏向于对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这就导致课堂教学革新停滞不前。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优势

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学生成长和升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小学语文作为我国小学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它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语文能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显得特别重要。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思维导图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英国著名教育专家提出的,它主要是按照人脑的运转规律,利用电脑的记忆、阅读、思维等能力,开发人们的智力和潜能,因此,它又被称为心智图、灵感触发图、思维地图等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可以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教学工具,不仅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进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语文阅读现状分析

基于小学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尤其是他们年龄的差异性,导致他们的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普遍存在不对等的现象,这些现象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据相关数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小学生语文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为低下。这主要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和内容缺乏创新,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此外,科技的不断进行,小学生更多的喜欢观看电视或者视频,这就导致他们的阅读量减少,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基于小学生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的特殊性,他们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水平有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易对所学语文文章进行背诵,也不能深入的理解语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意思。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艰巨的困难。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使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能够帮助小学生整合、分析阅读资料信息,从而构建完善的阅读知识体系,还能够让学生从整体性角度把握阅读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评价小学生的阅读效果。

1.有助于梳理阅读思路

基于小学生的思维性质是放射性的,语文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把小学生的放射性思维进行具体化,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还可以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找出阅读重点和难点,从而让学生有效的勾画,进而构建阅读文章的整体思路。

2.有助于阅读记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可以对阅读文章进行模块划分,这样有利于小学生从简到难的进行文章阅读。此外,思维导图中的各种色彩和各种图案也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对阅读文章知识的记忆。

3.有助于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模式时,还可以加入自己的思想和想法,这样有利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同时,小学是思维导图的指导下进行阅读训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而促进小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前

这个阶段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小学生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思维导图,并掌握思维导图绘制的有效方式。因此,小学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前,必须安排一堂专门的课程进行思维导图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有效的掌握和运用思维导图。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首先,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模式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这样有利于小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也方便教师进行监督和管理、指导。其次,分完小组之后,语文教师需要创设相关的阅读情景,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比如学生进行《春雨的色彩》的阅读时,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展示下雨的情景,让小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冲击了解春雨。接下来语文教师就提问:春雨的颜色是怎样的?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语文教师还应该告诉小学生答案就在今天的文章中,这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兴趣。然后,阅读文章之后,语文教师需要让小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这样既可以讓小学生快速的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任务,还能及时的查找自己思维导图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工作。此外,教师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让他们懂得为什么思维导图要这样修改才正确,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最后,语文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展现自己做的思维导图,与小学生做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完成对小学生思维导图的有效评价,并且还要及时给予作品优秀的小学生鼓励,进而激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后

在这个阶段,语文教师需要用测试的效果检测小学生阅读能力水平,在实际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阅读测试卷的测试题,并完成测试题,以此检测小学生思维导图的效果。这样的习题测试,需要语文教师根据阅读文章的实际情况,以及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设计,既能检验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导图阅读效果,还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记忆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还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和研究思维导图教学方式,进而有效的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这样可以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楠.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6.

[2]康绪清.韩燕.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3):86-87.

猜你喜欢

优势思维导图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画与话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