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飞歌的艺术特征

2017-10-20黄玉翔

黄河之声 2017年22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艺术特征苗族

摘 要:苗族飞歌独具魅力、充满个性,传达着苗族人民的真实情感,记录着苗族人的点滴生活,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优秀民歌之一,是苗族一种古老而悠扬的歌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如今,苗族飞歌已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值得民族音乐工作者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苗族飞歌演唱形式多样、独具特色,具有明显的艺术特征。因此,本文对苗族飞歌的文化背景、形式特点与艺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苗族;飞歌;文化背景;形式特点;艺术特征

在所有类型的苗族音乐中,最具特色的当属苗族飞歌,其被相关专家学者称为苗歌中的精品、苗族音乐中的瑰丽钻石。苗族飞歌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深得人民喜爱,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特征之外,还因为其承载了苗族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对音乐的热爱,既不乏音乐的艺术性特征与魅力,有饱含苗族人民的智慧与热情。对苗族飞歌的文化背景、形式特点与艺术特征进行研究,对苗族飞歌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苗族飞歌的文化背景

苗族民歌分别有飞歌、游方歌、叙事歌、风俗歌和祭祀歌这五种主要体裁。其中苗族飞歌作为苗族聚居地普遍而特殊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经常出现在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迎客、庆祝、过苗年等活动当中,成为人们活跃各种场合气氛的首选歌曲。苗族音乐文化就是这样表现出来的。因为苗族人民所生活的地方是交通不便四周环山的田园间,这样使得苗族人民很少和外面的人接触。所以苗族飞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的。

具有相同习俗不同民族的人民一起居住和不同习俗不同民族人民混在一起居住是苗族人民的生活特点。在中国的历史上苗族人民频繁的在进行迁徙,使得苗族人民过的是分散性的居住生活,从而这样使得苗族文化更具有地域性,即从某些地域发展与流行起来的苗族音乐文化就具有显著的该区域独特风格,而其他区域并不具备。所以苗族音乐文化可以分成东、西、中部以及黔东南这几个地方。不同区域的苗族飞歌蕴含了不同地域特色的音乐文化,但都能够体现出苗族人民不畏困难的坚强性格。

二、苗族飞歌的形式特点

苗族人民是通过日常生活的演唱来表现苗族飞歌的民族音乐艺术,是苗族人民的真实内心和生活文化的写照,同时苗族人民也特别喜欢苗族飞歌这一类型的歌曲。自从新中国成立,苗族飞歌已是全国人民对祖国的大好山河以及歌颂祖国美好未来和人民新生活所演唱的歌曲。这也是使得苗族飞歌越来越来流行,给大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苗族飞歌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形式特点,即装饰性、游移性和多样性。

装饰性。装饰性是在游移性的基础上,每一个音都具有头、身、尾三个表现部分。音头可能是音的本身,也可能是音身上方的大二度、小二度、大三度、纯四度。音头在达到音身时通常会习惯性的拥有一个大小二度的翘音,人们将其称为音尾。苗族飞歌在某些音上还具有明显的“倚音”等装饰性音。同时,苗族飞歌在旋律较长、婉转悠扬的一些乐句中,其上行的“3”到“5”与下行的“5”到“3”小三度之间的连续前进,使苗族飞歌达到起伏有致的艺术效果,并给人一种涨落有致、收放自如之感。由此可见,装饰性的形式特点是对苗族飞歌运用夸张表现手法的一种固化。

游移性。游移性主要表现在苗族飞歌对音程与音高结构的表现存在较为模糊的概念理解,且一般情况下,即使运用规则的记谱方式也无法将其完整的记录下来,从而呈现出一种游移性特点。因为苗族飞歌在演唱的时候大多数是即兴的演唱,这也使得苗族飞歌的演唱变得自由活泼。这也使得苗族飞歌的游移性更为明显,也是苗族飞歌的韵味所在。

多样性。苗族飞歌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苗族飞歌具有独唱、重唱、对唱和齐唱等多种演唱方式,有高腔山歌和平腔山歌的演唱形式,也有较为简单的多声部形式。

三、苗族飞歌的艺术特征

近些年来苗族飞歌越来越深受社会人士的喜欢,因为其具有较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同时它也是苗族最具特色的山歌之一。这也促使众多作曲家开始以苗族飞歌为素材进行创作与改编,使得这一类歌曲逐渐增多,如《苗岭的早晨》、《可爱的苗岭》等。苗族飞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与音乐创作所产生的影响日渐深远,已成为苗族一种标志性的民族歌种,这充分的体现出了苗族飞歌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好风格特征。苗族飞歌所具有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歌曲的内容、演唱方法、演唱形式和旋律特点等诸多方面上。

苗族飞歌歌曲内容涉及广泛、丰富多彩,不仅能够真实反映出苗族人民的生产劳作与迎来送往等日常活动,而且还可以为节气时令、节日礼仪等增添气氛。苗族的婚姻较为自由,大多数的苗族人民是以唱歌来进行交流的,所以在飞歌中以爱情为主题的苗族飞歌较多,也是最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另外,苗族还是一个十分好客的民族,所以其迎客飞歌也占有较大的比例,歌曲数目也有很多。凡有客人到苗族做客,苗族人民均以迎客飞歌来开门迎客。值得说明的还有生产劳作方面的飞歌,这方面的飞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功能,且很多与生产劳作都息息相关,甚至是专门服务于生产劳作。最后我们可以知道苗族飞歌是由其广泛内容和具有丰富想象力歌词结合而成较高的艺术特征。

四、结语

通过上文对苗族飞歌的文化背景、形式特点与艺术特征的分析可知,要想实现对苗族飞歌的传承与保护,要想促进苗族飞歌更好、更快的发展、要想苗族飞歌永远璀璨夺目,就需要社會更多人士来认识与了解苗族飞歌,并对苗族飞歌的传承与保护引起高度的关注与重视。同时,还需要民族音乐文化工作者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从而为苗族飞歌创造一个辉煌灿烂的未来,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杨传红.论贵州苗族飞歌的特点、音乐魅力与传承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13,03:28-31.

[2] 肖育军.浅论苗岭飞歌文化[J].大众文艺(理论),2009,06:190-191.

*基金项目:2016年度贵州省级重点支持学科“音乐学”项目《黔东南民歌的区域文化研究》研究成果[黔学位合字ZDXK(2016)15号]

作者简介:黄玉翔(1983-),男,湖南耒阳人,凯里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音乐理论教研室主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艺术特征苗族
补妆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苗族老照片
漂亮的“银饰”
哈哈镜
哈哈镜
新目标英语中考总复习文化背景知识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