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2017-10-19杜有君

水能经济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杜有君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和经济地位的日益提高,水利工程在整个社会市场中的价值和作用也越来越显著,水利工程对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就目前水利工程发展情形来看,虽然也多多少少取得不小成效,但相较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多不足,有明显差距。我国现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仍存在许多技术型和管理型问题,严重制约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展进程,进而阻碍了国民经济发展角步,大大降低了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在国际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水利工程;小型农田;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对于推动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虽然我国目前不属于经济大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比经济实力尚显不足,但只要我们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有望把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做大做好,实现农田最大效益化。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没有明确的责任和权力分工、国家的重视程度不高,难以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体制的创新和变革,导致水利工程体制整体处于落后状态,严重滞缓了小型农田发展进程。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现状

1、偏于投入、疏于管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虽然前期投入的资金诸多,但却没有有效发挥它的真正意义甚至使资金处于被浪费的状态。水利工程建设不重视管理、导致设备后期维护管理中缺乏科学的指导方针,不能及时对损坏的设备进行维修管理,大大缩短了设备使用寿命。比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相关部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长此以往,大大降低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工作效率,导致小型农田损失严重、不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对农民伯伯、社会、国家来说都是一次损失。

2、归属不清、责任不明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没有相应的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导致整个工程项目缺乏可靠的后期保障和管制,如何维护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成为一大难题。比如:基层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管理经验少再加上意识薄弱,很难会积极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工作态度散漫,造成农田水利工程归属不清。没有相应的管理部门进行办公自然而然的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而问题出现时也无法把责任落实到个人或部门,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既浪费了时间又降低了工作效率。

3、重视度低、较为守旧

随着社会不断在更新变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也逐渐被赋予社会色彩,越来越多的企业部门在着手水利工程管理时以获取最高的经济利益为最终目标,而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的重视度越来越低,只是应付了事的进行表面工作而不进行深究,严重降低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工作水平,对整个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来说不容乐观。再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者大都是农民,由于农民思想意识薄弱、专业素养低下,不能完全掌握水利工程的操作技巧,导致出现随意使用的情况,这样一来,不仅大大降低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作效率也缩短了水利设备的使用寿命,对水利设备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浩灾。使用完毕后,对于存在技术缺陷的水利设备农民不能及时予以发现和重视,导致“带病出征”,水利设备不能及时得到维修和管理,比预期的使用时间还要更短,减慢了农田水利工程工作进度,导致农田减产、减量,严重损害了农民伯伯的经济利益。除了重视度不够以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还存在的一项问题是管理守旧,比如:相关部门管理意识淡薄、观念落后,不能及时创新水利工程管理模式,还是延续原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但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原有落后、守旧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需求,很容易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不可避免的技术问题。

二、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1、创新管理模式,明确资金走向

在原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可以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更为完善和严谨,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改变管理方式,落实工程管理经费这一方法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方面要制定完备的工程管理条例,在工程出现问题时便能在很短时间内解决,避免出现问题时无章可徇的现象发生。除此之外还要落实工程管理经费来源,具备经费的同时,经费的资金流向问题也应及时进行追踪,确定各种经费的去处,保证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对于上级管理资金无法及时到位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拓展融资的手段与渠道,以筹集足够资金来保证工程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确定归属,明确责任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归属不明,管理责任不明确给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确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归属与管理责任,可以很大程度的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速度。因此,笔者认为明确该工程的主管部门是很有必要的,确定归属,明确责任才能更好的推进该项工作的开展。在小水改工作推进中,由于小型水利工程的特殊性,水利部门在对工程进行管理时应对以往管理经验进行总结,考虑周全。笔者认为应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使得各方都能从中获取到一定的利益。采用一种“谁投入、谁管理、谁受益”的管理模式,并对各部门工作进行合理的划分,使工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另外水利部门应秉承公平合理的原则大力革新,使得这一工程可以得以良好运行,确保在保护当地生态效益的同时也能提升其经济效益,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3、加深重视,打破认知

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视度并不十分到位,以及基层干部或基层人民对于该工程的负面以及和陈旧的认知态度给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工作的开展与推进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故而,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是很有必要的。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部门内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充实其业务能力从而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更深入人心。对于工程的宣传工作也应落实到位,打破以往基层干部及民众对其不正确的认知,使得该工程在广大群众心中有一个较为正面积极的形象。这对工作的推进是有极大好处的。除此之外有关部门也应多多创新,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开展工程,进行改革。

4、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模式,各地差异较大,缺水地区和丰水地区不尽相同、渠灌区和井灌区不尽相同、平原地区和山丘区不尽相同,要求统一管护模式较为困难。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做好分类指导工作,针对工程产权的界定、管护组织的规范、管护责任的明确、运行机制的建立、管护经费的落实、监督考核的操作等关键环节,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奖惩机制,切实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作用和效益的发挥。

5、拓宽管护经费来源渠道,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在公共财政加大投入的同时,(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要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经费保障机制。要总结推广管护组织自筹、受益范围内群众“一事一议”、水利工程设备租金经营收入、提取管护基金等方式筹集管护经费。

三、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所在

1、“用水难”问题的解决,效益的提升

在多方努力下共同筹建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经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后,明确了产权和管理责任,使得工程效益得到了发挥,真正解决了地方“用水难”问题,对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在当地群众得到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创造了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促進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开展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体制的改革,使得小农水工程更加的深入人心,除此之外,由于改革拓宽了融资道路,激活了管理权,也提高了效率,使得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更加趋于完善,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

结束语 :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唯有使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才能使得项目的开展和推进更为顺利。同时,要从体制改革中汲取经验,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利用,提升工作效率。此外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工作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以及合理的布局,使得该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以达到使其效益可以最大程度的得到发挥,同时也给农民带来符合其切身实际的利益,使得基层人民真正成为改制的获益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应切合实际敢于创新,充分拓宽工程管理的发展渠道。

参考文献:

[1]周艳坤.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奋力谱写河北水利建设管理新篇章[J].河北水利,2017(12):13-14.

[2]孙丽丽.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J].科学技术创新,2017(36):147-148.

[3]高海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优化措施分析[J].智能城市,2017,3(12):202.

[4]孙晓波.水利“重建轻管”问题的管理学分析[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4(04):44-47.

[5]李祎恒.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困局及其法律应对——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7(12):33-36.

猜你喜欢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研究
水利工程快速施工研究
云 南 立法保障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和渠道设计探究
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