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开放系统理论在国有企业制度建设中的应用

2017-10-19李建平

消费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制度创新经营管理企业文化

李建平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变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本文从国有企业适应环境发展要求的角度,应用开放系统理论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讨,对企业加强制度建设,认识和适应环境,实现与环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开放系统 环境 制度创新 经营管理 企业文化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是我国目前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变化,如何通过制度创新,促使企业更好地适应环境,促进企业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推动企业长足发展,是国有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等制度建设入手,对开放系统理论在制度建设中的应用做以探讨。

一、开放系统理论概述

开放系统理论(Open System Theory)又称非平衡系统理论或自组织理论,由美籍奥地利裔生物学家、系统论创始者贝塔朗菲(Benalanffy)提出,在世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开放系统理论强调,组织与所有的生命系统一样有着共同的开放特征:既独立于外部环境,又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活动,是一个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该理论认为,竞争与协同是组织演化的内在动力,涨落是组织演化的原初诱因,突变体现了组织演化的路径,循环是组织演化的组织形式,混沌和分形则揭示了组织演化从简单到复杂的图景。该理论揭示了系统不断从混沌到有序,再从有序到混沌的演化发展全过程,其理论框架如下表:

任何一个系统必然遵循封闭退化、开放进化,封闭静止、开放活跃,封闭平衡、开放竞争,封闭信息减少、开放信息增值,开放功能放大等一系列客观发展规律。凡是富有生机的系统,必定是开放系统。开放系统的生命就在于: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非平衡状态,结构要素与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和催化作用,系统的非线性作用机制和非线性过程。

二、开放系统理论在企业产权制度中的应用

国有企业也是一个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企业封闭则退化、开放则进化,封闭则静止、开放则活跃。开放系统理论应用在企业产权制度创新方面,主要体现在产权的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中,产权多元化并不仅指将国有资产变为私有资产,也包括将一元的国有产权制度变为多元,多个投资主体共同出资形成产权组合。国有企业利用开放系统理论的思想,通过重组合并、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产上市等途径,不断推进机制体制创新,从国有独资公司到企业产权多样化,有利于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有利于形成多个投资主体相互制衡的产权结构,进而建立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礎。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实体。在工作实践中,产权多样化的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其经营决策因更容易听到不同的声音而更为理性,其管理因必须满足不同的股东要求而更加规范,其法人治理结构因各方股东的博弈而更容易科学严谨,外来资本的趋利性与合同契约关系也更有利于政企分开。调查发现,日本的大量企业产权十分分散,松下、日立、东芝、索尼、三洋、丰田等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仅有5%-7%,美国公司大股东占比虽然较大,但也往往与小股东并存,西方国家企业产权结构多样化的经验值得我们探索学习。

三、开放系统理论在企业组织制度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是指企业组织的基本规范,它规定企业的组织指挥系统,明确了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和协调关系,并规定各部门及其成员的职权和职责。完整的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有一个合理的组织机构,从而能保证企业决策的制定和执行;(2)有一个合理的职能体系,使人们有效地实现专业化分工和协作;(3)有一个有效的权利系统,使组织成员能够接受并执行管理者的决定。

发展必须开放,但开放不等于发展。一个发展的系统,在开放的同时,其子系统之间必须协同一体的工作,才能增强本系统的协同力。开放系统理论在企业组织制度中,可以应用在以下方面:

首先,应用于企业组织架构的优化重造。国有企业经常面临机构臃肿、相互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其中,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清是其最主要的原因。利用开放系统理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把企业看成一个开放的系统,以企业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为主线,来优化组织机构。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分析外部环境对企业的期望和需求;(2)列出企业实现战略必须执行的产品任务清单;(3)优化设置任务清单所必须的流程;(4)根据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设定组织的目标,指明努力方向;(5)通过改造流程和管理要素,解决组织存在的问题,重新确定组织并明确各部分的分界线;(6)确定子系统的组织。

其次,应用于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或单元之间的职责分工。企业内部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根本原因,是部门或单元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尽可能地选择最小的责任和最大的利益。利用开放系统理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把企业内部的每一个部门或单位也都看作成一个独立的组织,从外部环境对它的期望和需求入手,列出其必须执行的产品任务清单,明确其在企业一级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着重解决好其同兄弟部门的职责交叉矛盾问题,从而逐个明确每一个部门或单位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确定某一个部门的职责时,可以召集企业内部所有与其有关的部门和单位一起,共同讨论环境和目标战略对它的期望和需求,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综合研究制定,力求职责分工科学有效,提高协作效率。

四、开放系统理论在企业经营制度中的应用endprint

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的边界之外,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所有要素,包括:产品和服务市场,竞争者与行业环境,供应商,人力资源,金融资源,政府,经济,技术,社会文化,国际环境等。“适者生存”,企业只有首先满足环境需要,才能实现自我的不断发展。

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经营方针等经营制度时,应该运用开放系统理论充分研究内外部环境,在环境机会、自身能力及其变化中不断找到平衡点,谋取企业长足发展。例如,使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对内外部竞争环境的调查研究,将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等列举出来,进行全面、系统、准确地研究分析,选择目标市场,开拓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经营方针政策等。

五、开放系统理论在企业管理制度中的应用

1.用开放系统理论诠释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的渊源

企业文化是属管理哲学的范畴,涉及理念、信仰和自律等,是企业管理制度生存的环境和土壤。按照开放系统理论,企业制度建设应与企业文化建设相互融合,两者密不可分。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是“制度+文化”的结果;好的制度必须要有好的文化来滋养,好的文化必须要有好的制度来支撑。在一个激励机制不足、动力机制不健全的企业里,收入差距小、干好干坏一个样,难免职工会工作积极性不高,部门间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只有站在时代、战略的高度,使之相互匹配和融合,才能使企业产生强大竞争力和生命力。

2.开放系统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制度的问题诊断

好的制度能够使职工积极工作,不好的制度能够使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降低,甚至阻碍企业的发展。关于开放系统理论应用于企业制度问题诊断,推荐以下程序和方法:(1)将当前业绩与将来面对的经营环境相比较,找到差距;(2)通过企业文化和规范标准分析,来诊断企业运营中各种病症;(3)通过管理要素分析,了解企业文化的根源;(4)通过实际运营中体现的发展战略分析,确定影响管理要素的各种力量:(5)将公司实际运营中体现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环境要求相比较,确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3.应用开放系统理论促进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融合

企业规章制度要接地气,关键要融合企业文化:

首先,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制度建设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柱,要不断地将企业的价值观念、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企业文化灌输给企业员工,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一方面使员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不断从企业大家庭的环境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又不断反馈好的行为促使企业文化的落地和进一步提升。

其次,对制度的管理要严格。制度发布后,宣传要落实到位,遵循职工理解制度、接受制度、支持制度的客观规律,使遵守更具自觉性;制度的定期梳理、评价、修订、废除等要有专人管理,并确保执行中做到信赏必罚。

最后,要尽可能发挥环境的影响作用,而防止“过度管理”。组织理论告诉我们,群体和企业文化对个体的约束力更加自然和有效。激励和约束恰當,才能更好地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自发地工作和解决问题。管理制度中要尽可能多地使奖励措施,惩罚应尽可能地针对团体而非针对个人,以尽可能地激发集体荣誉感,发挥环境的影响作用。

当今世界,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瞬息万变,改革大潮风起云涌,企业所处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应用开放系统理论搞好企业制度建设,认清环境,适时调整企业行为,处理好各方面日新月异的错综复杂关系,促进企业与内外部环境有效融合,和谐发展,显得日益重要。endprint

猜你喜欢

制度创新经营管理企业文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电网企业经营管理法律风险分析及管控建议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处理好三大关系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电子政务: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