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数学学困生成因

2017-10-19陈端喜余正培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调查分析中学数学少数民族

陈端喜 余正培

【摘要】对雷山一中、二中、三中、永乐中学、西江中学的1258名学生调查及部分学生家长、数学教师的访谈。导致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在数学学习困难主要为自身因素、数学教学、家庭现状、社会因素四个方面。教师只有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形成自己教学风格,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平等对待学生,才能更好的推动教学改革。

【关键词】少数民族;雷山县;中学数学;学困生;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52-01

本次调查共收集问卷1300份,最后确定有效问卷为1258份,综合数据表明:这1258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占总人数的21.5%。有19.87%的学生成绩低于30分,有52.70%的学生在30分到60分(数学总分是150分)。52.1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数学成绩比较差,很不满意。具体分析如下。

1.家庭现状。①家长不能帮助子女数学学习占70.27%,其中有58.75%的家长知识文化低,29.49%的家长工作忙。②考试成绩不好时,52.31%父母会安慰并鼓励学生,有21.14%的家长觉得无可奈何,甚至有20.67%的家长采用斥责与打骂。

2.社会因素。①有91.18%学生对社会产生的新兴事物感兴趣。②有24.48%的学生知道网络游戏有害,但很难控制,有33.55%的学生觉得很有趣,可以充实生活。③有14.94%的学生使用手机玩游戏,45.15%的学生用手机来上网、聊天。

3、数学教学。①有47.38%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找学生谈话,有8.03%的学生认为老师对学困生关注少,有32.99%的学生不知道。②有27.19%的学生认为数学老师对教学工作非常积极、非常投入,有5.88%的学生不认同。③有52.06%的数学老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57.40%的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有互动、交流活动,有66.77%的老师会使用各种方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4.自身因素。①学生特别喜欢数学课的占18.36%。②老师讲的内容能完全听懂的学生有6.68%,有51.74%的学生基本听不懂。③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的有15.18%,有20.11%的学生不会也不问,直接抄同学作业。④有40.54%的学生觉得在数学课堂不快乐。⑤学生每天安排数学学习的有4.53%,有時安排的有35.93%,⑥有18.12%的学生有复习或预习的习惯,有20.75%的学生从来没有。

数学学困生的成因通过上述的调查分析发现,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是复杂的,有自己因素、有社会、家庭以及学校老师等方面的原因,但归结起来无非内外两种。

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大部分数学学困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数学课不感兴趣,甚至在课堂上睡觉、发呆、违反纪律,作业抄袭同学的。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看不清前途,没有远大的理想。

2.早期数学学习挫折、阴影影响。学困生数学考试成绩从小就考二十几、十几分、甚至几分,极易产生自卑心理,缺乏对数学的学习信心,从而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他们从对学习无兴趣开始,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够,时间久了导致基础太差,更加对学习失去信心,如此恶性循环,难以转化。

3.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效率低。大部分学困生在学习数学时没有安排时间进行课前预习、课后也不进行复习巩固,他们只会将课本上出现的概念、命题进行机械记忆,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

4.学困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欠缺。通过问卷分析发现,大多数数学的学困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下初中的数学学习,依然习惯性地依赖老师和部分成绩好的同学,不去主动进行独立思考和总结归纳,因而逐步形成了他们的的数学学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

5.学困生的学习意志薄弱和求知欲低。他们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或挫折,就会丧失信心。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的题目,甚至一听到是难题或看到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

外部原因

1.对教材的不适应。数学知识特点:由浅入深、由简而繁、逻辑性强。基于课改后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拓宽和加深,知识以及习题的解答难度加大,来自农村的学生对旅游线路设计、超市购物打折、装修铺设地板、储蓄利息计算等有关知识很陌生。

2.家长对子女数学学习认知肤浅。数学学困生的家长基本不能辅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时,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关注存在明显差异,有些家长从来不问学生的学习情况。他们文化程度普片比较低,想正确教育孩子,却心有余力而力不足。在外打工的父母只满足孩子有吃有住就行,对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更无暇顾及,还有就是家庭突发事件的发生等,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重创,心理出现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等,最终逐渐沦为学困。

3.教师素质、态度对学困生的影响因。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加工、制造学生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成长的过程。教师教学中的作用重在为学生提供成长环境、学习条件。数学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数学素质起决定作用,很多教师经常“严”面示人,缺乏幽默感,和学生缺少情感交流;还有一些教师上课采用“满堂灌”等老方法教学模式,学生主动参与课题的机会少,觉得课题没有意思;还有一些教师常把来自工作、生活、家庭等情绪带进课堂,甚至迁怒于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反感;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平等的对待学生,进而使得那些本身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得不到提高。

4.社会影响。人们认为学习数学没有用,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大量学困生都是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日夜思考如何才能将游戏通关,无心学习,从而造成学习水平的下滑。还有一部分学生将网络世界的对打搬到了现实世界,出现欺凌同学的现象。

总之,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调查、访谈,与学困生、家长的近距离接触,听到数学学困生的心声,发现了问题,分析出原因,为下一阶段研究转化学困生的对策以及在数学教学中加以实施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小敏.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王燕玲.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研究[D].聊城大学,2014.

[3]冯菀,王永侠,李军,蒲国安.少数民族数学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10).

作者简介:陈端喜,1987-10,男,苗族,贵州雷山,大学本科,教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数学教育学。

余正培,1979-10,男,苗族贵州雷山大学本科教务处主任,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数学教育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查分析中学数学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