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迪厄文化资本视角下的杜尚创作思维研究

2017-10-17鲍明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文化资本杜尚中产阶级

鲍明源

摘 要:文化资本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成为衡量一个社会个体或群体的文化情况的评鉴体系。不同的社会群体所占有的文化资本不一样,因为不同的场域,所具有的禀性也各不相同。杜尚的思维实际上代表了一种文化资本下的意识形态,但这种意识形态常常被妖魔化。而杜尚的相关问题在国内艺术教育领域内并未得到深挖,因此,通过对他相关的生平进行研究,他的创作思维与其所处阶级和文化资本间的关系更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关键词:杜尚;文化资本;创作思维;中产阶级

在西方艺术史中,杜尚是一个开拓者,也是一个不断反思和质疑的思想家,正因为有了独特的创作思维,杜尚的作品才会这样与众不同。那么,什么是杜尚的创作思维?这样的创作思维又是因为他的怎样的经历与所处的社会关系所形成的?具体到杜尚的艺术家身份,特定社会阶层的文化环境影响是必然的。

当代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 1930—2002)提出“文化资本”概念,他认为资本可以分为三大基本形态,分别是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关系资本。文化资本又可以细分为三大形态,即身体形态、客观形态和制度形态。“布迪厄认为,儿童在发展特定的思考方式,世界观或习性的社会化过程中,以其阶级地位为基础。习性的内化使他们终生都带着某种思想模式,在无意间流露出社会出身,不管他们的人生结局如何[1]。”

一、杜尚的文化资本

(一)中产阶级的文化资本

马克思在他的政治经济学著作里提出“中间阶级”概念,指那些在无产者和资本家之间还存在一部分占有少量生产资料的阶层,这些小生产者既当资本家又当工人,他们的生存环境与前两个阶级都不一样。中产阶层经济资本转化为文化资本之后,这些特定的文化资本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成长于这一环境的艺术家。他们生在安稳的家庭环境里,有着良好的教养方式,自由宽松的环境和优良的教育资源。中产阶级是自由的,他们的自由体现在选择的自由性上,在他们的文化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的条件上的情况是这样的,在经济上不缺钱但身心也不被管理钱财所绑架;文化上,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来研究任何他们想得到的文化,只要能够接受教育,文化资本的充裕度一部分是在教育上产生区别的。

在审美上,布迪厄发表议论说:“越高的社会阶层,用以评论的语言就愈加抽象;双手、劳苦和衰老就像寓言或象征,反映世界的普遍问题……在中性化和距离化的基础上,有关绘画﹑雕塑或文学的美学化参照,愈发熟练﹑多变和细致,这也是资产阶级社会所需求的,所表现的[2]。”明显地,中上层阶级更多地用抽象思维来思考问题,并且对于观念性和思想性有强烈的倾向。这就不难解释杜尚作品中存在强烈的观念因素以及他不断宏观而抽象地思考反美学和反“视网膜艺术”甚至艺术的权威性等问题。

(二)杜尚的文化资本状况

杜尚出生在法国诺曼底下属的一个小镇里,他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他的父亲叫欧仁·杜尚。在他出生时,父亲已经是当地镇上的一名公证人了,公证人是法国社会里非常受人尊敬的一个职业,主要处理镇上的经济事务﹑纠纷仲裁﹑法律事务、行政审批等公共事务。收入也很可观,财政比较自由的了,家产包括一套乡间别墅,属于标准的中产阶级。杜尚有两个哥哥,大哥叫加斯东,二哥叫雷蒙,他还有一个妹妹苏珊。欧仁和其他父亲一样,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为律师或者社会管理者,但当他的孩子们都决定学习艺术时,他还是选择了宽容。在杜尚的童年里,游戏是主要的事情,兄弟之间相处得非常融洽。当时的法国有1.5万个中等富裕偏上的家庭,每一个家庭都订阅那本著名的《自然》杂志。探索与游戏的意识始终存在于杜尚的思维中,游戏思维构建了杜尚的创作思维,并成为杜尚作品“嘲弄”的主要来源。

二、杜尚的创作思维

(一)怀疑

尼采说过:“思想极其深刻的人,即已认识到他们随时都可能存在于错误之中[3]。”杜尚的怀疑思维成了他创作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总是这样,因为我不相信,一点都不信。‘相信这个字也是个错字,就像‘裁判一樣,都是非常极端的,而世间却赖以为基石,我希望将来在月球上不会是这样的[4]。”他质疑美学判断标准的合法性,也质疑艺术创作是否能给人以自由,毕竟,他不热衷于宗教,也没有爱国主义,不愿被某种强大的外部意志所笼罩,正因为如此,他才选择了艺术这一行。但那时他以为艺术是可以不被任何人支配的,但事实是,艺术本身也被强大的精神所笼罩着,他以《下楼梯的裸女二号》参加了1912年的立体主义沙龙画展被拒绝之后终于发现,艺术也难逃一种固定的意志。因此自从那时起,他更不会相信任何事情了,也不会寄希望于社会。对艺术本身框架的质疑贯穿了他的一生。

(二)随机

杜尚热衷于嘲弄文字,因为文字本身就代表着确定的含义,在他的作品《三块终止的计量器》(Toris Stoppages-étalon)里用三根从空中飘落的绳子落在地上的形状来制造了三把歪曲的尺子,这本身就是杜尚对确定性的嘲弄,追求随机性和自然而然,也就同时否定了规则的权威。这种不确定性的表述在自人类有了逻辑开始就再也没有运用过,杜尚的意图不是说清楚作品的内容,而是在用不确定性来挑战那个存在了很长时间,甚至是束缚艺术的确定性的权威。在他的《绿盒子》里存放着他的创作草图和文字,其中有很多双关语出现。此外,在杜尚的绝大多数作品中,题目和图像的内容不仅不符合逻辑,就连标题和图像本身都很令人费解,就像谜语一样令人无法弄懂他到底想要表达什么。而实际上,杜尚就追求这种不确定性而打破常见文字表述的唯一性和确定性。从他早年在巴黎学习艺术时的一些作品,如《关于天堂的风景研究》(图1)、《穿黑袜的裸女》(图2)、《薄兰维勒教堂》(图3)、《窗前的男人》(图4)可以看出他不断变换绘画语言,没有什么固定的绘画风格。值得一提的是,杜尚在青年时期最喜爱的诗人都具有藐视主流和传统的风格,和他的《泉》一样具有嘲弄的性质。比如法国象征派诗人拉福格和马拉美(Stephane-Mallarme)杜尚喜爱马拉美浪漫又自由的诗歌风格,并且他的语言变化多端,象征性的词汇造成一种朦胧和令人费解的不确定性,这种自由的空间使杜尚觉得愉悦。endprint

(三)追求观念性和哲学性

在《请触摸》和《三块终止的计量器》里,杜尚作品的存在感和看点早已不是外在的形态,杜尚真正的关注点在于参观者的思想活动上。他只是想用自己的现成品打开欣赏对象思考和体验的阀门,并且在外部形态上完全去除传统意义上的视觉性转而完全追求观念性和理念意义。但这种意义并不明确,他的每件作品并不是在下定义,而是留给世界一个问号,在《巴黎的空气》里,他用一个封口的玻璃容器装了50毫升巴黎的空气带到美国。当巴黎的空气脱离了巴黎时,或者当巴黎的空气被装在容器里时,巴黎是不是也被密封起来了呢?这似乎是在提出一个哲学的命题,没有答案。

(四)去阶级化和去特殊化。

去阶级化主要体现在他对艺术长久以来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进行挑战,在他的意识中,没有什么是尊贵的,也没有什么是不尊贵的,这是他的中产阶级地位所致,中产阶级处在社会的中层,既不尊贵,也不卑贱,这是一个很容易产生平等观念的阶级,因为只有平衡和理智,自身的工作才能正常运转,强力意志和和偏见在实际工作中根本不起作用。杜尚在创作中实践了他的这一思维,把艺术品的物质因素平常化,把意义平常化,不谈论崇高的理想或者宏大的美,他选择了以游戏般心态对待艺术,于是就有了《泉》、《L.H.O.O.Q》(图5)。而去特殊化的思维则体现在作品中对美学概念的摧毁和涉及情色欲望的因素。传统美学将美定义为与众不同的和高于生活的,这就将艺术圈定了一个界限与常态世界隔离开。杜尚使用现成品等最常见的材料来创作作品,来打破美学的特殊化,这是一种表态。对于情色元素的涉及,比如《新娘,甚至被光棍剥光了衣服》《贞洁塞》《从处女到新娘的转变》《请触摸》。他认为性是全世界人都具有也都能读懂的一种东西,并且认为性的卑鄙和肮脏是因为人们故意将这种人人都做过的﹑常态化的东西搞的特殊化,他想要通过自己对性元素在作品中的常态化来回击性的被特殊化。

三、结语

中产阶级所特有的宽松自由稳定的家庭环境使杜尚享有了拥有质疑性和藐視权威的意识,以及接受过教育后特有的知识视野和抽象思维,家庭的教养方式培养出他优越而自信的心态。我们从杜尚作品内提炼出他的创作思维,这既可以借鉴于艺术成长中的自身创作,又可以从文化资源到思维再到作品形成一个体系来进行艺术教育活动。他所占有的文化资本促成了他善于质疑、追求观念、打破定见、自由思考的创作思维,并且说明了中产阶级家庭环境下成长的艺术家创作思维的共性。因此,不同社会阶层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审美取向与创作思维都各不相同,并明显具有群体性。

参考文献:

[1][2]维多利亚·D·亚历山大.艺术社会学[M].章浩,沈杨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287.

[3]赫伯特·曼纽什.怀疑论美学[M].古城里译.台北:商鼎文化,1992:32.

[4]谢碧娥.杜象:从反艺术到无艺术[M].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15.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资本杜尚中产阶级
恶搞杜尚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恶搞”杜尚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理性浸染:农村教育方向的回归
民族旅游村寨语言景观调查研究
“Economy”汉译名变迁的文化资本解读
文化资本视阈下英国绅士教育研究
看杜尚怎么玩艺术
杜尚: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