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梅县松光栋滑坡分析与防治措施

2017-10-17罗建林

西部资源 2017年4期
关键词:梅县防治措施滑坡

罗建林

摘要:根据《广东省梅县(含梅江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设计书》要求,梅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应选取一个典型地质灾害点进行勘查解剖分析;梅西镇崇化村松光栋滑坡灾害点影响人口多、财产大,故被选取为典型地质灾害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梅县;滑坡;稳定性;防治措施

1.滑坡区地质环境概况

1.1地貌与气候特征

滑坡区处于梅县区西部梅西镇,地貌上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滑坡区内最高点位于滑坡区北部,标高约234.04m,最低点位于东南部稻田,标高约176.04m,相对高差一般50m~60m,丘顶浑圆,丘坡起伏较大,自然坡角15°~30°,植被发育。

所属地梅州市梅县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干冷同期,易旱易涝。2012年,梅县区(含梅江区)年平均气温在20.9℃~22.0℃之间,多年平均气温21.2℃,年均无霜期306天,年平均日照2000小时,相对湿度78%。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季低温阴雨,倒春寒;5至6月间的龙舟水和夏秋间的台风雨;秋季寒露风和冬季霜冻等。根据梅县区气象局2003~2012年降雨量的监测资料,梅县(含梅江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366.7mm,

1.2地层岩性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结合本次钻探揭露资料,滑坡区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1.第四系粉质黏土;2.白垩系全风化砂岩;3.白垩系强风化砂岩;现分述如下:

1.2.1第四系含砾砂粉质黏土(Q)。黄色,红色,可塑一硬塑,稍湿,手摸具砂感,见少量砂岩颗粒,0m-0.30m见植物根须,岩芯短柱状,块状。层厚1.0m-3.10m,层底标高193.53m-221.21m。

1.2.2白垩系全风化砂岩(K)。铅灰色、灰黑色、棕黄色、红色,硬塑,稍湿,手摸有砂感,间杂少量强风化砂岩,见较多白色长石颗粒,岩芯短柱状,块状。层厚1.0m-3.10m,层底标高188.70m-219.17m。

1.2.3白垩系强风化砂岩(K)。铅灰色、灰黑色、棕黄色、红色,坚硬,问杂少量弱风化砂岩残块,岩芯短柱状,块状。层厚1.0m-3.10m,层顶标高188.70m-219.17m。

1.3地质构造

1.3.1工作区区域构造。工作区区域构造有:梅西一大坪断裂带、塘背断裂、石正圩断裂等。

(1)梅西一大坪断裂带。在滑坡点东北面,距离滑坡区约10km,断裂总长约18km,走向NW,倾向NE,总体倾角60°,构造由破碎带组成,沿线岩层破坏严重,破碎角砾岩发育,区内主要切划Kh、Ky、Jz、Zhl、JKG等地层。

(2)塘背断裂。分布于滑坡点南面,距离滑坡点约3km,断裂总长约18km,走向NE,倾向SE,总体倾角75°,构造由破碎带组成,沿线岩层破坏严重,破碎角砾岩发育,区内主要切割Kh、Kg、Jz、JKG等地层。

(3)石正圩断裂带。分布于滑坡点西面,距离滑坡点约8km,断裂总长约17km,走向NW,倾向NE,总体倾角75°,正断层。受后期断层切割明显,断层两侧岩层挤压强裂,断层角砾发育,区内切割Pq-g、zb、Kh、Cd-z、Kg地层。

1.3.2工作区地质构造。工程地质调查表明:滑坡区内岩石局部出露,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岩性为红色砂岩,产状基本稳定,局部岩层发生扭转,但变化不大,滑坡区岩层产状为:158°~165°35°~42°。滑坡区地质构造主要为岩石节理、裂隙发育,据工程地质调查,岩石节理裂隙以剪切裂隙为主,裂隙一般间距<1m,除地表因风化作用不均匀有泥质充填外,其余多呈半张开~微闭合状态,透水性弱。主要裂隙有二组,一组节理产状为:315°~334°43°~55°,另一组节理产状为:79°~86°57°~68°两组节理裂隙常呈“x”型,将岩体切割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岩块或岩屑,破坏了岩体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对滑坡区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

1.4水文地质条件

滑坡区地表水体为坡脚的小溪流、鱼塘和泉眼,常年有水。滑坡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土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富水性一般,受大气降水补给,其排泄通道为流经调查区的小河。

2.滑坡形态与成因分析

2.1滑坡形态

滑坡平面上呈圈椅状,后缘山坡坡顶下方见一滑坡裂缝,呈弧形展布,不连续,长约130m,为新近产生的拉张裂隙带;山坡坡脚为开挖的人工边坡,2012年5月發生过滑坡;主滑方向为80°。滑坡平面呈宽短扇形,纵向上呈半圆形。滑坡体前缘人工边坡坡脚标高约1m,后缘裂缝顶部标高223m,纵向长度约80m。滑坡区地表密集发育大量拉张裂缝,这些拉张裂缝走向大多呈SN走向,缝宽3cm~12cm不等,延伸长度5m~30m不等。

2.2成因分析

2.2.1构造与节理成因。滑坡区周边有多条区域构造通过,受构造活动影响,滑坡区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石节理裂隙以剪切裂隙为主,裂隙一般间距<1m,除地表因风化作用不均匀有泥质充填外,其余多呈半张开~微闭合状态,透水性弱。主要裂隙有二组,一组节理产状为:315°~334°43°~55°,另一组节理产状为:79°~86°57°~68°,两组节理裂隙常呈“x”型,将岩体切割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岩块或岩屑,破坏了岩体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对滑坡区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

2.2.2岩性原因。滑坡区表层为粉质黏土,出露岩石为白垩系砂岩,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倾向与坡向相近,在暴雨、多雨期间表层土体易饱水失稳,沿全风化或强风化岩面发生滑坡。

2.2.3水文成因。(1)地表水。本滑坡处于倾向单一的自然斜坡地带,区内低洼地有一条小河流经本区,常年流水;另外有4口小鱼塘;滑坡左侧坡脚有一泉眼,水量常年不变;(2)地下水。受地表岩性(以砂岩风化土为主,属相对隔水层)及地形地貌(中部核心区临空、坡陡)控制,大气降水多以地表径流形式排出区外,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滑坡区纵向岩土层组合自上而下为:粉质黏土(透水层),全风化砂岩(隔水层)。因此,滑坡区在长期降雨条件下,在滑带附近形成局部上层滞水,上部土体至滑带土层间可形成较为稳定的地下水赋存带,对滑坡的稳定极为不利。endprint

2.2.4地貌与降雨因素。滑坡区为-u型山谷,有较大的集雨面积,降雨期间雨水往低洼处汇集,容易导致山谷表层土体饱水失重,沿土岩界面或强风化与全风化界面发生滑移,从而导致滑坡发生。滑坡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366.7mm,特别是4月~9月,为当地的雨季;而松光栋滑坡正是在5、6月暴雨期间发生,所以说,降雨为滑坡发生的重要条件。

2.2.4人为原因。滑坡区紧邻村庄,坡脚距离房屋1m~2m,坡脚大部开挖为人工边坡,坡高3m-7m,坡度45°~55°,而且几乎无任何护坡措施。

3.滑坡的工程地质分析

3.1滑面分析

通过工程物探勘查及钻孔揭露,综合确定本滑坡为浅层土质滑坡,发育一条不规则滑带,主要位于表层粉质黏土与全风化砂岩接触面。滑带的组成物质主要为可塑状黏土,黄色,多呈潮湿状,滑体前缘人工边坡泉水渗出部位滑带呈饱和状,土体呈层纹状或鳞片状,产状基本与坡面面平行。滑带面波速度95m/s-195m/s。滑床岩性为全风化砂岩,硬塑,黄色。面波速度大于210m/s。

3.2稳定性分析

野外勘察表明,本滑坡滑动面基本贯通、特征明显,滑坡区地表拉张裂缝发育,滑体土沿滑带位移明显,并有渗冒浑水等异常现象,滑坡后缘形成明显的滑壁,滑坡前缘已形成明显的剪出口并持续位移。综合以上各种条件,宏观判断该滑坡处于临界状态一欠稳定状态。

选择平行于滑坡主滑方向的典型剖面2-2进行计算4.2.2计算方法及公式,本滑坡为折线形滑动面,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计算公式采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综合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在天然状態条件下处于欠稳定一基本稳定状态。雨季饱水后处于不稳定状态,随时可能下滑造成灾害。

4.防治措施

本滑坡治理应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稳定性影响因素来综合考虑,并应贯彻以下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与长期监测相结合;支挡工程与排水工程相结合。

主要防治措施有1.支挡工程;2.排水工程;3.监测系统;4.搬迁避让。

5.结束语

从本滑坡形态、成因分析可知,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条件是其产生的主导因素,气候及水文条件是本滑坡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类工程活动是本滑坡诱发的诱发因素。endprint

猜你喜欢

梅县防治措施滑坡
梅县区客家门神画展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梅花知音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基于Fluent的滑坡入水过程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