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骑入未来

2017-10-13史蒂芬·史密斯刘煦皎

海外文摘 2017年10期
关键词:瓦尔特电动车电动

史蒂芬·史密斯++刘煦皎

长期以来被视为老年人代步工具的自行车,经过智能化改良已成功吸引了大批都市青年。这种新型的智能自行车正在逐步改变各大城市中心区域的面貌。

我尝试了各种办法,无论是和远在台湾的开发人员联系还是和来自阿姆斯特丹的工程师交流,始终都没有办法给“瓦尔特”自由。智能手机程序总是无法和这台被锁在地下室里的智能自行车连接起来,虽然在理论上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操作:蓝牙搜索“瓦尔特”、连接设备、点击解锁按钮,瓦尔特车杠上那个笨重的车锁便会被打开。身在柏林的店长认为,这应该是之前试用瓦尔特的那些年轻人在操作网络连接时胡乱操作的结果。

这辆由万莫夫公司生产的Electrified S型智能自行车售价至少2800欧元,轻便、快速又结实,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操作,内置全球定位系统能有效防止被盗。这辆革命性的先锋型车辆在柏林这座踩刹车远比踩油门频繁许多的城市,比任何一辆四轮机动车都更适合被当作代步工具使用。

万莫夫公司的经理显然并不很在意车上的这些小毛小病。这台问世不久的新车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传达一条信息:快看,这是智能自行车2.0!时髦又新颖,适合每个人,可不再是爷爷奶奶骑的那种老式自行车啦!

在过去的一年,德国共销售了约60.5万辆智能自行车,相比2015年增加了13%,这样的增长势不可挡。德国自行车产业协会认为这一市场份额将逐渐扩大至30%,协会会长乔治·洪克博甚至认为,3年之后,德国销售的自行车中约有一半将是电动型的,同时消费者也会越来越年轻化。5年前,电动自行车的购买者平均年龄约为60岁,而现在已经下降到40至45岁的范围内了。

这场自行车革命正改变着整个城市的面貌。在哥本哈根、阿姆斯特丹等城市,诸多变化已经有目共睹。无论是电动还是纯人力的自行车,都已开始替代汽车成为人们首选的交通工具。快速自行车道直指城市中心,上下班高峰时繁忙的车队看起来像是鱼群一般。人们离开铁皮箱子似的汽车,感受着户外的自在,汇集成热闹的自行车队。成百上千的骑车人定期聚集在大都市中,参加“自行车临界量”之旅,用行动来呼吁将房屋之间的公共道路还给所有人,而不是让汽车霸占着大路,只在两侧划出狭窄的小道分给行人和自行车使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骑车出行。如今,这群人里又出现了一个团体,他们钟爱骑车的舒适,却不想耗费太多体力。“尝试过智能自行车的人,都会希望在未来继续享受这种感觉。” 洪克博说道。对于自行车产业协会来说,他们唯一需要做到的,只是让年轻、健康的人们放弃对电动自行车抱持的固有偏見,生产商们为此不遗余力。相比发展空间早已面临巨大局限的汽车制造商来说,自行车的发展仍然充满了可能性。每一季,市场上都会出现许多创新产品,吸引越来越多的使用者。但自行车硬件的发展往往落后于软件和设计的革新。

一直以来,偷盗风险是这类车辆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人们必须给这种昂贵的自行车找到合适的停放点。周末骑着去一趟林间小路自然不成问题,但日常骑去酒吧或者超市,似乎都找不到很安全的地方停放。对于一辆售价超过2000欧元的自行车来说,风险实在太大。虽然“瓦尔特”的安全系统出了小小的毛病,但不得不承认,万莫夫公司确实是自行车安全设备领域的先驱,它在近年推出的产品广为普及。人们只需要通过软件就能查看已经上锁的车辆是否还完好地停靠在原地。一旦被人偷走,也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追踪。万莫夫这样的公司还设有专门的团队负责追回车辆。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使得电动自行车实现了高级轿车才拥有的功能。嗨百客公司生产的自行车一旦遇到事故,就会立刻发出警报。如果损伤严重无法继续行驶,则会向先前设置好的紧急联系人拨去求救电话并共享事故发生地点信息。同时,全球定位系统记录的所有数据都能够直接共享至社交网络。在真正投入市场之前,电动自行车上使用的制动防抱死系统即可被正式激活,它能够防止发生车轮受阻停转,将骑车人甩出车辆的事故。

至于人们是否真的需要这项功能,那就另当别论了。重要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如何让自己的产品变得独一无二、值得拥有。总之所有的自行车设计师都有同一个使命:让人们看到这辆车的时候,不会去联想到穿着土气的骑车人。他们设计的是自行车,想的却是智能手机,并借此打开一个史无前例的全新市场。

迄今为止,德国自行车及零配件市场年销售额约50亿欧元。随着智能自行车的迅速发展,这一产业有望成为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电动自行车生产商们挣下第一桶金靠的还是一群年龄渐长、不想出力骑车的消费者,但此后的消费群应该就要转向那些不希望大汗淋漓骑车去开会的职场人士了。

这样的一群消费者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自己的外表,因此越来越多的电动自行车开始着重设计,努力隐藏起自己的电力驱动部分。传统的金属焊接架构带来些许复古观感,但一些配件,例如艾普勒公司设计的“蓝莓小姐”型自行车上所使用的圆盘轧,又在告诉人们,这辆车已经不是30年前妈妈骑的那辆了。

总而言之,在自行车车杠上挂一个巨大的充电电池,前轮上再绑一个煎锅大小的马达的时代已经过去。唯一还需要再绑上的,不过是智能手机而已。作为最重要的一项连接人和车辆的媒介,它们的地位同自行车座垫一样重要。可必公司为自行车特制了一款可以装在车把上的智能手机底座,手机里的应用不仅能准确预报数分钟之后即将发生的降雨,还能充当指引方向的导航设备。车把上还有一个类似门铃开关的按钮,连接着电话免提装置。“这是全新的骑车体验。”位于法兰克福的可必公司工作人员说道。

城市里几乎所有道路都被电动自行车快速占领了。“电动车在交通工具中的使用占比越来越高。”这一点也得到了包括保时捷前总裁文德林·魏德金在内的汽车行业人员的认同。电动车正在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地,“因为它们的功能与客户的需求完全相符。”智能电动车可以毫不费力地加速到交通法规允许的25公里时速这一上限。而这一时速在法兰克福、慕尼黑或是柏林的道路上本就难以实现。在有些特定型号的电动车上,人们还可以通过菜单设置所在地区,例如点击“美国”之后,车辆的最大速度就能够达到当地交规设定的电动车32公里每小时的限速。对于常见的马达品牌,例如市场领先的博世系列,网上还有教程指导人们去关闭“限速”这一功能。当然,通过合法途径,人们也可以骑得更快。所谓的S系列电动车就有超乎寻常的强劲马力,时速能够达到45公里,当然这需要额外购买保险,并且必须在机动车道上行驶。相比之下,驾驶汽车依然有两大优势:不怕淋雨——非常实际;可以放行李——大多情况下并不需要。然而市场上早已有了配备额外空间放置物品,或者带有儿童座椅的电动车。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这样的电动车完全可以当作第二辆汽车来使用。

仅在哥本哈根一个城市,就有至少7000辆尼沃拉牌可载重电动车正穿梭在大街小巷。勃兰登堡州的电动车品牌海森贝格家的CD1型货运电动车最多能够装载23公斤的物品,同时利用博世马达的强劲动力达到75牛米的最大扭矩——这完全达到了二戰后德国大众生产的甲壳虫1200型汽车所具备的30马力的水平,而德国当年正是借助这款车进入了汽车大国行列。当然,CD1型电动车最低高达6000欧元的售价也的确逼近了真正的小汽车。

新式电动自行车如同汽车般畅销:消费者坐在电脑前选择需要的参数配置,之后量身定做好的电动车便会被快递到身边。货运自行车品牌“都市箭族”称它家的产品为“家用小马车”,从儿童安全座椅适配器到车辆加座,它家的产品清单几乎囊括了所有产品。箭族的基本概念是,让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将不同的产品自行组合使用,最终,组合出来的产品不仅更有智慧,更加灵活,也更显时尚。而这也正是该品牌消费者的特点。不仅宝马敞篷车或雷诺面包车会透露出各自车主的个性,电动自行车也是它们主人性格的体现,是他们想对周围环境传达的理念。那些骑着老式笨重货运自行车的人,总会让别人联想到冒冒失失骑车送信的邮差。而骑着尼沃拉牌货运自行车的人,看上去更像是会在车篓里放一盒自制小饼干的文艺青年。不同的车子传达了不同的信息,但总的趋势终归一致,那就是开汽车出行不再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无论是骑上普通自行车还是电动自行车,人们都明显感觉到了一种顺应潮流的不可阻挡之势。事实也的确如此,人们正在亲历着一场巨大变迁。仅仅是一两代人之前,自行车还被视为孩童、青少年、穷人和没有驾照的酒鬼们的专用代步工具。一旦有能力去开汽车或者哪怕能骑上冒着臭烟的二冲程摩托车,他们都会立刻抛弃自行车。

今年6月,距离巴登地区的发明家卡尔·冯·德莱斯男爵第一次骑上人力助跑型两轮车,在曼海姆的大马路上向着小镇施韦青根行进,已经过去了整整200年。但这最初的构想看起来仍然充满了革命性。两个轮子并成一条线,像溜冰时一样靠身体的力量保持平衡,通过这样绝妙的方法使人成为了机器的马达,既不需要燃料,也不制造废气。

在曼海姆举办的一场两百周年纪念展上,人们可以回顾自行车的历史。它从19世纪富裕家庭的高级运动设备,演变成20世纪上班族的代步工具,之后在五六十年代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又几乎被完全边缘化。当时看来理所应当的局面,现在想来似乎是历史的一个玩笑。“有的汽车发动机早就已经老化没法再用了,自行车却依旧是人们重要的出行工具。”展览的设计方托马斯·科赦解释道。

想要在城市中立足,汽车不得不经历一场革新,唯一可行的途径便是大力发展电动汽车,而这却是两轮自行车早已实现的发展。自行车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互动,和人们所追求的时尚感前所未有地契合。人们早已将之视为自由的象征、冲破阶级的工具,使人开心,让人苗条。新型电动车更是让骑车变得只有乐趣,没有劳累,真正实现了骑行的便利,同时也保留了自行车原有的所有优势。

当然,如果一切顺利就最好了。智能电动车可能遇到的问题确实比那些不受软件控制的自行车要多。如果地下室里的“瓦尔特”用的只是普通车锁,那么只需一把金属钥匙就能打开。然而此刻,无论怎么关机、重启,智能手机里的应用软件就是没有办法打开车锁。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门铃突然响起。“万莫夫公司派我来的,”一个年轻的女声从对讲设备中传来,“我来看看‘瓦尔特出了什么问题。”她提着一个建材城的袋子,里面装着一把崭新的断线钳。或许这一切正是大型革命的典型特征:它的成功总要经历一些曲折和难堪。

猜你喜欢

瓦尔特电动车电动
新车队
为爱在一起
电动车新贵
《面纱》:博弈到最后,“死的却是狗”
他是我朋友
他是我的朋友
电动漂移板:让人人都是钢铁侠等
警用电动车
电动橡皮擦
电动高速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