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德镇瓷录

2017-10-09陈海澄

景德镇陶瓷 2017年4期
关键词:青花

陈海澄

第二章 圆 器

利坯 一人打粗,一人修坯。打粗的工序是:①定位,将坯覆置在利脑上,肩部不歪斜晃动,便是定死了位。②切泥,将刀从坯底中心切下,使之成为凹锥形。③倒能,将刀放斜成45度角,切去坯底的一部份。④匝,将刀垂直,从近肩部匝进。⑤平泥,削去肩部的泥。⑥扯泥,从肩部一直往口沿削去。⑦剿口沿,利脑画有墨线,剿至目视到墨线为止,再将坯仰置在利脑上,将口沿修平。⑧擦沿,将刀在口沿内侧轻轻拖上一圈,使口沿成圆状,此为半个动作。最后将芒杆制成的丁字形的吊机量内深,如果超过,再修削少许。打了粗的坯叫单板坯,由刹合坯工管理。修坯:①将汤了釉的坯覆置在利脑上,先邋一笔水,以湿润表面。②匝,将刀垂直,修削底足外层。③打半刀,修削口沿外壁。④平泥,修肩部。⑤扯泥,从肩部修到口沿。这两刀的操作方法与打粗相同,但刀法缜密,速度较慢,使表面平滑而不露刀痕。⑥批肩,用刀在底与肩之间轻轻拖一刀,使积尘除净。坯的外观美,全靠这一脚,所以利坯工在圆器业中是至关重要的工种。修过的坯叫修坯,由刹合坯工管理。

不论打粗还是修坯,都要将坯削去一层皮,因此得绰号为“虾公”。

刹合坯 是工序最繁杂的一脚。①邋内水,用水笔洗去打粗后坯内的灰尘。②汤釉,左手握坯底足,右手握汤釉盏,舀满釉,对准坯内中心浇去,连续二次,使釉液向四周迸流。接着旋转,甩出坯内积釉。汤了釉的坯叫过伕坯,由利坯工管理。后各脚必须当天完成其板数,故名“过伕”。③邋外水,用水笔洗去利坯工修削后坯外的灰尘。④蘸釉,右手握蘸釉钩,左手姆指在坯外,其余四指在坯内,将坯侧着抬起,蘸釉钩顶着坯底心,往釉桶中连蘸二次。蘸了釉的坯叫蘸釉坯,由剐坯工管理。⑤促釉,左手握剐了底足的坯,右手握促釉筒约舀半筒釉,倒进坯底足,左手立即旋转,数转后,将釉倒出,再用水笔揩去足坝上的积釉。促了釉的坯按规定数量重叠好,叫重坯,也叫下窑坯,至此,坯的制作过程全部完成,待管事工验收记帐。⑥打箍,如果是青花或玲珑,邋了内水之后打内箍,邋了外水之后打外箍。均在陶车上进行。如果是普通脱胎或二白釉,则在蘸了釉之后打箍。⑦合(gě割)釉,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要根据品种和烧成窑位进行配方,釉水好与否,是瓷器外观质量的关键。程序是:先由打杂工将淘好的釉与釉灰搅成稀糊状,刹合坯工用泥锅计数,将釉液和釉灰按比例配制,由打杂工挑着倒进釉缸,再由刹合坯工重新搅和待用。

由于刹合坯工过手的坯是其他工种的5至6倍,所以操作速度要快,连走路都是小跑步,故得绰号为“马”。

剐坯 坐东朝西,操作也有七个半动作。①切泥,将蘸了釉的坯覆置在利脑上。定死位后,用方刀将厚厚的底足切薄至1厘米左右。②取釉,用三角刀将外沿口的釉削去(半个动作)。③雕泥,用三角刀从中心往边沿雕去泥层。④隔坝子,姆指和食指拿着三角刀,无名指和小指护着外壁,刀垂直往外剐去。⑤铲泥(也叫耙泥),用方刀将内空积泥铲掉。⑥闭泥,将方刀垂直,将内空修平。⑦邋水,用小水笔洗去内空粉尘。要求内空稍微过肩,坝子口沿要圆,中心微凸,有“灯草坝,甑皮底”之说。剐好的坯等待促釉,由刹合坯工管理。

由于剐坯工是将坯底剐成圆洞状,被比作钻土的“土狗子”(一种昆虫)。

雕坯 主要是雕青花玲珑眼。方法是将篾折成八角形,再用布伞骨打成的尖刀,先雕圆眼,再雕米粒状眼。还有削垮和捏垮:将大盘的口沿削成八瓣半圆形,使之呈荷叶状,削了垮的盘子叫荷叶盘;将利坯工利好后的马蹄饭贝托子,用水笔分数次湿润其口沿,当湿润到可捏塑时,按四个方向将坯口沿向内捏进去,使之呈荷叶状,捏了垮的托子叫荷叶托。

装坯 分装大器和装小器两种。装大器的品种有满尺、七五寸、灰可器、二白釉、四大器等。装坯码头设在窑屋的落里,每天要从坯房里佗坯到窑里去。方法是,双肩各佗一条,穿街走巷时,要注意来往行人,转弯抹角时,要先打招呼,以免来人撞在坯上。装坯程序是:①整理匣钵。②用渣饼扒去匣钵内的积存物,抓一把新渣,用瓷质拿推压实。③将坯放在渣饼上,用吊线横托渣饼底部,吊进匣钵。④装完一手匣钵后,用高岭土浆液画一长直线,并画一标记。灰可器不用渣饼,直接放在渣上。另外,要负责开窑。

装小器的品种主要是脱胎、饭贝、酒令盅等。装坯码头设在坯房大门附近。程序是:①从窑里将空匣钵挑到坯房。②整理匣钵。③用筅帚扫去匣钵内的积存物。再抓新渣放入匣内,渣上放渣饼。④将坯一只只地放在渣饼上,坯与坯靠紧。如罗汉汤碗,一浅匣钵装4只,空隙处装缸盅,这叫“插拉”。⑤装完一手匣钵,用高岭液画两条弧线,再用标志本窑户招牌的棕印盖上印。⑥将装好坯的两手匣钵挑到窑里去。⑦每数天到匣钵厂挑土匣一次,到窑里空烧,叫镀匣。⑧开窑。

由于装坯工是负重劳动,被比作“骆驼”。

伙佬 也叫挑担,主要任务是做饭和挑杂物。凌晨做饭,做好后装进饭桶,另用吊桶装热水送到坯房,为坯工洗脸用。中午光送饭。晚饭不送,由坯工将中午的剩饭自己炒热吃,如不够,由打杂工补领。挑杂物的主要项目有:①窑户家中的生活用水。②米和燃料。③开窑时挑瓷器。④到河下挑瓷土进坯房,并码成方堆。⑤如果窑户是经营灰可器或二白釉等,定时到匣钵厂挑土匣进窑镀匣。

由于伙佬在厨房工作为主,被称作“灶鸡”(亦名灶马,昆虫)。

管事 生产管理人员。主要工作有:①开窑。②选瓷,将瓷器选定为提青、正色、次色、脚货、炭山等等级。③将带有普遍性的犯有毛病的瓷器送到坯房,与工人研究原因。④记帐,一是每天到坯房记过了架的重坯帐。二是卖出瓷器和购进生产原料、用品帐。三是工人工资的计算和发放。⑤購买生产用品。

管事工是各工种中唯一的知识分子,老板和工人都称他为先生。由于他总是为老板说话,工人在背地都叫他“端筲箕”(拍马屁)的。endprint

打大槌 窑户家中学管事的徒工。除学习管事范围内的事情外,还要打扫卫生、烧水做菜等杂事。

擂料 专门擂细青花料的人。

还有一个重要的工种为画坯工,他们绘制的青花瓷和青花玲珑瓷,是景德镇的二大名瓷。工艺特点如下:

用青花装饰的分细瓷和粗瓷。细瓷为圆器业的脱胎,琢器业的粉定和大件;粗瓷为圆器业的灰可器、四大器、满尺等;琢器业的淡描、描坛、粗汤匙等。细瓷画面细腻,纹样多,有人物、山水、花鸟和图案,成瓷后,蓝白相映,犹如国画中的水墨画。程序有起稿作图、描图、摩图、描线、混水等,技巧性很高。

粗瓷画面粗犷,笔调简单,形式固定,画坯时,不需起稿和描图,直接描线和混水。画坯工有自己的行会组织,可以在圆琢二业中工作。不过,学画细瓷的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适应题材变化,经过数年的经验积累,会创作出顾客需要的画面。相对而言,画粗瓷较为容易,但数量多,任务重。

工具. ①画笔共有画笔、写画笔、调料笔、混水笔、中羊毫、小羊毫等多种。②修刀,布伞骨制成,一端呈三角尖形,一端呈平行,刻划花草和修补画面用。③料碟,三寸瓷碟,盛装青花料和黄篾灰。④托坯毡,用丝绵或棉花制成,形如手帕,用来托坯,以防画面被碾伤或磨损。⑤混水碗,即大碗,内放汤匙,盛装混水料。⑥压子,瓷制品,形如荸荠,用来摩图。

调料品 ①甘油,性柔而粘,和入料中,能增强画笔柔润度,使坯吸收水份缓慢,混水时,能保持线条的牢固度而不致晕散。②蜂蜜水,性能与甘油同。③茶汁,以粗茶泡成,不宜过浓,调合料水,能增强浓柔度,并不易沉淀,混水时,能减少料水的流动。

起稿作图 用淡墨或黄篾烧成的灰在坯上作画,经修改定稿后,用浓重的黄篾灰再行描绘,然后用棉纸或拖胶毛边纸剪成与器型相似的形状,轻轻按在坯胎上,再用压子或指甲轻轻在纸背摩擦,使图印在纸上。

描图和摩图 用黄篾灰或珠明料在印痕的图纸上再行描绘。干后,将图纸附在坯上,用压子或指甲轻轻摩擦,使一定数量的坯上出现描绘痕迹。后来艺人们加以改进,用蜡纸描图。方法是:用针沿图样线条刺穿,再用棉花蘸黄蔑灰或珠明料干粉,在纸背轻轻刷抹,料粉从针孔落到坯上,形成小细点连接的图样。

描线 青花料是矿物质粉末,没有粘性,与水调合后容易沉淀。同时,泥坯吸水力强,所以,描线时动作要速成而有力。为达到这一点,要注意四项工作。①在三寸小碟中,用浓料作坝,一边盛水,一边盛料,以便调合。②调料时加入甘油或蜂蜜数滴,使料性滑润。③蘸料时,饱含一笔,为防止画坯时滴落,可仰笔将笔杆往桌上轻轻敲击,使料深含在笔头后端,画坯时会延长滴料时间。④用中锋法,运笔缓慢均匀,使线条挺劲有力。中途不得停笔,要求粗细一致,厚薄相当,能看到线条两边凸起,中间有一线凹糟。

混水 ①根据不同的深浅,将料水分五色,即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②调料时,先用少许水调匀,然后冲入开水,用汤匙搅动,见有泡沫泛起,料才算调熟。静止澄清后,将上面的清水倒掉,剩下的浓料,与较浓的冷茶汁混合,用混水笔调匀。③混水时,不时地用汤匙从水底充分搅动。④笔头上饱含料水,运笔需从左到右,一经下笔,料水即迅速下流,这时要顺着水头很快混下去,混完一块面积后,将笔头倒侧,把坯上多余的料水吸去,叫“收水”。中途忌停滞,不能来回添补,要一气呵成,否则料色不匀,造成“积料”的毛病。⑤注意泥坯的性质。坯胎厚,吸水量多,笔可多含料水,混水速度可慢。坯胎薄,吸水量少,混水速度要快。圆器坯胎经过印坯工的拍打,分子结构紧密,吸水慢,混水速度可稍慢。琢器坯胎未经拍打,或注浆成型,分子结构松散,吸水快,混水速度要加快。

灰可器、四大器和描坛等粗瓷,画面多为写意画,不要求有挺劲有力的线条,故而也无有在线条组成的面积内混水。它的特点是:用中羊毫或小羊毫在坯胎上画完一个纹饰,再用混水笔在其空隙处混(画)另一个纹饰,使两者合为一体。灰可器的茶花与枝蔓是这样,描坛的双喜字与花枝也是这样。

青花绘画方面又分为四种。

白地青花 在装饰形象的轮廊线内混水,轮廊线外不混水,利用白地衬托出青色装饰。特点是以白托青,以虚托实,对比明显,形象清晰。

青地白花 这和白地青花相反,在装饰形象的轮廓线内不混水,而是在轮廊线外的空白处全部混水,形成青地白花—白花为装饰形象,琢器中的珠宝坛和中等花瓶常用此种手法,画面又多为梅花。特点是以青为虚,以白为实,以暗托亮,于浓重中显其素洁。

白描青花 也叫青花白描,只用青花料勾线而不混水。如画面的人物以粗浓线画成,后面景物以淡线铺排。特点是利用线的浓淡、虚实、疏密、粗细、长短、强弱、刚柔、曲直等的变化,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

青花玲珑 这是与坯胎镂空相结合的装饰手法。还有与称作半刀泥的刻花相结合的装饰手法等等⑵ 。四 品种与行业

圆器产品总的说来只有碗、盘、盅、碟四类,但细细分开,却不下百余种。就瓷质而言,有粗有细,有厚有薄;就规格而言,大到品碗,小到酒令盅;就造型而言,有大肚形、直统形、斗笠形、喇叭形和锅形;就装饰而言,有白胎、紫金、青花和青花玲珑,等等。每一种瓷质、规格、造型和装饰的品种,几乎都是一个行业,也就是说,每一个行业,只生产其中一个类型。而每一个类型,其原料、工艺、工种、烧成温度以及行规诸方面都稍有差异。

(一)灰可器

灰可器是景德镇历史最为久远而延续时间最长的碗类品种之一。据传,是安徽人在浮梁瑶里设窑时创造的品种。

灰可器呈深锅形,内外布满青花,青翠欲滴,以物美价廉而深受各地群众喜爱,尤其在农村,几乎无家不有。原因有两点:一是原料要求不高,都是采用本地区所产的泥料和釉料;二是适应槎窑烧炼,槎窑的燃料为槎柴,生于满山遍野,年年有取,十分便宜。在乾隆年间,灰可器月产量达100万筒,占景德镇日用瓷的五分之二。后来柴窑兴起,槎窑减少,一部份转入柴窑去烧炼,产量日有所减。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恢復到近200处,月产量达50万筒。解放后,人们对瓷器的花色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窑炉的更新改造,到60年代中期,槎窑逐渐绝迹,灰可器这个品种也随之消失了。endprint

灰可器的辉煌时期,不仅产量多,而且有适应不同阶层人士需求的品种。一类称“店货”,原料不仅不用余土和捡渣,而且掺用南港瓷土和瑶里釉果,画面用珠明料,瓷胎细腻,花色青翠,行销邻国和国内大城市,有“搬过山”之说。二类称灰器,原料稍逊于店货。三类称行可器,又叫“叶老鼠”,原料又次之。因它可上升为灰器,下可降为可器,故名。四类称外可器,也就是渣器,原料掺用较多的余土和捡渣。细瓷发展以后,“店货”也就不再生产了,只有灰器和可器了,所以合称“灰可器”。由于可器用较多的捡渣为原料,也泛称“渣胎碗”。

灰可器生产四种规格的产品,如下表。(单位:厘米)

灰可器不仅品种古老,它的生产方式也古老,在坯房布局、工匠作业形式以及成品等级的划分,都保留了古老的传统。如坯房,它没有泥房,也不设三只一副的淘泥桶,而是在紧靠驳墈南侧,设阶梯形泥塘两口。第一口叫淘泥塘,四方形,边长1.2米,高1.2米,内深0.5米。第二口叫屯泥池,设在紧靠陶泥塘西侧,长方形,长3米,宽0.8米,高0.8米,内深0.6米。再在第三间正间前方地下设泥窖一口,长方形,长2米,宽1.5米,深2米。淘泥塘与屯泥池有闸伐相通,屯泥池与地窖有地下涵洞相连。

打杂工淘泥时,将余土、捡渣、下脚料倒入淘泥塘,用渣耙搅动,沉淀片刻后打开闸门,稀泥浆流入屯泥池。第二程序叫“打窖”,即屯泥池中的泥浆积聚到一定容量时,舀出上面清水,用渣耙搅动,打开涵洞口,用筛过滤,糊状泥浆流入泥窖,再按比例将余干不子和石头口高岭土打碎投入其中,稀释后,再倒入利坯和剐坯下来的泥屑,此时,打杂工将粗绳打成环结,吊在屋架上,他手握环结,短裤赤足,从四角往中央踩拌均匀,那怕是数九寒天,也须如此。地窖周围铺青石板,以后练泥就在石板上进行。

另外,每一处生产组合只配利坯工一人,作业时,不分打粗和修坯,一次成功。刹合坯蘸釉时,将坯先在釉桶右侧的水缸中蘸一下坯的下半部分,以洗去画坯时所磨擦的粉尘,再行蘸釉。剐坯工剐好底足后,在其中打双线箍一道。画坯工每处三人,两人画坯,一人混水,兼写底款。所绘图案为抽象性有点像人头的勾莲茶,每画一朵,用竖线隔开,留下约1寸空白。混水工将坯倒覆在膝盖上,在空白处绘枝蔓。40年代初,曾有十多家窑户改用西洋莲图案,画坯工增加一人,约坚持了五六年。

灰可器日产量是圆器业中最多的,每天琢坯50板,每板22只;汤釉时,每板定数为15只,计71板,叫过伕坯,当天要完成,白天完不成做夜工。有歌谣曰:“若要赶,碌渣胎碗”。“碌”,泛指为做,并含有忙碌之意。

工人的工资计算方式与脱胎等业也不同,是按100筒(10只为1筒)重坯计算的。在清末,印坯工铜钱370文,做坯工500文,画坯工两人共得560文,其余各脚均在400至480文之间。

灰可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瓷器的等级分得特别细,计有青提、三色、红顺、米色、白色、次顺、惊口、正脚、爽脚、毛沿、大脚嘴、炭山等12个级别,其中红顺、米色同价,白色、次顺同价⑶ 。

(二)古 器

古器亦泛称官古,是圆器行业中最古老的产品。老前辈说,古器当始自宋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年),是将繁写的“观”简写成了“官”。至清代,依然是个大行业,其行会名曰“允成窑”,是“三窑九会”中之一窑。其品种在湖北书院的道光、同治、宣统年间刊刻的石碑上均有记载。至民国10年(1921年)前后,尚有50余处。这时候,黄泥巴脱胎兴起,古器脱减,至抗日战争前夕,全部被淘汰。

古器的主要品种有料饭、川饭、冒饭、川盂和料盂。“饭”指的是饭碗,“盂”指的是比饭碗还要小的茶盅,或曰酒盅。

川饭与料饭的外形与规格一样,深锅形,高约8厘米,口径约10厘米,造型与灰可器差不多,但比灰可工碗小。料饭与川饭的不同之处是,前者足底上釉,后者足底不上釉,让其为涩胎。这两种碗,一为小孩吃饭,二为喝茶用。底为涩胎,是使小孩握得紧不易摔破,因畅销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而得名。

冒饭也是饭碗,质地更为粗糙,足底径大,壁厚如钵。至民国10年以后,人们都不用这种碗盛饭,成了只装食盐的器皿。

川盂与料盂的外形与规格也一样,造型与销售地也一样,为盛酒器皿。

古器是以“处”为单位进行劳动组合,各工种名称、人数以及工艺操作,连同坯房的布局和设备都和灰可器相同,如打杂工,也是在淘泥塘淘泥,屯泥池贮泥,泥窖中打窖和练泥。据传,古器在清末以前,所绘青花图案为西莲、八卦、穿莲、杂花四种,其中八卦绘在碗内,其余三种都为缠蔓型,三个或四個花头,旁边枝叶连续在一起。由于这种图案费工费时,后来也改用灰可器的画面,当然这是根据客户的需要而定的。冒饭的青花图案更为简单,只有三笔的竹叶。但有几脚工种任务增重,如印坯工,每天要打软渣饼1400余只,用以装坯垫底。装坯工多一项取坯入桶。当年,柴窑的青釉窑位常常缺坯,为了拉客,烧窑户特意在窑屋的落里安放装坯码头,让装坯工在窑里装坯,以逐使其快捷。装坯桶为腰子形,长约1米,宽约60厘米,高约70厘米,四周和坯的空隙处用旧棉絮相隔,以防坯体相碰。两桶一担,装满后挑至窑,再在窑里装入小器匣钵。伙佬除了到窑里筛装坯用的渣,还多一项挑渣饼的任务。唯刹合坯工少一道工序,即不分汤釉和蘸釉,坯画好以后,握着坯的底足,往釉桶里一浸,内外都上了釉。渣令的剐坯也简单,只将足底切矮,剐一锅形即可。

古器的日产量很多,不论大小,每天琢坯50板,因为是斜着安放,印坯时,自然会多出板数,到刹合坯汤釉时,每板按规定只数安放,便计有71板,这种坯叫“过伕坯”,后各脚当天要完成。到促釉重坯时,要达到140筒左右。

古器装坯,一浅匣钵装碗4只,叫“四个头”,装5只,叫“五个头”,空隙处插装川盂或料盂。民国以后,窑户都不造盂,改造官古酒令盅,也叫渣令,用渣令插在空隙处装烧。因为渣令比盂更小,插烧的只数也就多了,成本就更低⑷ 。

(未完待续)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花
立足传统文化 美育绘出新纹样
现代青花装饰在中职美术课堂的实践探究
青花志展览
青花:点亮彼岸之光
追寻青花的东方之美
青花·木 产品设计
琵金顿珍藏的明青花将亮相苏富比
明瓷青花呈色辨识
画青花
青花的写意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