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营设秩序探析

2017-10-09杨程程郑张盈张琪吴晗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大明宫

杨程程+郑张盈+张琪+吴晗

摘 要:常言道,中国的古典园林源远流长,作为一门特殊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充满着诗情画意,它与诗文、绘画艺术有着极为亲密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共同发展、互相影响、相互渗透的迹象十分显著。因此,在中国艺术的发展史中,中国园林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归纳若干个类型。其中主要类型有三个: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文章选用皇家园林进行论述,皇家园林属皇帝个人和皇家所私有,古籍里称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皆可以归属于此类型。主要针对唐兴庆宫、大明宫为例进行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序列秉则;兴庆宫;大明宫

[河北省建设厅科技研究计划项目:北方地区“空中绿化”色彩营造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7-2039]

漫长的历史长流中,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宫苑的建设。其中明清时代为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在这个时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在遵循风景式造园的同时也显现着皇家的气派和皇权的象征,在山水构造、建筑布局、植物配置等各方面都达到了不可忽视的高度,建设规模和艺术造诣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而唐代园林不仅发扬了前朝园林的大气磅薄,也在风格上有所创新,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时期。唐长安城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必然引领着园林建造的潮流,园林的发展也相应进入了盛年期,作为一个时代的园林体系,此时其风格特征已基本形成。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它的个性是鲜明的。而在它的各个类型中,又有着许多的共性。本文則将这些个性和共性大致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糅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同时古典园林在营设的过程中,也始终体现着园林景观的序列秉则,本文则将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序列秉则大致归纳为四个特点:一、空间对比原则,空间结合,主次分明。二、软硬景结合原则,比如运用水元素与建筑进行软硬景结合。三、总体局部结合原则,如利用筑山、置石、理水、植物等配置进行总体结合。四、突出文人色彩,追求平静。本文将不同程度对个性共性的四个特征、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序列秉则进行描述。

兴庆宫,唐代长安三宫之一,又叫“南内”。据考古探测,东西宽为1.08公里,南北长为1.25公里,面积为1.34平方公里。原是唐长安城的隆庆坊,现址陕西省西安市,古时是唐玄宗李隆基兄弟们的住宅。公元712年,李隆基登基称帝,其余四个弟兄均迁出去,玄宗将旧宅改造为宫,即为兴庆宫。后发展为历史上开元盛世时期的政治中心,是唐玄宗处理朝政的地方,同时也是李隆基和杨贵妃居住的地方。中国艺术强调天人合一,注重由内而外的情感表达。“观物取象”“立象制器”,热衷模仿虚拟的方式。特别是大规模叠山理水的皇家园林更是如此。据记载兴庆宫龙池西南方的“花萼相辉楼”和“勤政务本楼”为两座主要殿宇,楼前广场遍植柳树,用于举行乐舞、马戏等表演。花萼相辉楼紧邻西宫墙,从楼上可望见隔街宁王与薛王的府邸,唐玄宗每听到二王作乐时,必召他们升楼与之同榻坐,或到二王府邸赋诗宴嬉。唐玄宗的这种兄弟之情在当时传为美谈。楼之以“花萼相辉”为名,亦寓手足情深之意,此处则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含蕴这一特色。“花萼相辉楼”和勤龙池之北偏东堆筑土山,上建“沉香亭”。沉香亭使用沉香木为结构,周围山上遍种牡丹花,也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兴庆宫内的牡丹花观赏区。从整个园林营设出发,此处则体现出园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特点。

兴庆宫运用南北部空间大小狭窄对比,使人在宫殿、廊道中视野收缩,而后经过廊道经入观赏点,此处在园林景观的序列秉则方面体现出园林的空间对比的原则,空间的结合和主次的分明。经过视线的变化,此处则体现出园林“建筑美与自然美糅合”的特点,大大丰富了该园的景观趣味。

从区域分布看,兴庆宫北半部为宫廷区,南半部为苑林区,呈北宫南苑的格局,相当于大内御苑的性质。兴庆宫南部采用环形序列形式,以湖为中心,其他园林修饰作为连接该园林各个空间的枢纽,在整个空间序列中,“龙池”占据主要位置,成为该园林区的重点。

自古中华帝王向往追求仙境或永生。神话传说中更是对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着很深的向往,汉武帝时期正式形成了“一池三山”的造园模式。此处则体现出兴庆宫秉承着“诗画的情趣”这一特征(图1),运用池、楼台、绿植等共同营设该皇家园林。在园林景观序列秉则方面体现出园林营设软硬景的结合,运用了水元素与建筑进行软硬景结合。同时在整体的园林体现出总体局部的结合,筑山、置石、理水、植物等配置带给兴庆宫不同韵味。

大明宫,属大唐帝国的宫殿,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北侧的龙首原。始建于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名永安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而修建的夏宫,也就是避暑用的宫殿,贞观九年五月,李渊病死于大安宫,李渊去世后,改称为大明宫,再次大规模营建是在高宗龙朔时期。“龙朔二年,高宗染风痹,恶太极宫卑下,故就修大明宫。”经过这次大规模营建,大明宫才算基本建成,更名为蓬莱宫。

大明宫南半部为宫廷区,北半部为苑林区,也就是大内御苑,呈典型的宫苑分置的格局。宫墙共设宫门11座,南面正门为丹凤门。北面和东面的宫墙均做成双重的“夹城”,一直往南连接南内兴庆宫和曲江池以备皇帝车驾游幸。此处则体现出园林景观序列秉则方面其中的空间对比原则,突出空间结合,主次分明。

大明宫靠北方位为苑林区,苑林区地势相比较整体呈陡然下降状态,中央设水池“太液池”,分为东、西两部分。太液池遗址面积约1.6公顷,西池中蓬莱山耸立,山顶建亭(如图2示)。园林围绕太液池展开设计,加高山体,拓宽湖面,吸取设计手法和艺术实践,达到山水相依、虚实相济的美学境界。皇帝经常在这里听文臣进谏,或宴请臣下。李绅《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endprint

“宫莺报晓瑞烟开,三岛灵禽拂水回。

橋转彩虹当绮殿,舰浮花鹢近蓬莱。

草承香辇王孙长,桃艳仙颜阿母栽。

簪笔此时方侍从,却思金马笑邹枚。”

此处则体现出大明宫在建设时期同兴庆宫一致秉承的“诗画的情趣”的这一特征,同时达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权寓意,表现出景观序列秉则中的人文色彩、追求平静的特征。

大明宫位于长安禁苑东南之龙首原高地上,共有九座城门,南面正中为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东西分别为望仙门和建福门;北面正中为玄武门,东西分别为银汉门和青霄门;东面为左银台门;西面南北分别为右银台门和九仙门。在宫城的东西北三面筑有与城墙平行的夹城,在北面正中设重玄门,正对着玄武门。丹凤门以南,有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

含园殿用龙首原为殿基,现存遗址地势仍高出地面10米余。殿面阔11间,殿前有长75米的坡道“龙尾道”,左右两侧前均设置翔鸾、栖凤二阁,以曲形廊庑与含元殿连接。这个形的建筑群,中央、两翼均建立在砖台上的殿阁和向前引申、逐步下降的龙尾道相配合,表现出宫殿独特的建筑美特征,也突出了我国园林对意境的含蕴的把握和运用,充分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宫廷建筑之雄伟风姿和磅礴气势。

唐朝国势强大,国土辽阔,成为古代中国继秦汉之后的又一个昌盛时代。这是一个朝气蓬勃、功业彪柄、意气风发的时代。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一个发达兴旺的高峰,在经济、文学、绘画等文化方面呈现出群星灿烂、盛极一时的局面。此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也达到了全盛的局面,表现出更高超的营造技巧和更成熟的营造理念,为此后中国古典园林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古典园林仿佛一个人结束了幼年和少年阶段,进入了风华正茂的成年期。

图片来源:

图1:兴庆宫平面图源自于宋吕大防兴庆宫图

图2:大明宫平面图源自于百度百科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肖亮琼.古典园林中的传统哲学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2.

[3]杨鸿勋.大明宫[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园林大明宫
小草成长记
走在大明宫
《唐大明宫图》再现盛世荣光
中国古典园林漏窗的艺术应用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与建设
席有良:我和大明宫有“一世情缘”
席有良:我和大明宫有“一世情缘”
《大明宫词》配乐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