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匀变速运动的探讨

2017-10-09裴祥雨

科学家 2017年17期
关键词:规律应用

裴祥雨

摘 要 匀变速运动,顾名思义,是一种速度的变化量恒定,即加速度(矢量)不变的运动。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变化,如果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不同,所研究的可视为质点的物体就会做曲线运动,相反则作直线运动。此类运动重在一个“匀”字,其便是规律所在,若同学们寻找到规律,便可快速高效解题。

关键词 匀变速运动;应用;规律

中图分类号 O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17-0043-02

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运动学,并且先研究了直线运动,后探索了曲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则涉及到这两部分的内容。质点、矢量、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及数学公式,都是解答此类问题和研究此类运动不可缺少的工具。

1 公式证明

1.1 平均速度等于这于这段时间内速度的平均值

首先,可以考虑特殊情况,如果初速度v0与加速度a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经历了时间t,则末速度vt=v0+at(加速度a与速度方向相同则为正,相反则为负),t时间内的位移x=v0*t+?at?,平均速度为x/t=v0+?at,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0+v0+at)/2=v0+?at,即可证明公式。

再由特殊情况到一般情况,如图1所示,我们不妨设匀变速运动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初速度v0与加速度a的夹角为θ。那么经过时间t后,设末速度为vt,所走过的位移为x,具体关系情况可以按照图1来观察,然后进行计算:

综上所述,所推公式得证。

1.2 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首先还是来看特殊情况,我们已经计算了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t=x/t=v0+?at,那么中间时刻的速度就是v2=vo+a*?t,由此可以看出vt=v2,所推公式即可

证明。

其次来看一般情况,同样来看图1,条件与第一条公式中相同,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

综上所述,公式得证。

2 匀变速运动的应用

2.1 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

例1:已知:一个可以视为质点的小球,正在沿某一方向做加速度恒定不变的运动,此小球在相邻两秒内的位移分别是2m和4m。则质点的加速度a和第1秒末的速度v,分别是( )。

由本文中所证得的第一条公式,我们可以知道,一秒末的速度,就等于这两秒的平均速度,即v=(4+2)/2=3m/s。加速度的求法有很多,比如:第一种方法:可以用第一秒的位移,比上一秒的時间,求出第0.5s时的速度大小2m/s,再结合上已知的1s末时的速度大小,运用公式a=(v2-v1)/(t2-t1)计算出a=2m/s?。同理可以用1.5s时的速度进行计算。再比如第二种方法:我们知道x=v0*t+?at?。则对于第二秒来说,初速度即为第一秒的速度3m/s,时间t的大小即为一秒4=3*1+?a*1?,解得a=2m/s?。

例2:假设有一质点从静止(v=0 m/s)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第3s通过的位移是3m,问: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

在运用普通方法时,有同学会用前3s内的位移,减去前两秒内的位移,结果等于3m,即可计算出加速度的大小:x3-x2=?a*3?-?a*2?=3,计算得出a=1.2m/s?。

但在研究出匀变速运动的规律之后,我们可以这样计算:已知第3s内的位移是3m,则用公式v=x/t得第2.5s的速度大小是v=3m/s(注意:很多同学经常会犯用三除以三,而不是三除以一的错误,要特别注意第3s,实际时长为1s,而不是3s),再根据公式a=(v2-v1)/(t2-t1)=3/2.5=1.2m/s?即可得出结论。

2.2 匀变速曲线运动中的应用

例3:在研究运动学问题中,经常会用到频闪照片,来记录所研究物体的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为小明某次用可以视为质点的小球研究抛体运动时,所记录下的频闪照片,从实验室回来后,小明在照片上面打上小方格,并测得小方格的边长n,频闪相机的闪光频率为f。如图所示为小球被记录下的4个点。请计算:小球经过b点的速度大小。

a点与b点,b点与c点,c点与d点之间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移相等,都为2n,则首先可以判断小球的运动为平抛运动。因为频率为f,t=1/f,则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为v1=2n/t=2nf。再看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则可以根据推论“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求得在b点时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大小v2=3n/2t=6nf。因此,b点的速度为v=√v1?+v2?=√40*nf。

例4:如图3所示,在平面坐标系xOy中,第一象限内存在着平行于Y轴且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一带有正电的粒子以大小为vx的方向平行于x轴正方向的速度,从原点0出发射入电场。假设:粒子运动一段时间后经过A点,且OA连线与x轴夹角为45°,求:粒子经过OA中点正下方P点时的速度大小。

解答此题,首先进行分析,因为沿x轴方向,粒子的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所以OA连线中点即为粒子从O到A运动过程中时间的中点的时刻。我们不妨设在A点,与y轴方向平行的分速度的大小为v1;设P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为vy。那么,根据结论我们可以得出,vy=(v1+0)/2,又可以根据平抛运动,位移夹角的正切值与速度及阿娇的正切值的存在的二倍关系,四十五度角的正切值是1,那么它的二倍是2,因此可以得出:v1=2*vx,即vy=vx。所以,综上所述,在P点时,速度的大小为v=√2*vx。

3 结论与思考

匀变速运动是高中学习的最重要的、最基础的、最简单的以及最常用的物理模型之一。特别是在高中后期学习的运动的叠加、抛体运动、电场、磁场、混合场与一系列的偏转问题中,其应用更是普遍。熟练掌握公式、推论以及二级结论才是王道。

参考文献

[1]沈根福.对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的解读[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2(36):1-6.

[2]黄烈.从匀变速运动管窥物理规律和谐之美[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4(11):61-64.endprint

猜你喜欢

规律应用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观察比较 寻找规律
先找规律再解答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