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重构高校英语教学生态体系的几点思考

2017-09-30王媛媛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重构大数据高校

王媛媛

摘要:大数据推动了我国教育思想及教学观念的改变,同时也推动了我国教育系统结构性的变革。大数据背景下,我国英语教学生态体系仍存在顶层政策与基层实践、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主体关系等几个方面的失衡。大数据时代重构高校英语教学生态体系的几个要素是重视顶层设计,突出个性化学习,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英语教学生态体系;重构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9-0128-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大数据(hig Data)时代已经来临,并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在教育领域,随着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学习模式的全球化普及,大数据在教育中的作用也变得十分重要。

一、大数据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

1.推动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改变

教育思想指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它是如何实施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教学观念则是从观念形态上对“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做出的最高层次的抽象与概括[1]。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一脉相承,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一定会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反之亦然。例如,在我们传统的儒家教育思想中,教育思想以“教”为重,因此就有了影响中国千百年的“讲授—接受”的教学观念。因为缺少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有效性的评估以及对学生接受程度的衡量,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变为一种机械化的灌输,阻碍了教育的常态化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教育思想的冲击下,我国的教育思想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模式。这种观念凸显学生的自主地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对学科知识的初步认识与理解,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次意义建构。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观念开始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有些学生的学习过程过于敷衍;有些学生把自主学习误解为自由学习;有些学生因为缺少教师的引导而显得无所适从。这些问题的归因何在?说到底,弊病就在于过度突出学生的地位,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大数据时代学生面对的是更加丰富、更加多元的学习资源,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学生应该如何去辨别知识的有效性,又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有效的课内外学习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此时,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教学过程传遞、探索的组织者及开发者,学生自主探索的引导者及促进者,学习数据的记录收集者以及总结者。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引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式教学观念必将渐渐被“教师主导下的自主—探究”模式所代替。

2.推动教育系统结构性的变革

教育系统包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等多个组成部分,但其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学校教育”[2]。根据何老先生的推理“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具体内涵就是要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回顾我国历史上的每一次教育体系变革,主要都是在某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冲击下,引进了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学环境,但从未让教育系统发生结构性的变革。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在新型的“教师主导下的自主—探究”式教学观念的引领下,教育系统必然发生结构性变革,其原因如下:第一,师生地位的变化。在“教师主导下的自主—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不是“满堂灌”的课堂主宰者,也不是只站在背后默默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者,而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既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也是促进“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学生则变成“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和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第二,教学内容与模式的变化。大数据背景下,课堂教学再也不受单一教材的限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诸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社区交流等多元化学习模式。同时,借助大数据的记录及分析功能,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学习状况,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与途径。第三,评价模式的变化。大数据时代,随着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不断丰富,评价的方式必然更加多元化,评价内容必然更加全面,评价的结果必然更加科学。如此看来,大数据在教学的几大要素中所产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彻底的,它将促进教学生态体系中多个因素的变化,因此必然引起整个教育体系的结构性变化。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英语教学生态体系的现状

1.大数据时代英语教学生态体系的概念

在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经常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往往只重视对整体的语言输入,不注重个体对语言的实践,破坏了外语教学生态体系中教与学的合作关系;同时也忽略了教学的社会属性,没有把教学定位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导致教学生态体系中供与求的生态链脱节,无法保证教学生态体系的正常运行。

2.当前英语教学生态体系的几个失衡

第一,顶层政策与基层实践失衡。顶层的设计需要基层的实践来支持,无论顶层的决策多么完善,如果没有基层的系统性合作,那么顶层设计也只能成为空中楼阁。目前,在我国的英语教育体系中,顶层设计与基层的配合仍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胎死腹中”。由于严重的数字鸿沟或者地区差异,上一层的政策推行到下一层面,甚至还没有进入地方院校前,已经由于设备、资金、人才等资源的缺失就流产了。第二,敷衍了事。在对上一层决策理解、执行的过程中,只进行选择性的改革,看起来容易、对自己有好处的,就象征性地改进;面对需要投入太多人力物力的,则扔在一边。第三,断章取义。在落实上层决策的过程中,因为对政策研究不够、琢磨不透,结果做是做了,变是变了,但却没变成所要的样子。例如,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网络教学模式中,忽略了教师的作用,结果就混乱了教与学的生态平衡。因此,只有牢记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是相辅相成,紧密不可分割这条铁的原则,才能保证两者的平衡发展。endprint

第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失衡。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倍增,要求自然更高。英语人才是我国国际化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因此我们应以国际化的标准并结合本土的需求来塑造人才。根据美国21世纪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提出的目标,教育除了要完成知识内容的核心能力外,还要突出职业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等能力。生活与职业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与信息交流和科技情感素养;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包括灵活性和适应性、主动性和自我指导、社交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领导能力和责任感[3]。相比之下,当前我国对英语人才的培养重点仍停留在语言知识内容上,对于技能素养、文化素养、信息素养、交际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仍不够重视,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多为“高分低能”者,走入社会,只能成为“合格的废品”。

第三,主体关系失衡。教学生态系体中的主体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当前,我们的教学观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在我们对全国30家高校英语专业展开的调研中,75%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占用了70%以上的课堂时间。而在另一个关于对“学生为中心”的认可程度的访谈中,情况也不容乐观,认可“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人数远远低于不认可这种模式的学生。分析发现对这种模式认可度不高的最大原因就是师生定位上的错乱,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但是最终还是教师占了主要位置,目标与实际相矛盾;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但却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双方关系失衡。

三、大数据时代重构高校英语教学生态体系的几个要素1.顶层设计

要发挥顶层设计的作用,发挥领导力的作用是关键,设置严密的监管机构是保障,利用大数据的便利是重点。从顶层层面,设计严谨的计划、制定严格的细则,建立分层监管机制,从国家,到各省、各市、各区、各学校均设分层监管机构,充分发挥领导力的作用,保证计划实施的有效性。同时,利用大数据监控、回收回馈,以数据说话,及时调整教育发展的大方向。从地区或学校层面上形成整体的大数据战略,通过大数据战略将信息化的工作进行整合,导出科学的数据,用于指导客观有效、突破人类理性局限的决策制定。比如,在高校的英语课程体系建设中,在充分了解国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大纲要求后,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便利,广泛展开社会调研,使英语人才的培养既要坚持顶层的总方向,也要结合实际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以英语为主线,以行业知识为载体,以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为龙头,以强化岗位实操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有了这样的一个“top”理念,再根据“top”框架中的语言能力、技术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职业素养等设计相关课程与学习模块,根据不同课程与模块选择相应的学习模式,并且设计配套的科学评价体系,验证各种能力的达标情况。

2.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学习的前提是尊重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再根据学生差异性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在中国传统的大班教学中,实现个性化教学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但是随着大数据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运用,通过大数据来建立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档案、分析预测个性化学习行为,从而改进个性化的学习决策、改善个性化的学习评估,以此来促进个性化学习的系统化与生态化已成为可能。在英语教学中,个性化教学更显重要,这是因为在语言背后,西方人推崇个性独立发展的西方文化深深影响了英语学习者,他们更加重视人格的尊严与个性的发展。因此,个性化学习是大数据时代重构英语教学生态体系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大数据时代,技术设备可以跟踪、记录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过程,成千上万个体互动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数据都可以成为分析和利用的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利用可以充分了解每个个体的学习状况,从而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有利于顶层设计从更宏观层面把握大局,针对不同对象设计具有个性化与差异化的学习方案。

3.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美国学者科勒(Koehler)和米什拉(Mishra)提出的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模式给我们带来了启示。这种模式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把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以及教学的方法结合起来,贯穿到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以下我们以一次英语阅读课为例,来解析信息技术如何融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贯穿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这节英语阅读课的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在教师的指引下分组完成对西方风俗的学习,要求学生两周后在课堂上演示分享。基于这个目的,教师根据TPACK模式把学习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布置任务。教师通过PPT向学生演示了这个项目的目的及具体要求;把学习内容分成5个主题,包括西方饮食、西方禁忌、西方教育、西方节日、商务礼仪。学生自行组成4队,每组负责一个话题。

第二,演示示范。教师以“西方教育”为例做了演示,通过丰富的PPT、生动的视频等资源展示内容,并且跟东方教育进行深度的对比分析。

第三,自主探索。引导学生通过校园的网络学习平台搜索、整理资料,按照要求做成PPT,插入相关的视频等。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进入网络学习社区通过求助、交流等完善自己的项目。

第四,成果展示。两周后,学生按照要求分组展示成果。

第五,成果评价。评价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师点评及小组互评;第二部分为网络评价,包括过程参与度等的评价。同时,鼓励学生在网络学习社区中展示作品,获取更多的建议。

在这个TPACK模式引导下的学习案例中,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在第一、二、四步骤中发挥多媒体PPT的演示功能与视频播放功能;在第三步骤中发挥搜索工具的功能,并且提供资源环境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同时,也作为一个网络技术平台实现了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功能;第五个步骤中,通过对信息的加工与处理,实现了科学的评价功能。再有,在第三和第五个步骤中,信息技术还发挥了教学管理功能,记录了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以此增强评价的科学性。这个整合了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学生在自主探索環节中对语言知识的内化,在成果展示环节对语言的输入,在成果评价中对输入语言知识的验证等,都充分地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endprint

四、结束语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微观生态系统,因此,有必要应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寻求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下,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提供的各种便利,促进教育的结构性改变。教育的发展只有跟上时代的节奏,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层思考(上)[J].电化教育研究,2010(5):5—19.

[2]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材·教法,2014(2):58—67.

[3]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Abstract:Big data has promoted the change of educational thoughts and teaching concepts in China, and also promoted the structural change of educational system in China.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there are still some imbalances in the top-level policy and grass-roots practice, talent cultivation and social demand, subject relationship and so on. Many elements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ecological system are the emphasis on top-level design, highlighting personalized learning, and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Key words:big data; colleges; English teaching ecological system; reconstruction

(責任编辑:刘东旭)endprint

猜你喜欢

重构大数据高校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