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不息,反思不止

2017-09-30陶月电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旗杆等腰三角周长

陶月电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进行重新思考的过程。在上完一节课或结束一个阶段的教学后,教学反思能帮教师调整教学设计,积累教学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如何做好教学反思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提前反思,让教学更加从容

面对教材上的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就进行反思,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设计好教案后,笔者会根据以往教学中获得的学生学习状态信息对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反思,最终成型的教案才能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思考怎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他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前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可以吃透教材、摸清学情,可以从容应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例如,在设计“如何测量旗杆高度”探究活动时,笔者预估了几种学生可能提出的方案:利用立小棍测其阴影长度和旗杆阴影长度的比例关系求解;用记标志的方法量升旗拉绳,从而得到旗杆高度;把升旗绳拉成斜线后构成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求解等。这些方法都能正确测量出旗杆的高度,但有各自的优点及局限性。学生的思路可以很开阔,但最终要回归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来。这个过程中,笔者引领学生自己探索思考,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趣味和意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锻炼。

二、随时反思,让反思成为自觉

反思应该伴随教学行为的始终,即及时、自动地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这样的反思能使教学更加高效。尽管教师课前都会深入研读教材、精心准备教案,但不可避免会存在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课堂教学中仍会有突发事件。这时如果教师不知变通,强行按自己的思路上课,会让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心中的疑问得不到解答,必定影响学习的效果。

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其中一条边是6,求另两条边的长。笔者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练习,预设的可能变式如下:

变式1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6,周长为16,求底边长。

变式2 已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

变式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

变式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变式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腰长为x,底边长为y,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这些变式都与原题相关,并且学生随时可以生成更多变式。教师在课堂上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教学方法和手段达成的效果,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学生的现状,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三、多重反思,让课堂效率提升

教师应该多向别人学习,经常听其他教师,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并对照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自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总结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探究优化教学的方法。

教师还应当向学生“学习”,通过揣摩学生的课堂反应、分析课后作业练习等方法,获取对进一步教学有用的信息。从学生的学习结果来反思课堂教学,有助于教师对自己教学情况的客观了解,不唱课堂教学的“独角戏”。

一节课后,我们要反思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如哪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合理,哪一个问题的设计不科学,哪一个活动的组织、指导不得力、合作不到位?讲授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我们还可以重点反思這堂课的特色是什么?教师是否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发探究欲望?是否营造了一个师生平等对话、人人自主学习的氛围?等等。这样,课堂就能更加高效了。

人们常说“生命不息,运动不止”,作为教师,则应该“教学不息,反思不止”。日积月累的反思,不仅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丰富经验,我们也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作者单位: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陈建军

猜你喜欢

旗杆等腰三角周长
测量旗杆的高度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怎样构造等腰三角形
旗杆到底有多长
如何构造等腰三角形
巧算周长
这里常有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讨论多
周长小诊所